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抗美援朝精神在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传承与创新

作者

马雯放

沈阳科技学院

摘要:抗美援朝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本文探讨了其在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传承与创新。通过融入课堂教学、开展实践活动、利用新媒体平台等路径传承精神;并结合时代特点、创新教育方式、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等策略进行创新。

关键词:抗美援朝精神;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传承与创新

引言

抗美援朝战争是新中国成立后的一场重要战争,这场战争不仅捍卫了国家的安全和尊严,更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铸就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在当今时代背景下,将抗美援朝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培养具有爱国情怀、革命精神和国际视野的新时代青年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探讨抗美援朝精神在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传承与创新。

一、抗美援朝精神概述及其时代价值

(一) 抗美援朝精神的内涵与历史背景

抗美援朝精神,根植于中华民族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历史传统,其内涵丰富而深远。它体现了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爱国主义精神,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为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慷慨奉献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诚精神,以及为了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

这一精神的形成,与抗美援朝战争的历史背景密不可分。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美国为维护其在亚洲的领导地位和利益,立即出兵干涉,严重威胁中国国家安全。应朝鲜政府的请求,中国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策,迅速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在战争中,志愿军将士以高度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与朝鲜军民并肩作战,最终取得了胜利[1]。

(二) 抗美援朝精神在当代中国的意义

抗美援朝精神在当代中国具有深远的意义。它不仅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更是激励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披荆斩棘、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在新时代背景下,面对各种风险和挑战,我们需要继续发扬抗美援朝精神,坚定信念、凝聚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三) 抗美援朝精神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必要性

将抗美援朝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新时代背景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要求。一方面,抗美援朝精神所蕴含的爱国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等,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精神支柱。另一方面,通过学习和传承抗美援朝精神,可以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因此,将抗美援朝精神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对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

二、抗美援朝精神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传承路径

(一) 融入课堂教学,强化理论认知

将抗美援朝精神融入课堂教学,是传承这一精神的重要途径。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可以增设专门章节或专题,系统讲述抗美援朝战争的历史背景、战争过程、英雄事迹以及抗美援朝精神的内涵和意义。通过教师的详细讲解和生动描述,使学生深刻理解抗美援朝精神的核心价值,认识到这一精神对于国家、民族和个人的重要意义。

同时,还可以结合历史文献、影像资料等多媒体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通过案例分析、讨论交流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抗美援朝精神在当代社会的应用和价值,培养他们的理论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 开展实践活动,深化情感体验

除了课堂教学外,开展实践活动也是传承抗美援朝精神的有效方式。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抗美援朝纪念馆、烈士陵园等场所,通过实地参观和现场教学,让学生亲身感受抗美援朝战争的艰苦卓绝和志愿军将士的英勇无畏。

此外,还可以开展主题演讲、征文比赛、文艺演出等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鼓励学生以抗美援朝精神为主题进行创作和表演。通过这些活动,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还能让他们在实践中深化对抗美援朝精神的理解和情感体验[2]。

(三) 利用新媒体平台,拓宽传播渠道

在新时代背景下,新媒体平台已成为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为了更有效地传承抗美援朝精神,学校可以充分利用微信、微博、短视频等新媒体平台,发布关于抗美援朝战争的历史资料、英雄事迹和抗美援朝精神的解读文章或视频。

同时,可以邀请抗美援朝老兵或其后代进行线上访谈或直播,分享他们的亲身经历和感受。这些真实的故事和生动的讲述,能够激发学生对于抗美援朝精神的共鸣和敬仰。此外,还可以建立线上互动社区或论坛,鼓励学生就抗美援朝精神进行深入讨论和交流,形成积极向上的舆论氛围。

通过以上三种路径的传承,可以使抗美援朝精神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得到有效传承和弘扬。

三、抗美援朝精神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创新策略

(一) 结合时代特点,赋予新内涵

在传承抗美援朝精神的过程中,必须紧密结合时代特点,为其赋予新的内涵。新时代的大学生生活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他们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与抗美援朝时期截然不同。因此,在传承抗美援朝精神时,要引导学生理解其核心价值,如爱国主义精神、国际主义精神等,并结合当代国际形势和国家发展需要,将这些精神转化为推动社会进步和个人成长的动力。

例如,可以引导学生将抗美援朝精神中的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精神转化为在学习和工作中勇于担当、敢于创新的精神;将国际主义精神转化为关注全球问题、积极参与国际交流的意识和能力[3]。

(二) 创新教育方式方法,提高教育效果

在传承抗美援朝精神的过程中,必须不断创新教育方式方法,以提高教育效果。传统的课堂讲授和理论教学虽然重要,但难以满足新时代大学生的多元化需求。因此,可以尝试采用案例教学、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互动式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参与和体验中深刻理解抗美援朝精神。

此外,还可以利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现代科技手段,模拟抗美援朝战争场景,让学生在身临其境的感受中增强对历史的认知和对精神的感悟。

(三) 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促进全面发展

在传承抗美援朝精神的过程中,必须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以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除了传统的考试和作业评价外,还可以引入项目式学习、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评价方式,考查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表现和能力。

同时,可以设立与抗美援朝精神相关的奖项和荣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相关活动,并在活动中展现自己的才华和贡献。通过这些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可以激励学生不断追求卓越,实现全面发展。

结论:抗美援朝精神在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传承与创新,是新时代背景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要求。通过多种路径和策略,可以有效传承和弘扬抗美援朝精神,培养具有爱国情怀、革命精神和国际视野的新时代青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王卫明,米雅璐.媒介记忆视角下抗美援朝精神的当代传承——以《人民日报》为例[J].青年记者, 2022(2):83-84.

[2]赵彦昌,吉日格勒.抗美援朝档案资源叙事化开发研究——纪念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J].档案与建设, 2023(12):8-11.

[3]李会.队员心向党 英雄永传承[J].新少年, 2022(S1):32-34.

作者简介:马雯放 沈阳科技学院 助教 大学本科 19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