缩略图

提升小学音乐合唱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索

作者

戴万婷

江西省九江市永修县新城小学 330304

引言

音乐是小学艺术教育的一部分。教师开展多样化的音乐课堂教学,有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为学生的音乐及人文素养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小学音乐合唱教学强调发音、合作意识,这些都是影响学生合唱水平的重要因素。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合唱水平,小学音乐教师在合唱教学中可通过语言引导、技巧解析、创新方法、游戏教学以及乐器辅助等方式,打造高质量的音乐合唱课堂。

1 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的意义

1.1 培养学生音乐素养

在音乐课堂上实施合唱教学,有助于学生学会和声、把握节奏、准确听音,提高他们的音乐核心素养。随着新课标的出台,合唱在小学音乐中的重要性日渐凸显。通过科学有效的合唱活动,学生会逐步掌握和声、节奏、听音、读谱等技能,并在合唱中尝试了解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和情感意蕴,这对他们打好音乐基础具有重要意义。

1.2 培养学生集体意识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大部分学生拥有优越的生活和学习条件,他们的自我意识强烈,常常较为关注自身利益。而通过合唱教学,学生能够认识到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之间的关系,积极服从教师的安排,与同伴合作,将音乐作品的节奏、思想情感等用声音和肢体动作表达出来。不同于独唱,合唱要求全部参与者听从指挥,步调一致,方可呈现更好的演唱效果。所以,教师在音乐课堂上组织多样化的合唱活动,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促使他们在合唱中与同学合作,为顺利完成合唱任务而努力。

2 小学音乐合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 合唱教学资源的不足与配置不均

在小学音乐合唱教学中,资源不足与配置不均是一个突出问题。许多小学缺乏必要的合唱教学设施,如钢琴、合唱台、音乐教室等,这些硬件设施的不足直接影响了合唱教学的质量。同时,合唱教材和曲目的选择也有限,难以满足不同年级和水平学生的需求。此外,由于资源分配不均,一些学校可能拥有丰富的合唱教学资源,而另一些学校则资源匮乏,这种不平衡的资源分配导致了合唱教育机会的不公平。

2.2 合唱教学方法的刻板与缺乏创新

在许多小学的合唱课堂上,教学方法显得刻板而缺乏创新,这无法充分发挥出合唱的教育价值。传统的合唱教学,往往将重点放在技能训练上,似乎认为只要掌握了技巧,合唱的精髓便已全部掌握。然而,这种做法却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的发展。在许多课堂中,教师采用统一的教学模式,试图将所有学生都塑造成相同的模样。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缺乏针对不同学生特点的个性化教学,使本应充满活力的合唱课堂变得机械而乏味。这种刻板的教学方式,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反复的技能训练中,可能会逐渐丧失对音乐的热情。

3 提升小学音乐合唱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3.1 语言引导,激发学生合唱的积极性

小学音乐合唱的一大特点,就是强调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教师鼓励学生以集体合作的方式,完成合唱任务。整个阶段,教师综合分析学生的心理需求,多角度融合,组织趣味性的设计活动,通过营造轻松愉快的合唱氛围,激发学生对音乐活动的参与兴趣,真切感受到合唱艺术的乐趣与魅力。对此,教师可以使用幽默的语言,吸引学生注意力,强化学生对细节的把握和分析,将学生带入后续的学习阶段,对歌曲内容形成系统认知。整个阶段,教师通过幽默的语言,试着从学生的视角看待问题,让合唱教学过程变得有趣、简单,激发学生合唱的积极性。

3.2 加强合唱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合理配置

小学音乐合唱教学作为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集体协作精神的重要途径,其优化显得尤为迫切。为了提升合唱教学的质量,教师需要加强合唱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合理配置。学校作为音乐教育的实施主体,应加大对音乐教育的投入力度。这不仅仅是一句口号,而是需要转化为实际行动。购置必要的合唱教学设施,如钢琴、合唱台、并提供专业音乐教室等,能确保合唱教学顺利进行。钢琴的音色纯净,能引导学生准确把握音准;合唱台的布局合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感受和声的魅力;良好的音乐教室声学设计,则能为合唱排练提供良好的声场环境。以人音版四年级下册第 2 课“少年的歌”为例,在教学这一课时,学校可以充分利用已有的合唱教学资源。在钢琴伴奏下,学生可以尝试不同的声部,感受和声和谐之美。在合唱台上,他们可以排列出多样的队形,体验集体协作的力量。在音乐教室的专业环境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歌曲背后的情感和故事,使他们在演唱时能更加投入。同时,丰富的合唱教材和曲目资源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学校应引入多样化的合唱作品,这些作品不仅要涵盖不同的风格和时期,还要适合不同年级和水平的学生。

3.3 完善整体设计,阶梯式提升能力

合唱教学需循序渐进。教师应结合学情,科学设计教学梯度,制定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策略。为帮助新入门的学生更好地理解合唱原理,教师可在初学阶段运用柯达伊的指导原则,帮助他们区分大调、小调的差异,使他们能更好运用标准音色来完成合唱演出。随着学生逐渐熟悉,教师应适当提升演出难度,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二声部的演唱,以更好地欣赏各种类型的歌曲。过程中,教师需注重情感引导,鼓励学生将个人理解融入演唱,并教授一些挑战性的演出技巧,让技术训练与艺术表达同步提升。

结语

综上所述,合唱教学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占据着重要地位,通过合唱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更可以在此基础上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对此,小学音乐教师要认识到合唱教学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上不断优化合唱教学方法,提升合唱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吴美丽 . 让歌声回荡在校园——新课标背景下的小学音乐合唱教学[J]. 天津教育,2025(11):141-143.

[2]宋祎. 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策略的探索[J]. 山西教育(教学),2025(03):81-82.[3]宋祎. 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策略的探索[J]. 山西教育(教学),2025(03):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