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学历案的思维可视化教学应用研究

作者

杨惠容

佛山市顺德区杏坛梁銶琚初级中学 528325

摘要:本文深入探讨了在英语学科中,大单元教学整体设计的学历案与思维可视化教学的融合应用。通过详细阐述学历案与思维可视化的定义、发展历史及其在英语教学中的具体应用策略,分析了两者如何相互促进,以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效果。同时,结合外研版英语八年级下册M6 U2阅读课型的课堂教学案例,本文提出了在英语教学中实施基于学历案的思维可视化的教学策略,并探讨了其优势与挑战。

关键词

学历案;信息手段;图示;评价;思维可视化课堂

一、引言

2022年版的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1】指出: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等方面。随着全球化的推进,英语作为国际交流的重要工具之一,实践英语的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和学习能力四大核心素养的阵地就是课堂教学,因此教学质量的提升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而语言能力是英语核心素养的首位,就英语学科的特殊性,课堂上需要有比较活跃的说英语的氛围,“哑巴式的英语”和“填鸭式的英语”不但低效,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受到严重的挫伤,其他核心素养的培养更是纸上谈兵。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答案上,轻视了答案的生成过程,因此屏蔽了“知识加工”和“问题解决”的思考过程,离开“思维”依托的“知识”就变成“死知识”,毫无生命力,长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学习过程会使学生一直处于“浅思考”甚至“不思考”的状态,导致思维能力发展受阻的同时还引发厌学情绪,教师在教学当中也深受其困扰,苦于高效的课堂无法打造。“思维比知识更重要!”这是不争的事实。而思维能力又是学习能力的核心,思考是一个内在的过程,它发生在不同的个体思维的运作过程中,当我们把似乎神秘而难以接近的思考变成可见的时候,它就变得对老师和学生都是透明的,思考就成了可分析、跟踪、探索、挑战和进步的东西。

因此,本文尝试在大单元教学的引领下,以其中的阅读学历案为载体,把思

维可视化策略贯穿其中,呈现隐藏在知识背后的思维规律,并训练学生掌握它,在掌握模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以实现思维能力的培养,真正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最终目的。

二、大单元教学整体设计的学历案与思维可视化

大单元教学整体设计的发展历史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涵盖了国内外不同阶段的教育理念和实践探索。在中国,大单元教学要追溯到“五四运动”后的教学变革,梁启超先生于1922年提出教科书的完整性和系统性,这是单元教学的雏形。20世纪30年代,《国文百八课》确立了以单元为手段的授课方式,这是单元型教材的诞生,朱绍禹、黄光硕等知名学者也对单元教学的概念进行了阐述和深化理解。1994年,《现代特殊教育》杂志提及“大单元教学”理念,强调以特定活动为轴心,整合教学内容。2000年后,随着新世纪的课程改革的推进和《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等文件的出台,单元教学开始注重不同学科间的结合和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在国外,对大单元教学的研究也是如火如荼,从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实用主义单元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到克伯屈基于杜威的教育思想,提出“设计教学法”,主张“学习单元”和取消分科教学的做法,再到称为“德克乐利教学法”的创始人,比利时教育家德克乐利推行以“整体化”和“兴趣中心”为原则的教学方法,都彰显着大单元教学的理念。大单元教学整体设计的发展历史反映了教育理念的演进和教学实践的深化。从早期的单元教学雏形到现代的核心素养导向,大单元教学不断适应教育改革的需求,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和教学方法的创新。随着教育技术的发展,大单元教学与新兴技术的融合,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高效的学习体验。

在英语教学领域中,大单元教学整体设计的目的是通过整合相关的教学内容和活动,促进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发展,杜绝哑巴英语。大单元的学历案设计体现了教师课前灵活整合教学内容的软实力,因为体现了对学生情况的把控和对课堂的预设,是实现思维可视化的基础。把要学习的内容和输入的信息具体化、明确化,这一切要以学历案为载体。

