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化学实验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作者

杜娟

厦门集美中学 361021

引言

在当今社会发展进程中,创新能力的强弱已经成为评判人才质量的关键指标。作为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实验教学的意义远不止于验证与应用理论知识,它更是塑造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与科学探索精神的核心渠道。但是传统的化学实验教学普遍侧重于知识传授和训练操作技能,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对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的系统培养。所以,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如何依托实验教学环节有效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高中化学教育领域亟待突破的核心课题。

一、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当前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育存在明显不足。受制于传统的化学教育理念,教师往往偏重于知识的单向灌输,未能有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体悟知识本身,使学生难以建立知识与实践的桥梁,与现代教育理念脱节。不仅抑制了学生生成创新意识,也阻碍了其创新思维的发展。

(二)当前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育方式仍需优化。高中化学作为一门高度依赖于实验的学科,在实际教学中常常受到课时配置紧张、实验硬件资源不足等现实因素的制约,导致许多学校难以系统地实施实验教学。

(三)创新环境与氛围薄弱的困境。由于对创新能力内涵的理解存在偏差,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未能给予学生充分的支持与配合,导致学生难以有效展现其创新潜能。

(四)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普遍重视不足。一方面,学生深陷于繁重的考试压力之中,课业负担挤占了他们创造性思考的空间。另一方面,教师也常常受限于紧张的课时安排和教学任务,难以抽出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系统地设计那些真正能激发创新思维的教学活动。这种现实的制约,直接导致了学生创新能力在日常学习中难以获得有效的锻炼和提升。

整体而言,学生创新能力发展受阻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既存在重视度不够、培育方法欠佳的问题,也缺乏必要的教学支持以及良好的环境建设与氛围营造。这些因素相互交织,严重制约了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亟须在教学实践中给予充分关注并着力解决。

二、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策略

(一)革新教学观念,创新实验教学方式

为适应新时期对创新能力的迫切需要,必须对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观念和实践方法进行改革。教师的教学理念与行为对学生实验效果有很大影响,因此在新高考与新课标背景下,应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设计实验活动,并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优化教学组织。具体可从两方面着手,首先,基于学生认知特点做好实验引导,在准备阶段要反复讲解操作规程和安全要点。实验过程中,注重指导学生对化学核心概念和关键信息的提炼,有助于他们有效地巩固知识和技能,并促进迁移应用。其次,采用多元方法强化学科素养,积极采用启发式,探究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掌握知识。利用小组合作进行实验研究,这既可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可以提高团队合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加深对化学实验属性的了解,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对难度较大的实验,可采用小组挑战的方式,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得到全面的训练。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创新潜能

高中阶段的学生身心趋于成熟,探究欲与创新意识显著增强,化学实验教学应超越单纯的知识传授,着力激发其创新潜能。教师可以借助问题情境的创设引发深度思考,驱动学生在实验探究中主动建构知识并萌发创新火花,就以鲁科版必修一“不同价态含硫物质转化”实验为例,在课堂导入环节,抛出“自然界中硫的存在形态有哪些?”“不同价态硫能否相互转化?需要什么条件?”等关键问题,迅速点燃学生好奇心和求知动力。在实验过程中,则设计由浅入深的递进性问题链,例如“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其化学意义是什么?”“请尝试解释转化的原理”“若改变温度、浓度或催化剂等条件,结果会如何变化?”,通过这种层层深入的追问,促使学生持续思考、分析与归纳,有效锤炼批判性思维与创新能力。可见,紧密结合实验设计环环相扣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探究,是激活创新意识、提升化学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

(三)实行多元化评价,注重学生个体差异

传统的实验教学评价往往过度聚焦于实验结果,而忽视了学生在探索过程中的实际付出与表现,这种单一的评价模式难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因为实验本身的核心价值就在于其探索与创新的特性。为了切实提升学生的创新素养,教师亟须转向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发展需求,实施多元化评价方式。一方面,教师应强化过程性评价方式,通过细致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具体表现,如操作的规范性、观察的细致度以及记录的完整性等,不仅有助于教师精准发现问题、及时介入指导,更能让学生清晰认知自身实验能力的现状与短板,从而明确改进方向。另一方面,结果性评价方式也需要同步优化,要在确保结论准确性的前提下,着重评估学生得出结果的方法是否蕴含创新思维。对于实验结论的评价,不应仅仅止步于结果正确与否,它背后所具有的独特思维逻辑和新颖的解决方法同样引人注目。

结语

在高中化学课堂上,真正要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关键在于教学方式和评价体系的革新,这首先要求教师自身转变观念,持续学习新的教学方法,并精心设计教学内容,通过引导学生更主动地参与实验操作、鼓励他们进行创新性的实践探索,才能有效点燃他们对化学探究的热情,这种以学生深度参与为核心的教学方法,最终目标不仅在于扎实学生的实验技能,更重要的是帮助他们构建起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这些能力的培养,也为学生后续的深入学习和长远发展打下了至关重要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杨转英 . 浅议新课改下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创新能力培养 [J].试题与研究 , 2023, (29): 87-89.

[2] 杨晶晶 . 论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方式 [J]. 考试周刊 , 2023, (21): 131-135.

[3] 陈永敏 . 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研究 [J].数理化解题研究 , 2022, (33): 107-109.

注: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规划2024 年度常规课题“以培养创新能力为导向的实验教学研究”( 课题编号:FJJKZX24-008) 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