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问题驱动视角看幼儿早期阅读中的思维培养策略
李雪茹
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区青龙中心幼儿园紫云分园213000
摘要:在当今教育领域,幼儿教育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它是个体成长与发展的基石。本文聚焦于幼儿早期阅读,从问题驱动视角深入探讨其中的思维培养策略。阐述了问题驱动在幼儿早期阅读中的重要意义,提出了基于问题设计原则与多样化提问类型的思维培养策略,旨在为幼儿教育工作者提供有效的理论与实践参考,以提升幼儿早期阅读中的思维培养质量,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关键词:问题驱动;幼儿早期阅读;思维培养
早期阅读对于幼儿的认知发展、语言能力提升和思维拓展具有极为关键的奠基作用。在幼儿早期阅读过程中,引入问题驱动机制能够有效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阅读活动,进而促进其思维能力的逐步发展。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可以促使幼儿在阅读中观察、思考、分析和推理,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想象力、创造力等多方面思维品质,为其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思维基础。
一、问题驱动在幼儿早期阅读中的重要意义
(一)激发阅读兴趣
幼儿具有强烈的好奇心,问题能够引发他们对阅读内容的关注和兴趣。例如,在阅读绘本《好饿的毛毛虫》时,教师提问:“猜猜毛毛虫每天都会吃什么呢?”这样的问题会让幼儿迫不及待地想要在书中寻找答案,从而主动投入到阅读过程中,提高他们对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促进思维启动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当幼儿面对问题时,他们的大脑会开始思考,尝试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阅读故事书《三只小猪》时,教师提问:“如果你是小猪,你会怎么盖房子来躲避大灰狼呢?”这促使幼儿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进行思考、比较和判断,启动他们的思维活动,锻炼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
(三)培养批判性思维
在问题驱动的阅读中,幼儿有机会对阅读内容进行质疑、分析和评价。比如在阅读一些传统童话故事时,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思考:“故事里的做法一定是对的吗?有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这种提问有助于幼儿突破思维定式,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学会独立思考和判断。
二、基于问题驱动的幼儿早期阅读思维培养策略
(一)问题设计的原则
1.适宜性原则
幼儿在不同年龄阶段有着不同的认知特点与发展需求。小班幼儿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对世界的认知较为浅显。像在阅读简单的绘本时,询问“故事里有哪些小动物?”这类问题,符合他们的感知层面的认知水平,能帮助他们快速从画面中获取信息并作出回应,从而建立起阅读的自信心与兴趣。中班幼儿开始有了初步的分析和推理能力,“小动物们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的问题可以引导他们在理解故事表面情节的基础上,进一步思考背后的原因,锻炼其思维的深入性。
2.启发性原则
以《大卫,不可以》为例,教师提出“大卫做了这么多调皮的事,他是不是一个坏孩子呢?为什么?”这个问题。幼儿不能简单地用“是”或“不是”来回答,而需要综合考虑大卫的各种行为、动机以及他所处的情境。他们可能会从大卫的调皮行为中看到他的天真、好奇与活力,也可能会思考大人的规则与孩子天性之间的矛盾。这样的思考过程促使幼儿从多个角度去评判人物,打破非黑即白的简单认知模式,逐步培养起辩证思维能力,在未来面对复杂的人和事时,能够更加全面、客观地去分析和理解。
3.开放性原则
