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户外体验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实践性教学方法研究

作者

胡卫军

浙江省宁海县华山小学315600

摘要:本研究探讨了基于户外体验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实践性教学方法,旨在通过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和情境体验,提升其综合素养与创新能力。首先分析了实践性教学在小学教育中的重要性,随后从活动主题选择、情境创设、小组合作与角色扮演等方面提出具体教学策略。通过真实情境中的合作与探索,学生能够在多维体验中深化知识理解,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和责任意识,为后续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户外体验;小学教育;综合实践活动;实践性教学

引言

在小学综合实践课程中,实践性教学方法因其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而具有显著的教育价值。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传统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学生综合素养发展的需求。户外体验式教学通过真实情境的创设和实际问题的解决,使学生在自然和社会环境中获得深度学习体验。这一教学方法不仅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和应用,还有效提升了其创新思维、合作能力和环境意识。

一、实践性教学的重要性

实践性教学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尤其在户外体验活动中能为学生提供真实情境,增强其对知识的感性认知与深度理解。首先,实践性教学通过直接参与与体验,促进学生在多感官刺激下建立直观认知,弥补了传统课堂教学中抽象知识传授的局限性。学生在真实的户外环境中,通过动手操作和自主探索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自然科学、社会生活等领域的实际应用,形成知识与现实的紧密连接。其次,实践性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与批判性思维,学生在户外实践活动中需要自主观察、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并进行探究,从而在实践过程中逐步提升思维的开放性和逻辑性。此外,实践性教学还在培养学生的社会化素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户外活动往往需要小组合作和任务分工,学生在集体活动中通过角色分配和协同工作,能够增强责任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进一步发展其人际交往技能和情感素养。实践性教学还提供了反思与评价的契机,教师通过多样化的评价形式和过程性反馈,帮助学生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反思不足,强化其自我调节与反思能力。总之,实践性教学的重要性在于通过真实情境的创设,使学生在亲身体验中达到知识、能力与情感的全面发展,推动其综合素养的提升,为未来的多领域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二、基于户外体验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实践性教学方法

(一)活动主题选择

在基于户外体验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活动主题选择是实现实践性教学效果的关键环节。活动主题应基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特点,围绕真实情境中的生活体验与自然探索展开,以确保活动内容的趣味性与教育性,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探究欲望。首先,活动主题应具有学科综合性,涵盖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人文素养等领域,旨在通过多学科交叉体验,让学生在户外实践中获得知识的多维整合。例如,以“探索校园生态”为主题,可引导学生观察植物生长、识别不同物种,并探讨生态系统的循环关系,从而提升其环境意识与科学观察能力。其次,活动主题应具有开放性和探索性,以促进学生在活动中进行自主探究和创新表达。教师可选择如“垃圾分类与循环利用”或“水资源保护”等主题,推动学生在实际调研中发现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任务,在实践中提升其问题解决能力。主题选择还应注重情境贴近性和体验感,通过与学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主题,使学生能够在真实场景中深入体验活动过程,强化其对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例如,以“城市公共设施设计”为主题,让学生调查社区设施、提出改进意见,并模拟设计改造方案,从而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科学合理的活动主题选择为户外实践提供了明确方向,使学生在真实体验中不仅能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还能在多维度的实践中培养创新精神和综合素养[1]。

(二)活动情境创设

在基于户外体验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活动情境创设是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实践效果的核心环节。科学合理的情境创设不仅有助于构建真实的学习环境,还能将学生带入具体的情境中,引导其深入探究和实践操作。首先,活动情境的设计应具有真实性和情境贴近性,通过模拟真实情境或直接利用户外自然资源,使学生在实际环境中探索相关知识。比如,在“湿地生态观察”活动中,教师可带领学生前往湿地公园,观察生态环境与物种互动,借助真实生态情境,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科学观察能力。其次,活动情境应具备互动性和参与性,鼓励学生在角色扮演和任务执行中主动参与。在设计“古代村落探秘”活动时,教师可以通过情境化任务,如模拟古村居民的日常生活,让学生在体验历史文化背景的过程中感受时间的演变,提升历史认知和人文素养。此外,情境创设还应注重挑战性和启发性,以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例如,在“荒野生存模拟”中,教师可设置资源管理和风险处理的情境,使学生在团队协作中思考资源分配、风险应对等实际问题,从而在活动中实现知识的迁移与应用。有效的情境创设能够在活动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多层次的认知体验,引导其在真实或模拟的情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终在体验中获得情感共鸣与深度学习,实现知识、能力和素养的全面发展[2]。

(三)小组合作与角色扮演

在基于户外体验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小组合作与角色扮演是增强学生互动体验、提升综合素养的重要教学策略。小组合作通过合理分组与任务分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集体责任意识。教师在活动中应根据学生的能力差异和性格特点进行分组,确保各组成员优势互补,并为每位学生设定具体的任务角色,如观察员、记录员、组织者等,使学生在团队中感受到自身的角色价值和责任。角色扮演则通过模拟特定情境中的不同角色,让学生在体验不同角色的立场、任务和视角时,加深对活动主题的理解。比如,在“模拟生态保护”主题中,教师可将学生分成不同的角色,如“环保工作者”“生态学家”“社区居民”等,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探讨生态保护的意义和挑战。角色扮演活动要求学生深入角色设定,体验不同角色的职责与感受,从而在实践中发展同理心与批判性思维。小组合作与角色扮演还应融入互动反馈机制,通过小组内外的交流与分享,增强学生对不同观点的理解和包容,形成对问题的多角度思考能力。此外,在合作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指导与激励,帮助学生在合作遇到困难时进行有效沟通与分工调整,提升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小组合作与角色扮演的有机结合能够将实践活动从单纯的任务执行转化为互动式学习体验,使学生在团队中获得情感共鸣和责任认同,最终实现知识、能力、情感的全面发展[3]。

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户外体验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实践性教学方法,通过科学的活动主题选择、真实情境创设以及小组合作与角色扮演的有效实施,能够显著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合作意识。实践性教学在真实环境中为学生提供多感官、多层次的学习体验,使其在自主探究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并培养创新思维。该教学方法不仅符合素质教育的核心要求,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对小学综合实践课程的实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推广意义。

参考文献

[1]曹歆玥.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课教学探讨[J].读写算,2024,(33):70-72.

[2]李琳琳.青少年户外体育营地服务质量评价与提升路径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23.

[3]林月真.依托真实情境培养问题解决能力——浅谈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项目教学情境创设策略[J].名师在线,2024,(31):7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