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建筑施工机械化施工模式对工期缩短的作用研究

作者

袁鹏超

武汉宏扬天下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湖北省武汉市 430000

在现代建筑工程中,施工周期的控制不仅关系到项目成本与收益,更直接影响建设单位的运营计划与资源配置。伴随建筑工程体量日益庞大、施工技术不断革新,依赖人工作业的传统方式逐渐难以满足对高效、高质量建设的要求。机械化施工作为应对复杂工程需求的重要手段,正逐步成为提升施工效率和压缩工期的主要方式,其在工程实践中的作用愈加显著。

一、建筑施工机械化模式概述

(一)机械化施工的定义与发展历程

建筑施工机械化是指在施工过程中,通过使用各类专用设备代替人工完成主要作业工序,从而提升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并提高施工质量的一种现代施工方式 [1]。其发展历程可追溯到 20 世纪初期,最早应用于基础开挖和混凝土搅拌等作业。我国自 20 世纪50 年代起逐步引进并发展本土施工机械,至今已基本实现从手工施工向机械化、自动化施工的转型。近年来,随着数字建造、智能装备等新技术的兴起,施工机械化呈现出向智能化、信息化融合发展的趋势,成为建筑行业提质增效的重要支撑。

(二)主要机械化施工模式与设备类型

建筑施工过程中常用的机械化模式包括土方工程机械化、结构施工机械化、装配式构件吊装机械化及混凝土作业机械化等。土方施工常用设备有液压挖掘机、推土机、装载机等,中型挖掘机每小时可完成 80~120 立方米的土方处理量,极大提升了开挖效率。结构施工环节多采用塔式起重机(如 QTZ250)和施工升降机,用于钢筋、模板及混凝土垂直运输,最大吊载可达 25 吨,起升高度超过 200 米。在装配式建筑项目中,常配置履带吊、液压吊车及专用吊具用于预制构件吊装,吊装误差需控制在 ±5 毫米以内,配合BIM 系统进行路径优化可进一步提升作业精度与速度。混凝土作业方面,采用混凝土泵车(臂长 49 米)、搅拌运输车和布料机形成完整泵送系统,可实现24 小时连续浇筑,显著提高工作效率。

(三)建筑项目中机械化施工的应用领域

施工机械在建筑项目的基础、结构与装饰阶段均有广泛应用。在基础施工阶段,机械设备用于基坑开挖、桩基施工和地下连续墙施工,提升了作业速度与成槽质量;结构施工中,塔吊、泵车及自动爬模系统配合使用,构成高效的楼层上升施工体系;在装饰与安装阶段,机械主要用于幕墙安装、电梯井施工、室外清洁等工序,配合电动吊篮与高空作业平台,保障了高空作业安全与效率,机械化已贯穿建筑项目全周期。

二、机械化施工对工期缩短的作用机制分析

(一)提升施工效率的直接作用

施工机械的引入最直接的效果体现在作业效率的大幅提升 [2]。例如混凝土泵车的泵送效率可达 60m3/h ,塔吊吊运构件的日作业次数达百次以上,而人工搬运混凝土或构件的效率远不及机械化方式。此外,机械化施工可有效减少非作业时间,部分设备配备照明与自动化控制系统后可实现夜间施工,进一步扩大作业时间窗口,在保证施工质量前提下实现 24 小时连续运转,显著加快施工进度,缩短关键路径上的工期节点。

(二)施工组织优化的间接影响

机械化施工要求施工组织模式同步优化,如采用流水施工与区域化管理方式,以适应设备的作业特性。这种组织优化促进了施工流程的标准化与模块化,在装配式建筑中尤为明显,各构件预制后现场使用吊装设备高效拼装,可显著减少现场湿作业和工序间等待时间。通过精确的施工节拍控制与资源调度,机械化施工使多工序并行成为可能,从而打破传统工序线性推进的限制,提高了总体施工进度。

