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在“六个必须坚持”的视角下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范式创新

作者

代兴

湖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445000

一、绪论

党的二十大报告创造性地提出了“六个必须坚持”,即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必须坚持胸怀天下,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范式创新提供了重要的理论遵循和实践指引。这一重要论断,指明了新时期理论创新的方向,为我们在实践的基础上继续前进,成为理解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关键遵循。当前,国内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与国际格局深刻调整相互交织,迫切需要理论指引和方法指引。

二、“六个必须坚持”的内涵意蕴探究

“六个必须坚持”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从当代中国的具体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实现了理论上的三重突破。

一是深化了认识论层面对人民至上原则等“三大规律”的认识,丰富发展了群众史观;二是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问题导向型方法等方法论层面,提供了系统的思维和实践指南;三是在价值论层面,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如共同富裕的目标等,都是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以守正创新为例,既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等实践创新,又坚守公有制主体地位等根本制度,彰显了理论的生命力。

三、“六个必须坚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范式创新的重要意义

“六个必须坚持”在新时代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范式创新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有利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为人民至上理念处于“六个必须坚持”的核心地位,贯穿于社会主义建设各个领域,始终围绕人民的需求和利益,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注重人民的参与和共享。通过建立健全民主制度和参与机制,鼓励人民群众参与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的管理;不断完善收入分配制度,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有利于保持自信自立的精神状态,坚定理论自信和道路自信,体现为自信自立是“六个必须坚持”的精神特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范式创新的重要前提,中国共产党始终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是符合中国国情、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始终坚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成果的自信,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形成了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体系。

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永葆生机活力,体现在守正创新是“六个必须坚持”的理论品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范式创新的根本保障。新时代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与进步。

有利于以解决问题为动力,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体现为问题导向是“六个必须坚持”的鲜明风格选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范式创新的重要方法指导。在发展过程中,会遇到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不平衡、社会矛盾突出和外部挑战等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范式创新要求聚焦发展中的问题,深入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有利于实现制度理念的创新,体现为系统观念和统筹协调方法是“六个必须坚持”的重要内容,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制度理念要求从整体与部分、系统与要素、结构与功能等多个方面综合考虑,协调推进各项事业和工作,实现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

有利于扩宽文明互鉴展现国际视野,体现为胸怀天下理念是“六个必须坚持”在全球治理领域的具体体现,展现了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贡献与智慧。“一带一路”倡议以基础设施联通推动文化交融,截至

2023 年已形成合作成果 200 多项。这三个要素相互支撑,共同塑造了中国道路的独特优势。

四、“六个必须坚持”视角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范式的创新维度

制度创新维度,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大理念和实践创新,人民至上理念在制度层面的生动体现是“六个必须坚持”,这标志着我国民主政治建设迈入了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动力转化维度,在坚持守正创新理念的重要实践是新时期我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模式转型在动力转换维度的关键举措,创新驱动发展与培育新质生产力成为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模式转型的关键一招。

风险治理维度,在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下,统筹发展与安全成为风险治理维度转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模式的核心任务,是坚持系统理念和问题导向的必然要求。我国积极构建统筹发展、保障国家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新型治理体系,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

五、“六个必须坚持”视角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范式创新的路径研究

构建“政策试点 - 效果评估 - 制度固化”机制,聚焦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加强制度创新。在“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的指引下,聚焦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开展政策试点,然后进行全面、客观、科学的效果评估,综合考虑政策实施对经济、社会、生态等各个方面的影响,。必须坚持系统观念的指导。

完善“智库研究 - 政策转化 - 基层反馈”链条,加强理论创新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构建理论创新、政策供给与基层实践相互促进的联动体系。智库作为理论研究的重要力量,在“必须坚持胸怀天下”的视野下,广泛吸收国内外先进的理论和经验,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的实际需求开展研究。智库研究不仅要关注理论的前沿性,还要注重与中国实际的结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回应人民的需要,符合人民的利益,以民生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进行研究,体现“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

完善“中国话语 - 国际传播 - 文明互鉴”沟通网络,加强中国话语体系建设,提炼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精神、蕴含中国智慧的概念和范畴,理论与实践互动互促。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新媒体平台,采用合适的传播方式和语言表达,提高中国话语的传播效果,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范式,扩大中国话语的国际影响力。

结论

“六个必须坚持”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范式创新提供了全面而深刻的指导。新时代要深入学习领会“六个必须坚持”的精神实质,将其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的全过程,勇于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 .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22.

[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 第 1 卷 )[M]. 北京 : 人民出版社 , 2012.

[3]赵婧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述评(2012—2024 年)[J]. 马克思主义哲学 ,2025,(02):61-67.

[4] 张懿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及其运用 [J]. 大庆社会科学 ,2025,(01):1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