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写作能力提升策略

作者

张广勋

海南省东方市三家镇岭村小学 572600

摘要:写作是学生表达思想、交流情感、记录生活的重要手段。然而,当前的写作教学中,学生在构思立意、选材剪裁、语言运用、情感表达等写作技能方面存在较大差异,部分学生缺乏创新思维,文章结构单一,内容空洞,语言平淡无奇。为此,本文探讨了三项有效的策略:强化阅读教学以丰富写作素材、聚焦细节教学以培育良好写作习惯、精进写作技法以提升创作水平。旨在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精进其写作能力和水平。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写作能力;提升策略

作为综合能力的体现,写作要求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语言、构建逻辑严密的段落、表达深刻的思考。然而,实际教学中,许多学生在面对写作任务时常常感到无从下手,缺乏灵感和思路。为帮助学生克服这些困难,提升他们的写作能力,本文将从教学实践出发,探究有效的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策略。

一、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生活体验与素材缺失,导致文章内容空洞

小学生的生活经历相对有限,他们在面对写作任务时,往往因为缺乏真实的素材和深刻的情感体验而感到无从下手,导致他们在写作时难以挖掘有深度、有感染力的内容,从而使得文章内容显得空洞无物,缺乏真实感和说服力,进而降低了文章的吸引力。

(二)写作技巧掌握不熟练,影响文章表达效果

在写作实践中,学生需精通并运用多种写作技巧,如修辞手法的运用、语言的组织等。然而,部分学生在这些方面显然存在明显的短板,对于如何恰当地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感到困惑,在语言的组织上也显得生硬、单调,缺乏流畅性和表现力,影响了文章的表达质量和阅读体验。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写作能力提升策略

(一)强化阅读教学,丰富写作素材

在小学语文写作的教学实践中,不少学生在提笔写作时常遭遇词汇匮乏、逻辑混乱、语言平淡无奇及内容空洞无物的困境。追溯其根源,往往在于阅读积累的缺失。鉴于此,在阅读教学环节中,教师应当激励学生积极摘录并研习优美词句,启发他们将这些精华融入自己的写作之中,以期提升文章的表达魅力。经由持续的积累和模仿,学生的笔触将逐渐变得多姿多彩,生动而富有感染力。此外,教师还需将阅读教学与语言素材的积累巧妙融入学生的日常学习及生活之中,依据教学内容或学生当前的写作水平设计阅读任务,例如,引导学生利用网络平台搜集并整理名言佳句,精心制作成个人读书笔记。同时,教师亦应重视学生的阅读拓展,通过精心挑选与教学内容相呼应的阅读素材,引领学生开展对比阅读,深入分析不同作者针对同一主题或相似情感的不同叙述方式,以此激发学生的写作思维与创作灵感。以《匆匆》为例,教师可适时向学生推介其他探讨时间流逝、生命成长以及人物刻画等主题的文学作品,如《夏天里的成长》中对于万物在夏日迅速生长的生动描绘,或是《少年闰土》中对于农村少年纯真友情与质朴生活的深刻展现。通过阅读这些作品,学生不仅能领略到不同作者对时间流逝、生命成长以及人物性格塑造的独特见解与表达手法,更能于潜移默化中丰富写作内容与构思,学会如何以更加细腻、深刻的笔触去描绘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使文章充满生活的真实与情感的深度。

(二)聚焦细节教学,培育写作习惯

在小学语文写作的教学殿堂里,教师应精心雕琢每一个教学细节,引领学生逐步深化理解,于细微之处培养扎实的写作习惯,进而提升整体的写作能力。其中,人物描写作为写作领域的核心要素之一,其教学方法的精妙构思尤为关键。教师应致力于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索精神,通过构建层次分明、循序渐进的教学蓝图,助力学生一步步掌握人物描写的精髓。以《穷人》的教学为例,文章以其深刻的人物刻画而著称。教师可先行展示文章中细腻的人物描写段落,并细致剖析桑娜和渔夫等角色的心理、语言、动作等描写手法,使学生在直观感受中领悟并内化写作技巧,深刻理解人物描写的多维度和复杂性。同时,面对学生在写作中的兴趣缺缺、素材运用失当等挑战,教师可依托《穷人》这篇文章的深刻内涵,巧妙设计一系列与文章主旨紧密相连的问题链,如探讨人物性格的塑造、情节发展的推动因素等,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引导他们深入思考。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应积极倡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观察周遭世界,勤于思考所见所闻,乐于记录内心感悟,并将其转化为丰富的写作素材,学会如何在作品中刻画鲜活、立体的人物形象。

(三)精进写作技法,提升写作水平

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广阔舞台上,教师需精心规划整个教学流程,尤其要聚焦于句式教学与全篇布局这两个核心板块,以精准指导助力学生写作能力的飞跃。句式,作为文字表达的基石,承载着传递情感、陈述观点及描绘细节的重任。因此,在写作教学之初,教师应将句式教学作为切入点,针对学生在句子构造中常见的结构残缺、逻辑不清等问题,实施精准训练。首先,通过阅读优质句子,引导学生理解句子的构成要素,学习如何巧妙运用修饰词以丰富句式表达;其次,安排仿写练习,让学生在模仿中逐步掌握句子构造的精髓,如在教学《十六年前的回忆》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模仿文中深沉而细腻的情感表达方式,尝试叙述个人生活中难忘的瞬间,以此锻炼他们的仿写技巧;最后,布置造句任务,让学生自主构建生动有力的句子。而全篇布局,则关乎文章的整体结构与逻辑连贯性,是解决学生在写作中常遇的整体失衡、重点模糊等问题的关键。为此,教师应遵循树立写作理念、传授写作技巧、实施实战演练的教学路径。首先,引导学生树立全局视野,理解各部分内容如何服务于整体文章的主旨;其次,深入讲解多种作文结构,如并列式、递进式、对比式等,帮助学生依据不同的作主题选择最合适的结构框架;最后,通过实战练习加以巩固,如在教学《草原》这类写景抒情文时,教师可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架构与写景抒情文的特点,随后鼓励学生选取自己心中的美景进行创作,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确保文章结构清晰、情感真挚、画面生动。

三、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应通过一系列有效措施,丰富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内涵,为学生构建充满活力与创意的写作空间,引导他们主动探索、积极表达,让写作成为学生展现自我、探索世界的亮丽窗口。

参考文献:

[1]廖婷怡.优化教学模式 培养写作能力—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模式研究[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2,1214(8).

[2]张淑娥.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语文写作能力的信息化教学探究[J].新课程.20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