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大学生“躺平”心态的生成与应对机制研究

作者

李繁茂 尹玖龙 刘敏 杜洪涛 李哲

教育部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项目编号:20230100757);教育部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项目编号:2023122854065);山东农业大学2023-2024年度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课题项目

摘要:本文主要从社会的发展状况、家庭、学校等角度讲述大学生“躺平”心态的生成与应对机制。文章对各类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和讨论,进一步探究造成大学生“躺平”的原因,从而提出解决措施和缓解方法。主要目的是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个人价值观,促进自身的全面健康发展,并推动高校立德树人工作精准化发展,根据社会现阶段的发展状况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大学生;“躺平”心态;生成原因;应对措施

1大学生“躺平”心态的表现特征

1.1学习动力不足

部分存在躺平心态的大学生呈现出学习动力不足的态势,对学习缺乏兴趣和主动性。他们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明显不高,有时为了期末考试不挂科才会学习,缺乏主动性。此外,很少在大学期间参加活动和学术比赛。比如,在大学课堂上,这部分学生趋向于迟到早退、旷课等,上课不认真学习,经常在课堂上玩手机。

1.2职业规划缺失

部分大学生对自身的职业规划缺乏准备和思考。在大学时期他们没有自己的目标,更不会参加一些提高自身专业技能的活动。当即将毕业时,又会充满焦虑,不知道自己毕业之后该干什么。比如,在学校秋招时,学生的简历一片空白,在秋招时没有目的海投简历,对自己的职业没有任何目标。

1.3社交参与冷淡

这些“躺平”的大学生,在社交方面更趋向于回避困难,选择安逸。他们不会主动和别人打交道,也不愿意参加班级活动,校级活动,只喜欢自己一个人呆在宿舍,缺乏主动性

2学校因素对“躺平”心态的影响

2.1教育评价体系单一

学校是造成学生躺平的因素之一。目前大部分高校都以成绩为重,把成绩作为衡量学生好坏的标准,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会对学生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危害,迫使学生出现躺平心理。

2.2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僵化

大部分高校课程设置较落后,教学方式僵化,导致学生对课程缺乏兴趣和耐心。一些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只根据书本的知识进行讲解,并多以灌输式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讲授知识,导致教学课堂中的整体氛围较沉闷,学生对教学内容缺乏兴趣。

2.3校园文化氛围缺乏活力

在大部分高校中,缺乏活力向上的文化氛围。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会带动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一旦在大学校园中,缺乏文化氛围,没有各种吸引人的科技文化活动,就会导致学校的整体文华育人氛围下降,无法带动激励学生学习、创新创业、科学研究等。

3家庭因素对“躺平”心态的影响

3.1过度保护与溺爱

家庭是影响学生出现“躺平”心态的原因之一。在部分家庭中,家长对孩子溺爱,导致学生进入大学生活中缺乏独立性。一旦这些学生遇见一些挫折、困难时,都会导致产生“躺平”心态,普遍缺乏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在大学宿舍中,部分学生会与室友学生产生矛盾无法解决。

3.2过高期望与压力

部分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太高,使得孩子在大学期间的压力较大,反而出现了一些逆反心理。比如,部分家长对自己孩子的学习成绩不满意,导致学生缺乏信心,产生了“躺平”心态。

3.3家庭氛围与榜样缺失

家庭氛围对孩子的成长有重大的影响。父母是孩子的榜样,当父母在生活中缺乏积极性,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孩子身心健康。比如,一些父母在生活中经常争吵,缺乏对孩子的教育,就会导致孩子身心健康的发展,难以形成积极的态度。

4社会因素对“躺平”心态的影响

4.1社会竞争压力加剧

社会是影响学生出现“躺平”心态的重要原因之一。现如今,社会整体的发展状况较为紧张,竞争日益激烈。大学生在毕业之际都面临着就业难等问题,在竞争市场上都对大学生的学历、职业规划、实践经历有着严格的要求。但大学生经历过几次求职失败后,就会缺乏积极性、自信心等,进一步导致大学生产生“躺平”心态。

4.2社会价值观多元化与功利化

现如今,随着社会的高质量发展,社会的价值观出现了多元化,功利化的现象。一些大学生在网络中收到一些不良价值观的影响,导致部分大学生的心态和价值观发生了变化。比如,在一些网络生活中,随着短视频的兴起,部分大学生觉得“网红”的收益高、门槛低等,从而对就业产生误解和偏差,进而使得价值观发生扭曲。

4.3网络文化与虚拟社交的影响

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导致大学生沉溺于网络世界。在网络世界中大学生整天沉溺于打游戏、刷短视频等,忽视了学习和自身的发展。比如,部分大学生大部分时间沉溺于打游戏,导致他们不主动学习,对学习和现实生活的交往缺乏主动性和兴趣性。

5大学生系统化积极进步的新途径探索

5.1优化高校教育评价体系

为了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各高校可以建立多层次的教育评价系统,多方面多维度考察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创造能力和整体能力水平。比如,可以增加实践课程,让学生通过实践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兴趣。此外还可以鼓励学生参加一些职业技能大赛,当获取一定的成绩时,学校可以对学生进行奖励,以此激励学生创新、学习。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让每位同学都有自信心,鼓励自己,促进自身的发展。

5.2创新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

学校应该对课程进行创新,并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高校可以根据学生的专业和社会发展的状况对课程进行创新,让学生了解到本专业的现状和发展前景,让学生充满信心进行学习和研究。此外,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多种方式教学,比如视频、实践、互动等教学方式,让课堂气氛活跃,吸引学生的兴趣。

5.3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各高校应该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可以通过举办学术讲座、职业技能大赛、文化宣讲活动等吸引学生参加,为学生提供学习交流平台。此外还可以邀请教授举办科普讲座,让学生对专业知识有更加详细的了解。组织各种学科竞赛,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思维能力,让学生能够充实的学习和享受大学生活。

5.4构建家校共育合作机制

家庭是影响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学校和家庭应该共同合作,持续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家长应该合理的对孩子进行教育,转变之前的观念,培养孩子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5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各高校要开展思想教育课程,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校可以开展思想教育主题班会、志愿活动等,在社会实践中培养学生的价值观,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此外还需要加强学生对网络生活的教育,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网络文化,合理使用网络资源,防止沉溺网络世界。

5.6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服务

各高校需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通过开设心理教育课程举办心理健康节活动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学校还需要配备专业的心理教育老师和心理教育中心,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服务,确保学生的心理健康。

结束语

大学生“躺平”心态形成的主要因素包括学校、家庭、社会等。通过分析多种影响因素,本文提出了部分有效的解决方案。家校互动,涵养校园文化氛围,更新课程设置,创新教学方式,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等,多措并举帮助大学生摆脱“躺平”心态困扰,培养个人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激发创造性和积极性,促进大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杜迎范.Z世代大学生“慢就业”心态生成及应对机制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3,39(7):55-57.

[2]周江平,李雅琦.“内卷”与“躺平”冲击下新时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培育研究[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12):164-168.

[3]彭均,于涛.当代大学生“躺平”现象的多维论析—基于对全国23所高校大学生的调研分析[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36(2):174-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