在阅读《小熊宝宝》系列绘本时,教师提问“小熊宝宝还可以和小伙伴们玩哪些游戏呢?”这个问题没有固定答案。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想象和喜好来回答。有的幼儿可能会说玩捉迷藏,因为他们在幼儿园经常玩;有的幼儿可能会想象出一些新奇的游戏,如在云朵上跳舞等。这种开放性问题给予幼儿充分的自由发挥空间,让他们的想象力不受束缚,创造力得以尽情展现,思维不再局限于绘本所呈现的内容,而是能够延伸到更广阔的创意世界,极大地拓宽了他们的思维空间,为其创新思维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多样化的提问类型
在阅读《猜猜我有多爱你》时,教师的提问“大兔子和小兔子会用什么方式来表达爱呢?”在阅读尚未深入展开之前,就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与想象力。幼儿会依据自己对爱的理解以及以往的生活经验,如父母对自己表达爱的方式等,去推测故事中的角色行为。他们可能会想到拥抱、亲吻、送礼物等各种表达爱的形式,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仅在想象故事的发展,还在进行推理和判断,培养了前瞻性思维。当阅读继续进行时,他们又会将自己的预测与实际内容进行对比,进一步加深对故事的理解和思考,这种思维的反复锤炼有助于提高他们的思维敏捷性和逻辑性。当阅读《小红帽》和《三只小猪》时,教师提出“小红帽和三只小猪在面对危险时的做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这一问题促使幼儿对两个故事中的人物行为进行细致的分析。幼儿需要回顾小红帽遇到大灰狼时的反应,如她与大灰狼的对话、她走向外婆家的过程中的行为等,再对比三只小猪面对大灰狼时各自不同的应对策略,如第一只小猪用稻草盖房的脆弱防御,第二只小猪用木头盖房的相对坚固以及第三只小猪用砖头盖房的坚固防守。通过这样的比较,幼儿能够总结出小红帽相对较为轻信他人而陷入危险,三只小猪则有不同程度的防范意识和应对手段。这有助于提升幼儿的分析和归纳能力,使他们学会从不同的事例中找出共性与差异,进而促进逻辑思维的发展,让他们在今后处理问题时能够更加有条理地思考和应对。
(三)引导幼儿自主提问
幼儿的思维活跃且充满好奇,但往往较为敏感和脆弱。教师营造宽松自由的阅读环境至关重要。例如在阅读角,教师可以铺上柔软的地毯,摆放色彩鲜艳且舒适的坐垫,让幼儿在温馨的环境中阅读。当幼儿提出问题时,教师要用亲切的眼神、温和的语气给予回应。比如幼儿问“为什么这个小动物的尾巴这么长?”教师可以笑着说:“你这个问题真有趣,我们一起来看看能不能在书里找到答案。”即使幼儿的问题看似幼稚或偏离主题,教师也不能批评或忽视,而是要积极引导。这样的氛围让幼儿感受到提问是安全且被鼓励的,从而激发他们更多的思考与提问,逐渐养成爱思考、爱提问的习惯,为思维的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心理环境。
而教师在阅读过程中的示范作用犹如一盏明灯,照亮幼儿提问的道路。如在阅读一本关于动物的绘本时,教师看着画面中一只小鸟站在树枝上的画面,自言自语地说:“我在想,这只小鸟为什么要站在这个树枝上呢?它是不是在等它的朋友?还是在找食物呢?”这种示范让幼儿明白可以从画面的细节、角色的行为等方面去思考并提出问题。幼儿会模仿教师的样子,开始关注绘本中的各种元素并尝试提问。比如他们可能会问“这个小动物的家在哪里?”“为什么它们要在晚上出来?”通过教师的示范,幼儿逐渐掌握提问的技巧,学会如何深入观察、思考并将疑惑转化为问题,从而开启自主提问的大门,激发自身思维的主动性和探索性。
三、结语
在幼儿早期阅读中,问题驱动视角下的思维培养策略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通过遵循问题设计原则、运用多样化提问类型以及引导幼儿自主提问等策略,可以有效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启动和促进他们的思维发展,培养多种思维品质。然而,幼儿早期阅读思维培养是一个长期而系统的工程,需要幼儿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和实践,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和发展需求灵活运用这些策略,为幼儿的思维成长和全面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与保障。
参考文献:
[1]何少莉.基于区域活动开展早期阅读活动的实践研究[J].名师在线,2024,(32):25-27.
[2]王曦悦.大班幼儿早期阅读能力提升的路径探索[J].东方娃娃·绘本与教育,2024,(10):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