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数学单元教学的应用策略

作者

彭嫣

寮塘乡中心小学 343200

摘要:核心素养导向的数学单元教学,注重知识的系统性、连贯性及学生能力培养。它明确探究方向,加强思维训练,深化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设定单元目标时,紧密融合新课改精神与学生需求,推动学生认知、技能与情感的全面发展。同时,优化教学流程,整合碎片化知识,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及多元教学手段,助学生清晰辨析知识点,深化对核心概念如运算定律的掌握。这些策略有效提升了学生的数学素养与学习成效,为其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单元教学

数学作为基础教育核心,核心素养培养对学生全面发展至关重要。传统数学教学偏重知识传授与技能训练,忽视了能力培养与思维发展。新课改背景下,核心素养导向的数学单元教学应运而生,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知识系统性与连贯性,通过多样化教学策略与实践活动,全面提升学生数学素养与思维能力。本文将从探究方向明确、单元目标设定、教学路径优化等维度,探讨核心素养导向下的数学单元教学策略与实践。

一、明确探究方向,强化思维训练

学习不应局限于狭隘的范畴,而应立足于长远的目标与方向。一个清晰的目标如同灯塔,为学生的学习之路指明方向,激发他们前行的动力,并为后续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有效推动问题解决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教授“认识时间”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生活中的时间元素,将抽象的时间概念具象化。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制作时钟”的活动,让学生在动手制作的过程中,了解时钟的构造,认识时针、分针和秒针的运行规律。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从而增强对时间的感知力。教师还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一些与时间相关的应用题。如:“小明每天早上7点起床,7点30分吃早餐,8点去上学。请问小明从起床到吃早餐用了多少时间?从吃早餐到上学又用了多少时间?”这样的问题不仅考察了学生对时间的计算能力,还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时间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再引入一些与时间管理相关的内容,如“制定时间表”、“合理安排课余时间”等,引导学生学会规划时间,培养他们的时间管理能力。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在认识时间的基础上,逐步掌握时间管理的技巧,为后续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以上教学方式,教师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时间概念和计算方法,还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培养他们的时间感知力、计算能力和管理能力,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思维发展水平。

二、设定单元目标,提升数学素养

教学目标的精心设定是确保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在设计过程中,教师应遵循整体性、发展性和综合性的原则,紧密结合新课改的精神及学生的实际需求与核心素养,明确学生在认知能力、技能掌握及情感态度等方面的成长目标。这些目标需如细雨般渗透于教学的每一环节,以提升数学教学的创新力与实效性,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全面提升。

例如,在教授“倍的认识”时,这一内容不仅是学生踏入数学奇妙世界的新起点,更是他们由直观感知向抽象思维跨越的重要桥梁。在具体的教学目标设定中,教师需引导学生建立起对“倍”这一概念的直观认识。如通过“苹果与梨的倍数关系”这一生活实例,让学生观察到“梨的数量是苹果的3倍”,从而在心中勾勒出“倍”的初步形象。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参与丰富的数学活动,如“倍数接龙”、“倍数拼图”等,这些活动不仅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进一步积累观察、归纳与类比的经验,还能促使他们抽象出“倍”的本质特征,即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将“倍的认识”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如计算班级图书的借阅倍数,以此培养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和数学思考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能深刻理解“倍”的含义,还能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空间想象、逻辑推理等能力,形成仔细计算、认真验证的良好学习习惯。单元教学目标的精心创设,不仅让学生全面感受到数学学习的魅力,更激发了他们积极参与数学课堂的热情,为后续的数学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优化教学路径,增强学习成效

在核心素养导向下的数学单元教学中,教师应摒弃传统教学的碎片化模式,整合关联性不强的知识点,形成系统体系。面对重难点,教师应采用学生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并聚焦这些关键点进行深入剖析,确保学生紧扣学习主题,避免知识零散,助力学生构建完整、连贯的知识框架。

例如,在教授“乘法分配律时,教师可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假设你有3个苹果和4个香蕉,每个苹果和香蕉的价格都是1元,那么你购买这些水果的总费用就是(3+4)×1=7元,这也可以理解为3×1+4×1=7元,这就是乘法分配律的实际应用。”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运算定律,避免在学习过程中偏离主旨。由于运算定律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似性和关联性,学生容易产生混淆。因此,教师在备课阶段需要积极整合相似知识点,并通过多重手段帮助学生区分它们之间的异同。如可以通过对比分析法,将加法交换律与乘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与乘法结合律进行对比,让学生明确它们之间的相似点和不同点,从而深化对运算定律的理解,厘清学习思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通过一个知识点与另一个知识点进行串联,将两个相关的运算定律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和分析。这样,学生能够在探究过程中提高对不同运算定律的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不断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打造高效便捷的数学课堂。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学生能够由小到大、由浅入深地掌握数学知识,形成更深层次的思考,建立完整的知识框架,为以后的数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结语

综上所述,核心素养导向下的数学单元教学策略与实践,通过明确探究方向、设定单元目标、优化教学路径等措施,有效提升了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学习成效。这些教学策略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更关注学生的能力培养和思维发展,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后续,我们应继续深化核心素养导向下的数学教学改革,不断探索和实践更加有效的教学策略,为学生的数学学习之路提供更加坚实的支撑。同时,也期待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参与,共同推动数学教育的持续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郭海峰.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策略[J].家长,2023(32):56-58.

[2]曾札.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数学单元教学策略探索[J].新课程教学,20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