学历案的发展经历了从20世纪初的进步主义教育运动到21世纪的全球教育改革等多个阶段。约翰·杜威,作为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代表人物,提出了“学习通过做”的理念,这为学历案的实践性特征奠定了基础。学历案提高教学效能的关键并不在“知识重复的次数”,而在“挖掘与呈现”。只有这样,学生的思维能力才会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有效发展,同时会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深入、更透彻、更系统,从而进入会学、乐学的良性循环。学历案作为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方法,旨在通过实践活动帮助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它通常包括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过程和评价方式四个核心要素,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个性化学习。随着教育技术和学习理论的不断发展,学历案逐渐融入了多媒体、信息技术等元素,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社交互动。

培养思维能力离不开思维可视化的引领。刘濯源老师,是思维可视化教学体系创建人,一直深耕这片领域,是学科思维导图概念提出者和心智系统发展模型创建者。思维可视化【2】(Thinking visualization)是指运用一系列图示技术把本来不可视的思维(思考方法和思考路径)呈现出来,使其清晰可见的过程。被可视化的“思维”更有利于理解和记忆,因此可以有效提高信息加工及信息传递的效能。实现“思维可视化”的技术主要包括两类【3】:图示技术(如思维导图、模型图、流程图、概念图等)及生成图示的软件技术(如Mindmanager、mindmapper、FreeMind、Sharemind、XMIND等)。

思维可视化的概念起源于心理学领域对认知过程的研究,随着认知心理学和信息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发展。通过图形、图表等新的辅助教学手段方式,将抽象的思维过程具象化,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复杂知识【4】。在英语教学中,这种方法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词汇关系、复杂的语法结构、段落间的逻辑关系以及篇章结构。而学历案则通过明确的学习目标和结构化的学习过程的加持来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

基于上述内容,以大单元学历案为载体,以思维可视化贯穿课堂的模式来打造高效的课堂就有了依据和实现的可能。

三、初中英语思维可视化课堂的实践与探究

在初中英语思维可视化课堂中,几种可视化策略(思维导图(Mind Map),时间轴(Timeline),评价量表(Evaluation Matrix),组织结构图(Organizational Chart)和流程图(Flowchart))可以并用,也可以交替使用。根据不同的教学情景和需要达成的教学效果,教师需要进行合理地选择。

初中英语基于学历案的思维可视化课堂的建构模式见下图。

下面以“外研版英语八年级下册M6 U2”教学为例, 以大单元学历案为载体,构建初中英语思维可视化课堂。

单元整体设计思路导图:

Lesson 2是一堂阅读课,在大单元学历案中是承上启下的作用,是Lesson1的深化与延伸,也是Lesson3的基础和台阶。根据课堂的需要,教师在不同的阶段设计了不同的呈现思维可视化的课堂活动。

读前:

A:引入。以一个英语小采访活动作为引入,让同学用英语问答关于爱好的内容,既复习和巩固上节课的内容,又让同学们对即将学习的内容减少陌生感,老师从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来把握学生上节课的掌握情况,这种可视化的学习反馈较为清晰,方便老师根据需要立刻做出适当的调整。此外,在活动中,老师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必要的鼓励或帮助,也有助于建立良好和谐的课堂师生关系,有利于创设参与度较高的课堂。

B:新词学习。接着用大量的图片配合句型,让学生通过看、听、说的活动,复习爱好的相关词汇及句型用语、学习新词,用活动的方式使词汇的学习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尤其是展示班上的学生图片时,学生参与度高且学习效果好。

读中:

A:预测与快速阅读。教师展示课文的图片及标题,配以图示的指引,让学生预测David的爱好。图片与标题能给学生很直观地感知,学生可以较好地完成相应的阅读任务并树立信心。运用skimming 和scanning的阅读方法,获取与梳理关于“爱好”这一话题的文章结构和各段大意等信息,并梳理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            

B: 细节阅读与思考。通过细读准确获取文章中关于David的爱好的细节信息。根据学历案,教师借助mind-map, timeline, Organizational chart,Flowchart等可视化工具,步步为营,分别呈现文章结构、发展爱好的脉络和关键词句,提供足够的脚手架,引导学生思考:怎么理解爱好使你成长?为什么David 可以成为一名成功的作家?爱好与成功之间有什么关系?在深挖文章内涵的同时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为最终的输出做好铺垫。

