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网络平台的高校思政教育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

作者

何媛媛

陆军炮兵防空兵学院南京校区 南京 211132

引言

信息技术飞速进步,网络平台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性日益显现,传统的思政教学方式已无法适应新时代大学生的需求,如何高效挖掘与运用网络教学资源成为当务之急,本文旨在研究网络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资源的开发与运用策略,首先,探讨了教学资源开发的基本原则、设计类型、内容构建及技术实施,为资源开发提供理论支撑。其次,探讨了资源整合共享机制、教师应用能力培养策略、学生参与度提高途径及线上线下教学资源融合方法,旨在打造一个高效互动共享的思政教育网络平台。

1. 基于网络平台的高校思政教育教学资源开发

1.1 教学资源开发的原则

教学资源开发应遵循技术赋能与教育规律共融动态演进与精准匹配同步,一方面,需运用学习分析技术打造动态评估模型,利用 AI 算法即时捕捉学生认知路径及行为信息,构建资源质量闭环优化体系,非静态地遵循传统开发模式;另一方面,需构建跨学科技术融合的统一标准,将区块链技术融入资源版权管理架构,通过边缘计算技术实现边远区域资源的快速传输,同时依托联邦学习框架确保多所高校数据共享过程中的隐私保护,此类开发理念超越了单一理论指导的束缚,需在云架构中实现资源粒度的微服务拆分,确保每轮迭代更新均以神经网络模型预测教学场景需求为基础,构建融合技术前瞻性与教育匹配的开发模式。

1.2 教学资源的类型设计

教学资源设计应超越传统课件与视频的局限,打造“沉浸式技术矩阵与智能交互平台”的综合架构,可构建基于 WebGL 技术的元宇宙思政虚拟展览馆,学生借助数字孪生身份体验历史事件的互动再现,运用动作捕捉技术打造红色文化场景的沉浸式体验;构建基于区块链的思政学习档案 NFT 存储系统,将零散学习活动转化为可追踪的区块链数据资产;研发运用自然语言处理的智能辩论系统机器人,语义对抗训练助力学生增强理论思辨技能 [ ]。需融合 5G 与 AR 技术开发实景思政导览资源,在革命遗址等场所打造“物理空间与数字叠加”的融合学习体验,此类设计涉及底层引擎开发的高技术挑战,再次运用跨媒介叙事手法重塑了思政教育的认知途径。

1.3 教学资源的内容开发

教学资源内容开发应建立“实时数据流驱动与知识图谱赋能”的动态生产体系,运用网络爬虫及情感分析技术,实时解析社交媒体热点事件语义,运用知识图谱技术实现事件要素与思政理论要点的关联映射,构建情境化教学实例;打造融合多模态技术的虚拟仿真资源,运用流体力学算法对“抗疫物资调配”决策场景进行模拟,学生在参数化调控中领悟社会主义制度之优势,内容创作环节需融入 AI 辅助创作系统,利用生成式对抗网络(GAN)技术自动构建案例变体,运用知识蒸馏法将理论体系精简为可互动的微观知识点,同步运用数字孪生技术打造教学内容的平行验证场景,确保技术赋能内容同时具备理论深度,亦拥有沉浸式互动感受。

1.4 教学资源的技术实现

实现教学资源需构建“云边端协同架构与智能运维体系”的技术基础,运用容器化技术实现微服务架构部署,将资源管理系统拆分内容渲染用户认证数据分析等独立容器,利用 Kubernetes 技术实现动态伸缩;在边缘节点安装轻量级 AI 推理模块,该系统具备离线手势识别及语音交互功能;构建依托深度学习的资源智能推荐平台,运用 Transformer架构剖析学生知识图谱的空白及认知特点,精准定位资源投放[2]。同时必须打造区块链与联邦学习相结合的安全防护架构,运用智能合约技术实现资源使用权限的自动化管控,利用同态加密技术确保跨机构数据协作隐私安全,此技术路径需克服分布式系统的一致性问题,需在低代码开发平台确保二次开发接口的保留,满足各类高校独特的技术需求。

2. 基于网络平台的高校思政教育教学资源策略

2.1 资源整合与共享机制

打造“区块链 + 知识图谱”驱动的分布式资源共享整合机制,打破传统集中式存储的束缚,采用跨链技术实现不同高校资源库底层数据协议的互联互通,智能合约自动执行资源授权及版权追踪,保障资源在分布式节点间安全流通;运用知识图谱技术对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施语义标记,构建实时互动网络,推进资源智能分类及精确查找,引入联邦学习机制,确保数据隐私不被泄露,整合来自多个机构的用户行为资料,推荐训练资源模型,增强资源共享的匹配度。

2.2 教师应用能力培养

构建“虚拟仿真与智能辅助相结合”的教师能力提升新体系,依托元宇宙技术搭建虚拟教学实验室,教师可利用数字孪生技术模拟多样化教学情境,运用动作捕捉与眼动追踪技术收集教学行为资料,运用AI 分析系统构建专属教学优化策略;打造智能教学辅助工具,利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自动解读课程规范,整合知识图谱推荐的适配教学资源和案例,协助教师进行教学方案制定,构建教师资质认证区块链系统,将教学实践数据上链并实施存证,构建可追踪的成长能力档案,定期举办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沉浸式教学研讨活动,突破地域界限,推动教师间经验分享与技术创新交融,助力教师实现从传统教学方式向数字化智能化教学方式的转变,增强教师在网络平台思政教学创新力。

2.3 学生参与度提升方法

采用“游戏化策略与情感分析”技术途径增强学生参与感,打造以思政教育为主题的区块链娱乐产品,将知识融入游戏挑战,学生通过参与革命历史模拟任务和政策决策推演在虚拟场景中赢得通证奖励,通证可兑换学习权益或成就勋章,提升学习满足感;融入情感计算技术,利用摄像头记录学生细微表情及语音语调等资料,整合生理传感器所测得的心率及脑电波等数据,实时监测学生情绪动态,智能调节教学进度及资源展示形式。

2.4 线上线下教学资源融合

打造以“ 5G+ 数字孪生”为动力的线上线下融合生态圈,借助 5G网络低时延高带宽优势,达成线上虚拟教学与线下实体课堂的实时同步互动,教师可运用全息投影技术于实体教室展示线上资源资讯,学生使用 AR 设备即可获得增强型学习资讯,运用数字孪生技术打造线下教学场景的虚拟映像,将课堂教学行为数据投射至虚拟领域,运用 AI 算法对教学效果进行模拟与改进,打造跨平台协同教学系统,鼓励线上线下学生一同参与虚拟仿真实验及小组研讨等互动,采用区块链技术追踪学生多场景学习动态,构建全面的学习档案[3]。

结束语

身处信息化的年代,依托网络平台开发与运用高校思政教育教学资源是增强思政教育实效性的关键手段,明确开发准则、优化资源分类设计、拓展内容创作并运用前沿技术手段,可打造一个内容丰富的思政教育资料库,同时,整合资源共享、强化教师应用技能、提高学生参与感并实现线上线下资源高效结合,可进一步增强思政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参考文献

[1] 刘旭昶 . 基于网络平台的高校思政教育创新与实践研究 [J].源流 ,2024,(14):62-65.

[2] 陈丽丽 . 基于网络平台的高校思政教育混合式教学研究 [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23(06):23-25.

[3] 李晚晴 . 浅析网络多媒体平台在高校思政教育教学中的应用[J]. 福建茶叶 ,2019,41(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