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指向学科育人的小学英语活动建构探究

作者

张凤

江苏省溧阳市外国语小学 213300

【摘要】《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提倡践行学思结合、用创为本的英语学习活动观,倡导学生参与到指向主题意义探究的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等一系列相互关联、循环递进的语言学习和运用活动中。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下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设计并不简单,教学老师既要在此过程中完成英语知识的有效传输,同时更要注重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基于此,本文以译林版《英语》五年级下册Unit8 Birthdays的语法教学为例,重点探讨了指向学科育人的小学英语活动建构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英语;学科育人;活动建构;学思结合;学用结合;学创结合

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英语教学能够有效解决当下小学英语语法教学中形式、意义与使用脱节的问题,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实践中运用,在迁移中创新,不断习得语法知识,提高语言能力,发展英语素养。

一、学思结合,让学生理解语法知识

《课程标准》提出,要坚持学思结合,引导学生在学习理解类活动中获取、梳理语言和文化知识,建立知识间的关联。教师应创设真实情境,提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关注语法形式,感知语法意义,从而顺利开展对较为抽象的语法知识的学习。

1.创设情境,提出真实问题

学习理解类活动要求教师通过感知与注意活动创设主题情境。课始,笔者播放了英文歌曲HappyBirthdaytoYou,让学生重温生日话题。随后,教师引导学生围绕生日话题进行讨论,并创设了举办集体生日派对的语法情境,让学生明确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T: Hello, class. We sang a song together. What’s the song about?

Ss: Birthdays.

T: Yes. Do you like birthday parties? Do you want to have a birthday party together?

Ss: Of course! T: How can we have a birthday party together? We have different birthdays.

S1: We can have a group birthday party!

T: Good idea! But, how to plan a group birthday party?

S2: We should form different groups.

S3: We should do a survey.

S4: We should choose a day and a place.

S5: We should make an invitation card.

教师先通过经典生日歌曲营造主题氛围,以生日派对这一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接着通过追问,引导学生提出举办集体生日派对的想法。之后,教师提出如何策划集体派对的真实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在热烈的讨论中,学生不知不觉进入了真实的语法学习情境中。

2.链接经验,关注形式与意义

《课程标准》要求在语法教学中,要让学生感知和体验形式与意义的联系。教师紧扣这一要求,链接目标语言与学生的已有经验,帮助学生在情境中感知和体验语言,进而更细致地关注语法的形式与意义,激活已有知识经验,发现认知差距,形成学习期待。本课时中的教学活动如下。

教学活动1:Let’s Review

教师呈现了有关生日的问句“When’s Su Hai’s birthday? When’s Mike’s birthday?”并以填空的形式给学生提供回答支架“It’s on the .”。此外,教师还提供了两位主人公生日的日历图片,带领学生回顾本单元StoryTime板块的知识。

教学活动2:Discuss and Think

教师以举办集体生日派对为主题,带领学生梳理策划集体生日派对的步骤,引导学生使用first、second、third这三个已经学过的序数词进行表达,并在后续的讨论中呈现本课时的新授序数词fourth和fifth。

教学活动3:Divideinto Groups

教师呈现了FunTime板块出现的十二个月份的英文表达,带领学生复习月份并以此为依据进行分组,用序数词为各小组命名,例如八月出生的学生组成成 the eighth group,以此类推,呈现从first到twelfth的十二个序数词。

教学活动4:Read and Find

教师呈现十二个序数词及对应的基数词,让学生观察基数词与对应序数词的不同之处,分类总结规律。然后呈现大于十二的序数词,让学生继续总结规律。

教学活动5:Chant and Remember

教师带领学生将总结出来的基数词变为序数词的变化规则,编成一首押韵的歌谣,带领学生一起诵读,以趣味方式强化学生对复杂语言形式的记忆。

上述教学活动中,教师带领学生复习StoryTime板块,链接学生第一课时的语篇学习经验,并提供日历图片,链接学生看日历的生活经验及已有的基数词和月份的知识经验。学生在利用支架回答问题时,关注到表达日期时应该用序数词这一语法形式。在之后的步骤梳理和小组命名等活动中,学生感受到序数词与基数词的关系及变化规律,链接了方法经验。

二、学用结合,操练语法知识

《课程标准》提出,要坚持学用结合,引导学生在应用实践类活动中内化所学语言和文化知识,加深理解并初步应用。在学思结合的学习理解类活动的基础上,教师要继续引导学生开展多种有意义的语言实践活动,内化语言知识,巩固结构化知识,促进知识向能力转化。

1.调查记录,关注意义操练

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语法教学更加重视语法知识的意义和功能。教师应赋予语法项目操练以交际意义,让学生在交际活动中自觉进行语言的多样化操练。学生按出生的月份组成十二个小组后,在组内进行调查活动,了解每个组员的生日日期,操练单元目标语言。组员互问互答,采用速记的方式在该板块的表格中作记录,自然地操练序数词的简写形式。全部完成后,学生对小组内组员生日情况进行汇总,并在组内进行汇报。以第七小组的调查活动为例,具体如下。

S1: When’s your birthday?

