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杭州亚运会背景下语言志愿者的服务能力提升对策研究

作者

石天慧

浙江省杭州市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310018

摘要:杭州亚运会作为一场国际性体育盛会,为语言志愿者提供了广阔的服务平台,同时也对其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以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以下简称“杭电”)的语言志愿者为例,分析其在亚运会背景下的服务能力现状,探讨提升对策。研究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从语言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服务意识等方面展开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培训策略、实践锻炼和心理支持等建议,旨在为亚运会及其他大型国际活动的语言志愿服务提供参考。

关键词:杭州亚运会;语言志愿者;服务能力;提升对策

一、引言

杭州亚运会是亚洲地区规模最大的综合性体育赛事之一,吸引了来自亚洲各国的运动员、教练、官员、媒体以及观众。语言作为跨文化交流的重要工具,在亚运会期间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语言志愿者作为赛事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语言能力,还需要具备良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服务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作为亚运会的志愿者服务高校之一,承担了重要的语言志愿服务任务。因此,研究如何提升杭电语言志愿者的服务能力,对于保障亚运会的顺利进行以及提升学校的志愿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二、杭州亚运会语言志愿者的服务能力要求

(一)语言能力

语言能力是语言志愿者的核心能力。在亚运会期间,语言志愿者需要熟练掌握至少一门外语,能够准确、流畅地进行交流。这不仅包括口语表达能力,还涉及听力理解、书面表达以及翻译能力。例如,在接待外国运动员、官员或观众时,志愿者需要能够准确理解对方的需求,并用恰当的语言进行回应和解答。此外,语言志愿者还需要具备一定的语言应变能力,能够在复杂多变的语言环境中灵活运用语言知识,处理各种突发情况。

(二)跨文化交际能力

亚运会是一个多元文化的盛会,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们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价值观和行为习惯。语言志愿者在服务过程中,不仅需要掌握语言技能,还需要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这包括对不同文化的了解、尊重和适应能力。例如,了解不同国家的礼仪习俗、宗教信仰和禁忌,能够避免因文化冲突而导致的误解或不愉快。同时,志愿者还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技巧,能够以开放、友好的态度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促进文化的相互理解和融合。

(三)服务意识与应急处理能力

语言志愿者的服务对象是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他们的需求多种多样,且具有不确定性。因此,志愿者需要具备强烈的服务意识,始终以热情、耐心、专业的态度为服务对象提供帮助。同时,在面对突发事件时,志愿者需要具备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能力。例如,当遇到语言障碍、文化冲突或其他突发情况时,能够迅速采取有效的措施,化解矛盾,确保服务的顺利进行。

三、杭电语言志愿者服务能力现状分析

(一)语言能力方面

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发现,杭电的语言志愿者在语言能力方面存在一定的优势和不足。优势在于大部分志愿者经过系统的外语学习,具备较好的语言基础和表达能力。然而,部分志愿者在实际交流中仍存在语言运用不够灵活、词汇量不足、口语表达不够自然等问题。特别是在面对专业术语或复杂情境时,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性有待提高。

(二)跨文化交际能力方面

杭电的语言志愿者在跨文化交际能力方面表现参差不齐。部分志愿者对不同国家的文化有一定的了解,能够较好地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但仍有部分志愿者对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服务过程中缺乏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适应性。例如,在与外国运动员交流时,可能会因不了解对方的文化习俗而出现尴尬或误解的情况。

(三)服务意识与应急处理能力方面

杭电的语言志愿者普遍具有较强的服务意识,能够积极主动地为服务对象提供帮助。但在应急处理能力方面,部分志愿者缺乏经验,面对突发情况时显得手足无措。例如,当遇到服务对象的需求超出自身能力范围时,不知道如何寻求外部支持或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

四、提升杭电语言志愿者服务能力的对策

(一)加强语言能力培训

针对语言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学校应组织系统的语言培训课程。培训内容应包括语言基础知识的巩固、口语表达能力的提升、听力理解能力的训练以及翻译技巧的学习。例如,通过开展模拟对话、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活动,提高志愿者的语言运用能力和应变能力。同时,邀请专业的语言教师或外教进行指导,帮助志愿者纠正发音、语法错误,提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自然性。

(二)开展跨文化交际培训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需要系统的培训和实践。学校可以开设跨文化交际课程,邀请国际关系专家、文化学者或有海外经历的教师进行授课。培训内容应涵盖不同国家的文化习俗、宗教信仰、礼仪规范以及跨文化交际技巧等方面。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文化交流活动等形式,让志愿者深入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提高跨文化交际的敏感性和适应性。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志愿者与外国留学生进行交流互动,通过实际交流体验,增强志愿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三)强化服务意识与应急处理能力培养

服务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的培养需要贯穿整个志愿服务过程。学校可以通过开展志愿服务理念教育、职业道德培训等活动,强化志愿者的服务意识。同时,通过模拟突发事件演练、应急处理培训等方式,提高志愿者的应急处理能力。例如,组织志愿者进行突发语言障碍、文化冲突、服务对象需求无法满足等场景的模拟演练,让志愿者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四)提供实践锻炼机会

实践是提升服务能力的重要途径。学校应积极为语言志愿者提供实践锻炼机会,让他们在实际服务中积累经验、提升能力。例如,组织志愿者参与学校举办的国际学术会议、文化交流活动、外事接待等工作,让他们在实践中锻炼语言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应急处理能力。同时,学校可以与相关机构或企业合作,为志愿者提供实习机会,让他们在更广泛的平台上锻炼自己的能力。

(五)建立心理支持机制

志愿服务过程中,志愿者可能会面临各种压力和挑战,如语言沟通困难、文化冲突、服务对象的不理解等。这些压力可能会影响志愿者的心理状态和工作表现。因此,学校应建立心理支持机制,为志愿者提供心理辅导和支持。例如,设立心理咨询室,定期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帮助志愿者缓解压力,增强心理素质。同时,通过团队建设活动、经验分享会等形式,增强志愿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让他们在团队中获得支持和鼓励。

五、结论

杭州亚运会为语言志愿者提供了展示自我、服务社会的广阔平台,同时也对其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杭电的语言志愿者在语言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服务意识与应急处理能力等方面存在一定的优势和不足。通过加强语言能力培训、开展跨文化交际培训、强化服务意识与应急处理能力培养、提供实践锻炼机会以及建立心理支持机制等对策,可以有效提升杭电语言志愿者的服务能力,为亚运会的成功举办提供有力支持。同时,这些对策也为其他高校的语言志愿服务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参考文献

[1]沈骑,李蔚文. 语言规划视域下的国际中文教育志愿者能动性研究 [J]. 语言政策与规划研究, 2024, (02): 39-50+205.

[2]语言志愿者刘依琳 [J]. 作文与考试, 2024, (11): 36-37.

[3]赵田园,邢书绮. 大型体育赛事语言服务志愿者团队有效性研究——以2022北京冬奥会为例 [J]. 语言服务研究, 2024, 4 (01): 65-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