C: 朗读与复述。英语是有声的语言,考虑到中英文毕竟存在的差异性及学困生的存在,为确保学生准确理解课文,教师借助动画演示的可视化手段,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来朗读课文,加深篇章的理解,为复述课文做了充分的输入准备。

但是尽管前面部分做了大量的准备和铺垫,复述课文这一环节并不容易完成。而且,学生的学习差异性明显,如何恰到好处地给予学生帮助,让学生能够条理清晰、准确流畅、大胆自信地表达和展示自己?为解决这个瓶颈,教师借助可视化手段,以学历案为载体和小组合作的模式,用Timeline和关键词来搭建脚手架,还设计了两种水平程度的选择,既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又给了学生足够的扩展空间来发挥,帮助每个学生都能够自信大胆地走上讲台展示自己。

读后:

所有的输入都是为了最终的输出。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要源于教材,又要高于教材。源于教材就是要把教材作为蓝本好好消化,积累模板和素材。高于教材,要求在消化后能创新使用,形成自己的思维和观点。但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因为不清楚思维的过程,没有明确的具体的步骤可以跟随,很多学生无法把所学的知识运用起来,哪怕是单词和课文背得滚瓜烂熟,因为运用的问题,不但成绩的提高很有限,更不知道如何在人前表达自己,这种输入与输出的断节极大地扼杀了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和对自己的信心。因此,在完成课文的复述后,教师用思维可视化手段进一步帮助学生整理和内化所学的知识,用关键词理清复述文段的结构,为写作构建框架的模板。其次,把训练的写作题目配以相关的图片,这种细节的处理有助于增加学生对所写内容的感知。因为有了思维导图来引领学生规划文章结构和组织写作思路。这种思维可视化展示使学生可以清晰地看到文章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内容要点,从而提高写作的逻辑性和条理性,再辅以个别主题句、支持句和关键词等要素,确保写作思路清晰有序,哪怕是学困生,因为思维路径清晰,也知道如何下笔,并敢于下笔,基础较好的学生甚至看着思维导图就能口述成文,而且条理清晰,内容丰盈。基础一般但敢于尝试的学生哪怕中途卡壳了,但是在思维导图和关键词的指引下,也能够较顺利地展示了自己,赢得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许,学生自己本人也信心大增,从心理上彻底击碎了对这种写作与分享的环节的恐惧。

在班内的展示活动中,在学历案里添加项目详细的评价量表(Evaluation Matrix),使评价可视化,学生学会了如何有效地评价同伴的习作,并在评价中对比修正自己存在的问题。可视化的共同批判与评价深化了学生对爱好内涵的认识、加深了对爱好的价值和重要性的了解,从而使学生明白培养良好爱好的意义。这项活动除了展示学生自己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还能够培养批判性思维,同时,同伴交流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交技能,有益于学生人格的成长,在达成本节课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的最终要求的基础上,切实达到育人的目的。

此外,教师设置的课后评价量表有助于学生做好课堂反思,检讨不足,养成反省自查的习惯。可视化的他评与自评非常有利于教师把握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使接下来的备课更具有针对性。

思维可视化的课堂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更教导了学生如何去思考,知道了怎么着手,学生就不会茫然而没有方向感。尤其是经过这样的长期的思维可视化的引领训练,课后学生懂得自己用可视化的思维导图手段来巩固和学习。(附:部分学生的课堂和课后习作)