S2: It’s on the fifteenth of July.

S2: When’s your birthday?

S3: It’s on the twenty-fourth of July.

S3: When’s your birthday?

S4: It’s on the eighth of July.

S4: When’s your birthday?

S1: It’s on the sixth of July

最后大家按照“... has his/her birthdays on the... of July.”的语言支架进行汇报。

在此过程中,学生首先在真实的活动中口头操练单元目标语言。为了达成速记的目的,学生又对序数词的简写形式进行了书面操练。调查完成后,学生使用陈述句型对调查结果进行汇报,实现了从问答句型到陈述句型的灵活转换。

2.整合汇报,巩固内化知识

有意义的操练使学生明确了语言使用的基本逻辑,但此时学生还处在机械使用语言的水平,教师需要设计更具综合性和实践性的活动,帮助学生围绕主题综合运用语法知识,整体输出语言,使学生真正巩固与内化目标语言。

各小组完成了对成员生日的调查、记录和组内汇报后,教师让学生扩大汇报的范围,由各小组推选一名组员,以“Students in…group have birthdays in...”作为汇报支架,在全班范围内对本小组的情况进行总结。其他小组继续进行记录,辨析基数词与序数词的区别。最后,学生梳理、统计和汇总全班同学的生日日期,并按照月份顺序进行整合汇报。

三、学创结合,运用语法知识

《课程标准》要求:要坚持学创结合,引导学生在迁移创新类活动中联系个人实际,运用所学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形成正确的态度和价值判断。在应用实践类活动的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技能、方法策略和思想观念,多角度认识和理解世界,创造性地解决新情境中的问题,理性表达情感、态度和观点,促进能力向素养的转化。

1.讨论协商,提出解决方案

研究者发现,学习者参与合作式对话,为彼此提供支持,能够促进彼此的语言发展。合作性的语言学习方式对语法学习的作用已成为语法教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教师设计了小组合作的活动。学生在组内进行讨论与协商,聚焦集体生日的策划,提出具体的方案。仍以第七小组为例,其讨论过程如下。

S1: When can we have the birthday party?

S2: Let’s have the party on the first of July. OK?

S3&S4: OK. That’s the first day.

S3: Where can we have the party?

S4: How about in the Jingui Park?

S1: Why?

S4: Because there’s a big lawn and we can fly kites there.

S3: No, it’s too hot in July. Let’s have the party at the Mix City.

S2: Great! We can watch movies together.

S1: We can have a big lunch there too!

S4: Good idea! Let’s make an invitation card!

学生围绕举办的日期、地点等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他们运用所学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感受和观点,在出现分歧时与同伴合理地协商,提出针对问题的个性化解决方案。

2.交流分享,习得目标语言

交流分享活动有利于促进学生迁移创新能力的发展。学生在交流分享中创新运用语言,以书面及口头的形式呈现合作成果,表达自我情感,凸显思维过程,最终习得语法知识,发展语言技能。

各小组在完成组内方案讨论后,需要以物化产品的形式呈现自己的方案。他们结合讨论的结果,制作自己喜欢且能够完成的产品。有的小组制作了邀请函,有的小组制作了活动海报,还有的小组撰写了广告语,在班级内进行交流。以第七小组的产品分享为例,具体如下。

S1: Look, this is our invitation card. Welcome to our birthday party!

S2: We all have our birthdays in July.

S3: We will have our birthday party on the first of July.

S4: We will have it at 2:00 p.m. at the Mix City. Ss: Come to our party! Let’s have fun together!

学生展示自己的产品,围绕本课主题输出相关语言,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成果,这些成果并不局限于本课时的语法知识。学生通过倾听与对话、分享与碰撞,实现了语言、思维与能力的整体提升。

总之,学生课程核心素养的发展是英语课程的长远育人目标,英语学习活动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从学生学习过程的角度看,语言学习过程中,学生应围绕单元主题意义,以语篇为载体,通过一系列促进语言、文化、思维整合发展的活动所形成的看待客观世界的思想认识、观念态度、行为选择等。

参考文献:

[1]汪倩倩.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创新实践[J].江苏教育研究,2023(8).

[2]陈玲.学习活动观视角下的英语阅读教学设计思路探寻[J].英语画刊,2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