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策略探究
李瑞莲
云南省玉溪市通海县第三中学 云南 玉溪 653100
摘要:新高考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一次深刻变革,历经十年仍面临诸多挑战与难点。在此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师肩负重任,需深入理解新高考政策,明晰育人要求。我们应把握数学教学的“变”与“不变”,既紧跟改革步伐,又坚守教育初心,凸显立德树人的导向。通过持续探索并革新教学方法,增强教育培养的质量,为打造高品质教育体系添砖加瓦,让更深刻的教育变革在“路上”持续发生。
关键词:新高考;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
新高考加重了对语言听说读写技能、逻辑思维能力和综合素养及实践应用能力的考察,这对当前教育模式提出了新要求。教育需突破单纯的书本教学,回归本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即实施素质教育。在此背景下,数学教学应遵循素质教育原则,不仅要授业解惑,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技能与提升学生整体素质。
一、新高考视域下高中数学教学原则
(一)优化教学课堂,提升教学有效性
高中数学,知识点繁多、抽象度高及逻辑性强,在新高考制度的鞭策下,面临更为严苛的标准与前所未有的挑战。新高考体系着重于对学生综合素养与能力的全方位考量,这一转变促使数学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知识的传授层面,而要将重心放在培育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技巧上。在新高考政策的引领下,提升并优化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性愈发凸显。这主要是为了更有效地应对数学学科本身蕴含的复杂抽象思维与严谨逻辑要求,也是为了有效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记忆难题。通过革新教学手段与方法,如采用情境教学、项目式学习等,能够显著提升数学课堂的趣味性和互动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
(二)强化课堂互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互动性教学为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惑与困难提供了有效途径。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学生往往因为对某些知识理解不透彻而感到迷茫,然而,由于课堂时间的有限,他们往往难以获得即时的解答与帮助。而互动性教学的引入,则极大地改善了这一状况。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与碰撞,课堂变得更为活跃与开放。学生可以直接提出自己的疑问,而教师则能迅速捕捉到这些问题,并针对性地给予解答与指导。这样的互动不仅帮助学生及时解决了学习上的难题,还显著提升了他们的自信心更激发了学习动力。使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
二、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策略
(一)融合文化元素,促进综合育人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核心使命,也是新高考政策追求的终极目标。在新高考的背景下,教师应当紧密结合立德树人的要求,深入探索和发掘数学知识中所隐含的文化内涵。以此渗透数学文化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当前,许多高考题目都以数学文化为背景,不仅考察学生对具体知识的掌握程度,还着重评估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对数学文化的理解。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增加对数学史的介绍,通过讲述数学知识的探究历程、数学家的生平故事等,丰富学生对数学文化的认知。这样的教学方式有助于使数学学习摆脱枯燥、单调的计算和公式记忆,展现其丰富多彩的一面,从而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与其他数学知识相比,数学文化具有其独特性,目前尚未形成完整的教学体系。因此,教师需要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挖掘更多与具体数学内容紧密相连的数学文化元素,以此补充和丰富高中数学课堂的教学内容。通过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数学文化氛围,培养他们的数学文化意识,教师可以更进一步地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他们深入理解数学的内在价值,从而在立德树人的道路上迈出坚实的步伐。
(二)数字技术融合教育,激发学习热情
《新课标》已清晰指明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需紧密结合,以增强教学效果的实效性。这意味着我们应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推动数学教学的革新与发展,让信息技术成为转变学习方式与教学方式的强大推动力。数字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催生了数字教育这一新型教育模式。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我们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便捷、高效的教育服务,打破时空限制,实现教育的泛在化与个性化,真正践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在新高考的背景下,教师应积极拥抱信息技术,借助其优势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参与数学课堂。数字技术能够以其图文并茂、声相并举的特点,为数学教学创设生动、真实的教学情境。尽管数学知识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但随着年级的提升,这种联系变得更为隐蔽,导致部分教师忽视了生活元素在数学课堂中的引入,造成了学科教学与现实生活的割裂。而在教育信息化时代,这些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三)构建多元问题体系,构建学生数学思维与解题能力
为了顺应新高考的要求,教师在巩固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还需着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精心设计多样化的问题,引导学生从多个维度思考,从而全面提升他们的数学思维与解题能力。
以《圆锥曲线的方程》为例,在讲解椭圆方程时,教师可以构建一个实际场景:指定椭圆的焦点位置和准线长度,指导学生结合椭圆的定义及其几何特性,经由代数运算推导出椭圆方程。此过程着重锻炼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与逻辑演绎能力,教师可以提出一个富有挑战性的问题:“设想一个天文观测站坐落在双曲线的一个焦点上,记录到一颗彗星匀速穿越另一焦点,我们应如何运用这些观测资料来求解双曲线的方程?”通过引领学生将数学知识融入天文观测实践,构建实际问题模型并求解,以此提升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授抛物线方程时,教师可以设置启发性的问题:“如何调整抛物线的各项参数,使其在坐标系内展现出多样化的形态?”激励学生独立思考,探索多种途径和方法,深入剖析抛物线的方程与其图像之间的深层次联系,以此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和探索欲望。
三、结语
高中数学教学应超越单一的知识灌输,紧跟新高考改革步伐。教师应深入探究改革趋势,把握新要求,明确未来教学方向。唯有如此,方能确保教学实效,让学生在高考改革的洪流中保持竞争力,勇立潮头,不仅掌握扎实知识,拥有更强的创新思维能力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魏生木.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创新策略[J].高考,2024(17):9-11.
[2]贺勇.以评为教: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数学教学评价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24(24):4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