四、课后反思及对策

在课堂实践的过程中,基于学历案的思维可视化教学模式的优点是有目共睹的,然而面临的严峻挑战也是很显而易见的。首先,在课堂上,如果展示的思维可视化手段过多或过于复杂,容易干扰部分学生,尤其是在学困生较多的班级,容易适得其反,可视化呈现的方式与时机,这个度如何去把握,在整个课堂的把控能力和专业功力上,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思维可视化的手段不宜过多,适度和简洁为佳。其次,对于可视化手段下的规律或内涵,部分学生理解还很不到位,只会把握表层的含义,读懂深层的寓意还是感到有点吃力。如在上述的阅读课例中,对于David 如何从a common student成长到a successful writer,这个阶梯下所隐藏的所需要的品质,在教师各种引领下,还是存在极个别的学生把握不了的情况,由此可见,设计的思维可视化课堂应更充分结合学生的思维方式来考虑,使引领更全面化,思维可视化也不会沦为表面的模式。再次,学生才是思维可视化课堂的主体,而教师只是引导者,所以要充分关注思维可视化的生成过程,尤其是学生在课堂上的反馈,在设计可视化方式讲解题目时,要预设到学生的错误,例如,可以在思维导图上生成一些学生的易错点、注意事项、混淆点等,使思维可视化的引领更契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才有了落脚点。

最后一点,部分学生的课堂和课后的思维导图作业暴露出这样的一个问题,思维导图的模式比较呆板、单一,模仿居多,创造不足,而且对于所学内容之间关联的挖掘深度还有待加强。由此发现,教师在课堂上对思维可视化手段的使用要预留足够的自主空间,不然学生思考的主动性会不够充分,但提示与引领又必须到位,否则,课堂教学活动的进行难以推进。思考空间的预留与提示引领的到位,两者之间的平衡点是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思考的一个问题。

因此,总的来说,初中英语思维可视化课堂的教学建议是: 在设计上,思维可视化手段的使用宜适度、简洁,要充分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方式,对于学生可能出现的错误要估计充足,尽可能做到既要引领到位又要有足够的自主思考的空间。在课堂上,要充分关注思维可视化的形成过程,注意学生的反馈,切实把握好学生思维的动向,并对症下药来引领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才能使思维可视化课堂焕发应有的活力。

五、结论与展望

这节课的课堂模式,以学历案为依托,将思维可视化贯穿课堂,在每个环节,学生要做什么,怎么做,做得怎么样都很清楚明了,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在每一环当中都目标明确,步骤清楚,把学习的内容,学习的过程以及学习的效果都借助思维可视化手段变得有迹可寻,可追踪,可评价,切实提高了课堂的效果,教师也得到了较为精准的教学效果反馈信息。可视化的同伴评价不但使学生受到了鼓励,还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和交流,有益于学生的人际交往;自我反思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自己的学习过程并会尝试调整学习策略,使学习的方向更明确,从而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两种评价都是提升英语学习效果的有效途径。基于学历案的思维可视化教学应用在英语学科中展现出了显而易见的优势和巨大的潜力。虽然目前还存在一些挑战,如思维可视化的技术门槛和信息过载的风险,在日常教学中,教师需要不断探索和学习,依托课堂的量化反馈,创新教学策略和方法,使课堂更适合学生,以优化课堂教学效果。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教育理念的持续创新,相信基于学历案的思维可视化教学应用将在英语学科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成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助推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 《英语课程标准》[S](2022年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 2022

[2] 思维可视化 - 搜狗百科

[3] “思维可视化”是什么?- 百度知道

[4] 曾佑平(主编) 学历案设计与应用 [M] 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    2017-07: 94-97

[5] 卢明(主编) 教案的革命:基于课程标准的学历案  [M]  上海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6-11

[6] 秦世军  大单元教学的理念与操作  [M]  北京: 新华出版社   2023-08:10-11

[7] 马春辉 初中地理“以图导学”教学方法探究 [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教学探索2017(23):23

[8] 罗恩·理查德,马克·丘奇 思维可视化教学  哈佛大学教育学院设计可视化思维课堂的18种流程 [B]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2022-06: 49-50  56

[9] (瑞士)马丁·J.埃普乐(Eppler.M.J.)  罗兰德.A.菲斯特(Pfister.R.A.)著  陈燕 译  盛群力 校 思维可视化图示设计指南 [M]  福州市: 福建教育出版社  201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