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中西医结合体检模式的构建与实施效果分析

作者

江倩灵

广州美年大健康医疗技术有限公司越秀医疗门诊部 广东省广州市 510000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健康观念逐渐增强,预防疾病的工作得到了广泛重视。健康体检作为“未病先防”的重要实践方式,对于全面了解受检者近期健康状况、有效调理身体和预防疾病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传统的体检方式过于单一,难以满足现代人对健康体检的多元化需求。因此,构建中西医结合体检模式,融合中医“治未病”理念与现代预防医学模式,成为健康体检发展的新途径。本文旨在探讨中西医结合体检模式的构建及其实施效果。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健康体检;模式构建;实施效果

引言

中西医结合是医学在未来中国发展的必然趋势,已成为我国当代医学发展的重要方向。将中医与西医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有机结合,可以为疾病提供更加全面、细致的评估和指导。在健康体检领域,智能中医和中西医结合体检模式的构建与实施,旨在通过中医与西医两种理论和方法,对受检者进行健康评估及指导,提高体检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一、中西医结合体检模式的构建

1.中医传统体检部分

中医体检主要包括“四诊合参”,即望、闻、问、切。医者通过视觉观察病人的神色形态变化,听觉和嗅觉辨别病人的声音和气味,仔细询问病人或陪诊者以了解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以及切按病人脉搏和按抚病人的脘腹、手足等部位,来判断疾病的本质。中医体检注重整体观念,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内在脏腑的病变情况可以通过机体的外在表现反映出来。

2.智能中医部分

智能中医可以利用图像识别技术,如舌象、脉象图像的识别,来辅助医生进行诊断。AI可以识别出舌苔颜色、厚度、脉搏波形等特征,并给出相应的诊断建议,从而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AI可以理解患者的症状描述,并将其转化成中医的症候信息,从而帮助医生更快更准确地找到病因。结合了人工智能技术和中医理论与实践,提高中医的诊断、治疗和研究效率,并推动中医药现代化发展

3.西医体检部分

西医体检则侧重于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以及影像学检查等。通过运用感官或借助于检查工具进行检查,发现疾病的异常表现。西医体检强调实证和客观性,通过数据和指标来评估受检者的健康状况。

4.中西医结合体检模式的融合

中西医结合体检模式涵盖了西医的精准检测项目和中医的辩证施治方法。首先进行常规西医体检,包括实验室检查、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等;然后进行智能中医或者传统中医体检,通过“四诊合参”来判断受检者的中医体质类型,并给出相应的养生建议和评估意见。此外,还可以结合体适能测试和心理评估,对受检者的身体素质和适应能力、心理状态进行全面评估。

二、中西医结合体检模式的实施效果分析

1.提高优势互补

中西医结合体检能够充分利用中医和西医各自的优势,形成互补效应。中医的养生理念和西医的精准检测相结合,既能预防疾病的发生,又能及时发现并治疗疾病,从而保障人们的健康。

2.提高健康体检管理水平

精准评估:中西医结合体检能够更精准地评估个人的健康状况,发现潜在的健康风险,为制定健康管理方案提供依据。

有效干预:根据体检结果,中西医结合体检能够制定有效的健康管理方案,包括中医调理、西医治疗、生活方式调整等,从而实现对健康的全面管理。

持续跟踪:中西医结合体检还注重持续跟踪个人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健康问题,确保健康管理方案的有效实施。

3.提升体检者的体验

一站式服务:中西医结合体检中心通常提供一站式服务,包括体检预约、体检过程、结果解读、健康管理方案制定等,方便患者就医。

人文关怀:中医强调人文关怀,关注患者的心理和生活质量。中西医结合体检中心在提供医疗服务的同时,也注重给予患者情感上的支持和关怀,提升患者的就医体验。

4.促进疾病的早期发现和治疗

中西医结合体检模式能够及时发现疾病的早期症状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中医体检通过“四诊合参”能够发现体质偏颇和潜在的健康问题;而西医体检则通过数据和指标来客观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和发展趋势。两者的结合有助于早期发现疾病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从而阻滞疾病的发展并提高治疗效果。

结语:

中西医结合体检模式是一种创新的健康管理方式,结合了中医和西医各自的体检优势,为受检者提供更全面、个性化的健康评估和管理方案。通过实施中西医结合体检模式,可以提高健康评估的准确性、增强健康管理能力、提升受检者满意度。未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中西医结合体检模式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邹荣超.中西医结合健康体检的探讨与实践[J].特别健康.2017,(24).271-272

[2] 开展中医治未病构建中西医结合特色的预防保健体系.成都.俞熔.2013-09-26

[3] 俞佳.徐留仙.孙琴娜.中西医结合健康管理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M].R197.3(卫生事业管理(保健组织与事业)).2021-7-26.2(223-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