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优化路径

作者

张明强

峨边彝族自治县宜坪乡中心小学 614300

摘要:计算教学不仅是数学学习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良好的计算能力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掌握数学方法,提高数学学习的效率和质量。同时,计算能力也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技能,对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存在的问题入手,并提出几点优化路径。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优化路径

小学数学作为一门基础课程,数学计算与应用能力是学生必备的基本素质,也是帮助学生构建数学思维的桥梁,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并完成数学任务。然而,当前小学数学计算教学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导致学生的计算能力没有得到充分发展。因此,本文旨在探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优化路径,为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式单一

在计算教学的实践中,部分教师倾向于采取一种较为机械化的教学模式,即简单地罗列运算步骤,并要求学生按照这些步骤进行模仿和练习。这种教学方式缺乏创新和多样性,往往忽视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长时间处于这种单调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容易感到厌倦和乏味,他们的学习热情逐渐被消磨,对计算的兴趣也大打折扣。

(二)学生缺乏兴趣

教学方式单一和计算过程的枯燥,是导致学生缺乏计算兴趣的主要原因之一。当学生在面对一系列单调的运算步骤时,他们往往感到无所适从,甚至产生抵触情绪。这种情绪一旦形成,就会对他们的学习效果产生负面影响,使他们在计算过程中频频出错,进一步加剧了学习的困难和挫折感。此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也是导致他们失去计算兴趣的重要原因。当学生在计算过程中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他们可能会感到沮丧和挫败,进而对计算产生畏惧和逃避心理。

二、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优化路径

(一)创设趣味计算情境

增强数学计算知识对学生的吸引力,是引导学生在计算教学活动中快速进行自主学习状态的有效方法。教师应抓住并利用导学环节,通过设计合理的计算导学活动,提高学生的计算学习积极性,顺势鼓励其自主学习计算知识,掌握计算方法,培养其良好的自主学习意识。

以“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为例,在导学环节,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引入加法知识,使学生对“20以内的进位加法”计算方法产生自主学习的动力,促进其自学意识形成。教师为学生分享的数学故事内容如下:“有一位农民伯伯家里的鸡和鸭走丢了,农民伯伯说自己的鸡和鸭加在一起一共有18只,他在河边找到了6只鸭子,在草丛里又找到了9只鸡,农民伯伯的鸡和鸭找全了吗?”教师通过数学故事提出数学问题,创设计算情境,由此引发学生产生想要运用数学知识“帮助农民伯伯”的想法,对培养其自主学习计算知识起到助推效果。根据故事内容,学生能够厘清思路,即计算“6+9=?”,将其结果与18对比,若等于18,说明鸡和鸭找全了,若不等于18,则没有找全。学生应主要思考如何计算“9+6=( )”,这将使其明确课程的重点计算知识,确定自主学习方向。在教师的引导和点拨下,学生尝试采用“凑十法”来解决这一计算问题,思考如何将9凑为10,通过将6拆分为1和5,将1与9凑为15,再与6剩下的5相加,即可得到计算结果15。学生将结果15与18对比,能够为数学故事画上句号:农民伯伯没有找全自己的鸡和鸭。如此,教师以具有趣味性和引导性的数学故事为例,创设计算教学情境,由此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既能够调动学生自主学习计算知识的积极性,又可以使其认识数学计算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二)设计计算游戏活动

了解小学阶段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和学习需求,是引导其进行有效自主学习的重要前提。对于小学这一年龄段的学生而言,其更倾向于在玩乐中学习,在学习中玩乐,教师应把握学生的这一发展规律,将游戏活动引入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以满足学生趣味学习的需求。结合小学数学计算课程中的重点知识,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相应的计算游戏活动,显著提高学生参与计算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使其在游戏中感受数学计算的乐趣,由兴趣驱动其自主学习计算知识。

以“认识人民币”为例,在本节课程中,学生在了解人民币的不同面值,掌握“元、角、分”人民币的单位以及认识各单位之间进率的基础上,应学习并掌握关于人民币计算的方法,使其能够形成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购物问题的能力,并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和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培养其学习数学计算知识的兴趣。因人民币是学生在生活中所常见的事物,围绕人民币设计数学计算习题,本身能够增强学生对计算学习的积极性,在此基础上,教师进一步设计关于人民币计算的数学游戏活动,则能够显著激发学生的计算学习兴趣,使其自主思考和探索人民币计算的方法。譬如,教师结合课程知识设计主题为“收银能手大比拼”的游戏活动,随机请数名学生以“收银小能手”的身份参与游戏活动,由教师作为出题人和裁判,并利用教学白板呈现标有售价的不同商品图片。本次游戏规则为:出题人从数量和种类两方面随机给出商品搭配方案,请“收银小能手”以最快速度计算商品总价进行“结账”,最先完成十次“结账”的为“最佳收银小能手”,获得游戏奖励。在学生了解游戏规则后,教师便发起游戏,随机给出“购买两只铅笔和一个橡皮”“购买一个本子一个书包和一个水杯”“购买三个篮球和两个足球”等商品搭配方案,由学生自主进行计算,并由教师检验学生的“结账”数额是否正确。在本次游戏活动中,学生亲身体会到数学计算知识运用于实际的应用过程,能够对学习数学计算树立正确的态度,培养其数学计算学习兴趣,实现有效地计算自主学习。

(三)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

在信息化背景下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提高其问题解决能力已成为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关键策略之一。这一策略旨在通过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激发学生的逻辑思维、抽象思维和算法思维,从而增强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教师可在估算、口算、笔算和验算等计算教学环节中融入计算思维的培养,引导学生学会将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简单步骤,并运用适当的算法进行求解。

以“混合运算”的教学为例,教师可设计一个“校园义卖”情境任务。学生需要计算不同商品的总价,并考虑促销优惠等因素。通过希沃白板,教师呈现多种商品及其价格,要求学生先估算大致金额,再通过精确计算快速得出准确结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思考运算顺序,合理分解步骤,并选择最优解法。教师可利用Likids平台创建互动练习,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模拟购物过程,实时反馈计算结果。这种方法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计算思维,还提高了其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信息技术的辅助,学生能够更直观地理解混合运算的原理,并在实践中逐步形成自己的问题解决策略。这种教学模式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其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为学生未来在信息化社会中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优化路径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通过运用这些优化策略,可以有效地提高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效果,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计算方法,提高数学成绩并为将来的数学学习和日常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这些优化策略也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朱芳.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与提高策略[J].智力,2023(29):64-67.

[2]王清华.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策略[J].新智慧,2020(36):127-128.

[3]虞萍.践行新课标理念,让数学课堂“熠熠生辉”[J].教育界,2023(32):83-8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