(三)施工安全与质量控制促进工期稳定

机械化作业通过降低人为操作频率,有效控制了高空作业、重物吊装等危险工序的安全风险,有助于降低事故率和施工中断概率。此外,机械操作精度高、受情绪与经验影响小,保证了钢筋绑扎、混凝土浇筑等关键工序的稳定性与一致性,减少因质量问题返工带来的时间浪费。在自动定位系统、智能限位装置等辅助技术支持下,施工质量更可控,从根本上提升了工程的进度可预见性与计划可靠性。

(四)经济成本与工期优化的协同关系

尽管施工机械采购及运营成本高于传统人工,但从整体项目成本角度看,机械化施工通过缩短施工周期带来了明显的经济收益。设备投入使得现场劳动力配置更加精简,同时管理人员数量与管理周期也得以压缩[3]。以混凝土泵送系统为例,日租费用约8000 元,但可替代 40 人以上的劳动力,并将浇筑时间缩短 2/3。缩短的工期减少了项目管理费、临时设施运行成本、资金利息成本等间接费用,从经济角度实现工期与成本双重优化。

三、机械化施工缩短工期的实际案例分析与对策建议

(一)典型项目案例分析

在某大型商业综合体项目中,采用两台 QTZ315 塔吊进行分区覆盖作业,通过 BIM 建模优化吊运路径,实现了钢筋、模板等材料的集中布料与高效运输,结构封顶时间从原计划 12 个月缩短至8 个月,施工效率提升明显。在某装配式住宅小区工程中,使用 80吨履带吊进行预制楼板与剪力墙吊装作业,每天平均吊装构件超过50 件,结构施工周期整体缩短约 40 天。另有一城市地铁车站项目采用智能挖掘调度系统,利用 GNSS 与 AI 算法对 20 台挖掘机进行路径与任务分配,单班作业量达 5000m3 ,土方施工工期压缩率达35% ,显著提升了基坑开挖效率与调度精准度。

(二)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当前机械化施工虽成效显著,但在实际推广中仍面临诸多瓶颈问题。首先,部分施工单位存在“重购轻用”现象,设备利用率低,机械闲置情况普遍;其次,施工人员对设备的操作能力参差不齐,缺乏系统培训与考核,限制了设备效能的发挥;再次,施工现场受限空间与交通条件不利于大型设备布设与周转,增加了管理难度;此外,施工设备折旧快、更新快,维护成本高,企业在资金和技术储备方面面临较大压力,影响了持续投入与技术升级的积极性。

(三)优化机械化施工以促进工期控制的建议

为充分释放机械化施工在缩短工期中的潜力,需从多方面协同推进。一是合理配置施工设备资源,结合工程规模、节点进度制定科学的设备选型与布设方案,配合 BIM 系统实现空间协调与作业模拟;二是积极引入智能化施工平台,利用物联网与自动化控制系统提升设备调度效率与作业精度;三是完善机械操作人才培养体系,开展岗位技能分级认证与持续教育,提升操作人员专业能力;四是建立施工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通过数字化平台实时监控设备状态、作业记录与维护周期,提高设备使用率;五是推动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支持施工企业技术改造与设备更新,鼓励示范工程带动机械化施工全面升级。

总结;机械化施工模式在提高建筑工程效率、优化施工组织及保障工程质量方面展现出显著优势,是实现工期有效控制的重要技术路径之一。通过合理配置机械资源、引入智能化管理手段、提升操作人员技能水平,可进一步释放机械化施工潜力。未来,随着建筑工业化与信息化水平的持续提升,机械化施工将在项目进度管理中发挥更加关键和核心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路男 . 装配式建筑在道路施工中的应用分析 [J]. 运输经理世界 ,2020,(17):23-24.

[2] 崔树坚 , 刘敏 , 周书剑 . 高边坡机械化快速施工及其稳定性研究 [J]. 广东公路交通 ,2024,50(05):23-29.

[3] 雍平 , 张波 . 公路工程机械化施工技术与选择探析 [J].大众标准化 ,2024,(18):6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