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中小学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策略

作者

吉巴木呷

越西县板桥镇广河小学校 616651

摘要:数学是一门逻辑严密、应用广泛的学科,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抽象思维和创新思维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当前中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兴趣状况却不容乐观,许多学生表现出对数学学习的抵触情绪,缺乏学习动力和兴趣。因此,如何激发与培养中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成为当前数学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此,本文将针对中小学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策略进行分析和探究。

关键词:中小学数学;学习兴趣;培养策略

兴趣乃最优之师,是学生达到教学目标不可或缺的动力源泉。正如教育科学之父赫尔巴特所言“教育应当深深植根并贯穿于学生的学习兴趣之中,使之成为驱动学习进程的内在力量”。鲁迅先生亦曾深刻指出“缺乏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场无尽的苦役,剥夺了学习的乐趣与前进的动能”。因此,中小学教师应当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将学习过程转变为一场充满探索与发现的奇妙旅程,让智慧的光芒与灵动的灵魂,在兴趣的滋养下,于知识的花园中绚丽绽放出无限可能。

一、激发与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意义

传统数学教学中,“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致使学生逐渐丧失了学习兴趣,降低了课堂效率,让学生错失了发现数学奥秘、感受数学魅力的契机。唯有持续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才能让学生发现数学奥秘、感受数学魅力,让学生发现数学符号的简约美、几何图形的对称美等,从而培养学生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有利于增进师生关系,促进师生心灵互助,促进教学长远发展。

二、中小学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策略

(一)创设教学情境

“教学的艺术,其精髓远远超越了单纯的知识传授,更在于那细腻入微的激励与鼓舞之中。”在数学教学的广阔天地里,教师巧妙地创设恰当的数学情境,无疑为这一艺术增添了无尽的魅力。这样的情境,如同一扇扇通往知识殿堂的大门,轻轻推开,便能瞬间点燃学生内心对数学的热爱之火。它不仅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主动探索,更能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自然而然地汲取知识的甘露,让数学的智慧之花在他们的心田悄然绽放。以“比的应用”为例,教师给学生创设了一个数学情境:“学校不久之后就要组织运动会了,为给运动员加油助威,需要给各个班级分配啦啦队彩球。已知一共有90个彩球,如果按照四年级三个班的人数比例进行分配。四年级一班有25人,二班有30人,三班有35人。同学们,那我们应该怎么计算每个班能分到多少个彩球呢?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然后带着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展开讨论。”此时,学生都被数学情境所吸引,有的学生在独立思考,有的学生在积极讨论。小组合作后让小组代表分享组内讨论结果。通过这个现实问题将数学知识创设进问题情境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倍增。根据学生一探到底的心理特点,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让学生动手探索的问题,让他们通过自己动手测量、演示或操作等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二)利用多媒体

在中小学阶段,学生通常以直观的感知来理解世界,对于那些切实可见、生动丰富的学习资源极为感兴趣。利用多媒体工具,教师能够在短时间内为学生展示各种形象化的学习内容,这不仅激活了他们的思维,拓宽了认知视野,而且促使他们根据具体的感性材料,快速地由具体的图像性思维跃迁至抽象的概念性思维,实现知识理解的提升。以“角的认识”为例,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利用CAI课件带来的丰富色彩和动人图形,直观地展现了真实物体,使学生身临其境般地感受到角的形态。在介绍角的观察活动中,教师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首先,展示一条红领巾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其中的三个角;其次,展现钟表的精细图片,让学生探寻时分秒针构成的内角;再次,呈现一把精致的折扇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当折扇展开时形成的角的度数。通过这些生动的图片,学生在观察角的同时,也提高了学习兴趣,并在感受数学之美中找到了探知的动力,从而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在学生识别物体的角之后,教师运用课件动画中的光点闪烁,生动地演示了角是如何形成的,之后将实物图案慢慢去除,留下了仅有边缘轮廓的抽象图形,使得几何角的概念得到了凸显。

(三)注重动手操作

实际操作是一种主动性学习方式,其特点包括直观具象、易于激发学习热情、便于构建知识框架,同时促进理解深化。该方式要求学生投入多感官体验,积极思考,主动表达,并独立地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中小学数学的课程中,教师应根据具体的课程需求,运用多样生动的教学策略,创造一个积极愉快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每次上课都能体验到内容的新颖与趣味,持续保持学习的兴趣。例如,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较为抽象的概念,教师可以采取一些创造性的准备行动。比如要求学生事先准备各种形状的纸片和一根小绳子。在课堂上,通过指导学生将这些纸片和绳子进行折叠和标记,观察留下的折痕,以此来探讨两部分的大小关系及其分配方法。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直观地理解“平均分配”的概念。此外,通过使用彩色笔在纸片上标注,学生以自己喜欢的颜色来表示不同的分数值,这种互动和创造性的过程不仅使学生觉得学习过程有趣,而且还深化了对分数表示单位“1”的理解。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折叠、绘制、分配)来理解分数,极大增强了学习的兴趣。这种动手操作的学习方式能够吸引学生利用多种感官参与,极大地激发他们对数学知识的兴趣。

三、结语

在中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所在。教师应当全面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性格差异及认知水平,量身定制教学内容和方法。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利用多媒体直观教学、注重动手操作教学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让数学学习变得生动有趣。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有效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还能为其未来的学习和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让学生在数学的海洋中畅游,享受学习的乐趣。

参考文献:

[1]陈林.创设小学数学快乐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J].小学生(下旬刊),2024,(07):76-78.

[2]吴玉馨.浅谈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24,(06):104-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