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与安全管理的措施探究
单子铭
新疆泓泽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839000
摘要:水利水电工程作为现代社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深远影响。它的施工质量和安全管理,直接影响着项目的使用寿命,运行效率和对周围生态环境的维护。随着水利水电工程的规模越来越大,技术复杂性也越来越高,其施工质量及安全管理也受到新的考验。因此,本文基于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与安全管理实施原则,探讨有效实施措施。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安全管理;措施
随着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不断推进,施工质量与安全管理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工程质量不合格不仅可能造成项目返工或者改建,提高项目成本,而且还可能影响水利水电设施正常使用,从而影响水资源合理使用与配置。而且安全管理不当就会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导致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甚至给社会稳定带来不利影响。所以,水利水电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如何有效地落实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措施就成目前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一、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与安全管理实施原则
(一)责任矩阵化穿透原则
构建全链条责任传导机制,通过层级化责任分解与岗位说明书动态更新,将质量安全要求嵌入组织架构毛细血管。建立覆盖建设、设计、施工、监理的责任耦合体系,以权责清单明确交叉业务界面,实施"谁决策谁担责、谁操作谁负责"的穿透式管理,保证责任边界的明晰和可追索,避免管理真空和推诿[1]。
(二)过程全息化管控原则
依托数字孪生技术构建施工全过程仿真模型,将质量安全标准转化为可量化控制参数。开展工序级质量安全要素监控,构建施工环境,设备状态和人员行为等多维感知网络。通过BIM和物联网数据的联动,对原材料入场至单元工程验收全过程进行留痕管理并形成闭环追溯链条。
(三)风险前置化应对原则
建立动态风险辨识评估机制,运用 LEC 法结合工程地质条件与施工工艺特点,构建分级预警指标体系。对高边坡,深基坑和爆破作业的高风险环节进行专项施工方案智能审查并辅以应急预案数字化推演系统。引入风险管控措施和施工进度计划同步进行,动态调整双轨管理模式。
二、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与安全管理措施
(一)强化质量检测流程标准化执行与责任追溯机制构建
在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管控体系升级背景下,强化质量检测流程标准化执行与责任追溯机制构建需从制度与技术双维度切入[2]。首先,要制定覆盖原材料进场,隐蔽工程验收和单元工程评定全过程的标准化检测操作手册并确定检测频次和抽样方法、为确保检测任务的自动派发、数据的实时上传和异常情况的预警,我们同步开发检测流程管理信息系统,并将标准规程整合到系统的各个节点中。我们构建一个质量检测责任追溯的数据库,并为检测人员提供独特的身份识别码。所有的检测数据都需要经过三级的电子签名审核确认,并在关键步骤中保留影像记录,通过区块链技术保障数据的不被篡改,并形成“检测人员一检测设备一检测数据一验收结论”的全链条追溯路径。对于质量事故的发生,可以通过系统对责任主体的检测记录和操作日志进行快速地调取,并结合质量问题特征库分析其关联性,从而达到准确的责任认定和倒查的目的。
(二)实施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动态隐患排查治理闭环管理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动态隐患排查治理闭环管理需构建基于风险矩阵的分级防控体系。具体而言,需要对项目全生命周期的危险源进行识别,利用LEC法量化评价风险,根据风险值将其分为重大、较大、一般和低风险4个等级,并分别建立红橙蓝三色控制清单。搭建隐患排查治理信息平台并将各层级风险防控措施拆分成检查项输入到系统中,配备移动终端供现场巡查人员使用,根据风险等级制定巡查周期和必查项。隐患上报完成后,系统会自动产生整改任务单、确定责任人、整改期限等信息,在整改的过程中需要上传图像并提供检测数据支持,并在验收合格后进行闭环记录。引入大数据分析技术,分析历史隐患数据的时空分布和致因,预测出高风险时段和地区,并对防控策略做出动态调整。对于重大风险源布设智能监测设备实时获取边坡的位移和渗流压力数据,并与风险阈值进行匹配以引发分级预警和应急响应预案的同步进行。
(三)推行施工过程全要素数字化监控与智能预警系统应用
施工过程全要素数字化监控与智能预警系统应用需构建多源数据融合的感知网络[3]。物联网传感器布设于施工现场,实时获取混凝土浇筑温度、钢筋应力和基坑变形等重要参数,并通过5G网络将数据传送到智慧管理平台。利用BIM技术构建一个工程数字孪生模型,该模型整合施工进度、质量检测数据和设备运行状态等多方面的信息,从而实现施工过程的可视化监控。制定智能预警算法并根据历史数据对参数变化趋势进行建模,在实时监测到的数据偏离正常值范围的情况下系统会自动对风险等级进行分析并将预警信息推送给责任人终端。通过AI视频分析技术来智能识别人的违规操作和设备的不正常操作,并与电子围栏相结合自动告警非授权区域的闯入情况。建立施工参数联动调控机制,如混凝土温控系统可根据环境温度与浇筑速度自动调节冷却水流量,形成“监控--分析--报警--处理”的智能管控闭环。
(四)建立质量安全绩效考核奖惩联动与从业人员能力认证体系
质量安全绩效考核奖惩联动与从业人员能力认证体系建设需构建量化评估与动态管理机制,即建立涉及实体质量合格率,隐患整改率和标准化执行度的量化指标与安全事故发生率相结合的质量安全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对质量投诉次数和其他否决项分别实行月、季、年三级综合考评。建立与薪酬、晋升和项目分配相衔接的奖惩机制,对考核结果优秀的授予绩效奖金和优先投标权,对不合格人员进行岗位调整和停工培训处分。对从业人员实行能力认证,根据岗位需求,建立覆盖理论知识、实操技能和安全规范等内容的认证标准,研发在线学习和考核平台,组织定期能力测试,发放电子认证证书,并建立持证人员数据库并对证书有效期进行动态管理,采取继续教育学分制促进知识更新等措施对出现重大质量安全事故者进行证书注销,构建一个从“培训--认证--评估--撤资”的完整管理流程,以确保工作人员的能力能够持续地满足工程建设的各种需求。
三、结语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与安全管理是复杂的系统工程,其成效关乎国计民生与生态安全。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只有把责任体系作为纲举目张,把过程管控作为重要抓手,把技术赋能作为利器,把人才培育作为根本,才能实现矩阵化责任的渗透、全息化的过程管控和前置化的风险应对原则贯穿其中,建设标准化,数字化和智能化管理体系才能有效防御工程建设质量风险和隐患。以制度创新和技术革新深度融合促进管理模式由被动应对转变为主动防控,既是确保项目全生命周期安全、可靠运行的关键途径,更成为实践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筑牢国家基础设施建设质量安全基石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彭建军.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及控制措施[J].四川建材,2024,50(07):235-237.
[2]罗德兵.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与安全管理措施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24,9(12):139-142.
[3]简妮.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质量与安全管理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3,(34):190-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