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建筑工程基槽钢筋混凝土施工中关键技术工艺研究

作者

彭帅

山东坤承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摘要:随着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建筑工程基槽钢筋混凝土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建筑整体安全性与稳定性。本文针对建筑工程基槽钢筋混凝土施工,深入研究其中关键技术工艺,通过对基槽开挖、钢筋加工与安装、混凝土浇筑等环节的分析,探讨各环节施工要点、质量控制方法及常见问题解决方案。研究表明,科学运用关键技术工艺能有效提升施工质量与效率,为建筑工程基槽钢筋混凝土施工提供技术参考与实践指导。

关键词:建筑工程;基槽;钢筋混凝土;关键技术工艺

引言

在现代建筑工程建设中,基槽钢筋混凝土施工是基础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施工质量对建筑的承载能力和使用寿命起着决定性作用。然而,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基槽钢筋混凝土施工面临着地质条件复杂、施工工艺要求高、质量控制难度大等诸多挑战。部分施工单位因技术工艺掌握不熟练,导致施工质量参差不齐,影响建筑工程整体质量与安全。因此,深入研究建筑工程基槽钢筋混凝土施工中的关键技术工艺,对保障建筑工程质量、推动建筑行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基槽开挖技术工艺

(一)施工准备工作

基槽开挖前,需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工作,全面了解施工现场的地质条件,包括土层分布、地下水位、岩石特性等信息,为后续施工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同时,依据施工图纸和设计要求,利用测量仪器准确进行基槽定位放线,确定基槽的开挖边界、深度和坡度,并设置明显的控制桩和水准点,以便施工过程中进行测量和校核。此外,还需准备好挖掘机、装载机、运输车辆等施工机械设备,并对其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调试,确保设备性能良好,能够正常运行;同时配备足够的施工人员,并进行安全技术交底,使其熟悉施工流程和质量要求。

(二)开挖施工技术

基槽开挖通常采用机械开挖与人工开挖相结合的方式。机械开挖具有效率高的特点,可快速挖掘大量土方,但需预留一定厚度的土层(一般为 20 - 30cm),由人工进行修整,以避免机械开挖对基底土层造成扰动,保证基底土的密实度和承载能力。在开挖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开挖深度和坡度,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放坡,防止基槽边坡失稳发生坍塌事故。同时,应根据地下水位情况,合理设置排水设施,如集水井、排水沟等,及时排除基槽内的积水,确保施工环境干燥,便于后续施工。对于较深的基槽,还需采取支护措施,如钢板桩支护、灌注桩支护等,以增强基槽边坡的稳定性 。

(三)质量控制要点

基槽开挖完成后,要对基底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首先检查基底的土质是否与地质勘察报告相符,若发现异常情况,如存在软弱土层、流沙层等,需及时与设计单位沟通,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其次,测量基底的标高、尺寸和坡度,确保其符合设计要求,偏差应控制在规范允许的范围内。此外,还需检查基槽边坡的稳定性,观察边坡是否有裂缝、松动等现象,如有问题,应及时进行加固处理。只有在基槽质量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

二、钢筋加工与安装技术工艺

(一)钢筋加工

钢筋进场后,首先要对其质量进行检验,检查钢筋的品种、规格、型号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同时查验钢筋的质量证明文件,并按规定进行抽样复检,复检合格后方可使用。钢筋加工包括调直、切断、弯曲成型等工序。调直时,要保证钢筋的直线度,避免出现弯曲、扭曲等现象;切断钢筋时,应根据设计长度进行精确下料,其长度偏差应控制在允许范围内;弯曲成型时,要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和规范要求的弯曲角度和弯曲半径进行操作,确保钢筋的形状符合设计要求。加工好的钢筋应分类堆放,并做好标识,注明钢筋的规格、型号、使用部位等信息,以便于取用和安装。

(二)钢筋连接

钢筋连接是钢筋安装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常见的连接方式有绑扎连接、焊接连接和机械连接。绑扎连接操作简单,但连接强度相对较低,一般适用于直径较小的钢筋;焊接连接包括电弧焊、闪光对焊等,焊接质量受焊工技术水平、焊接工艺参数等因素影响较大,焊接时要严格控制焊接电流、焊接时间等参数,确保焊接接头的质量;机械连接如直螺纹套筒连接、锥螺纹套筒连接等,具有连接强度高、质量稳定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大直径钢筋的连接。在进行钢筋连接时,要根据钢筋的直径、使用部位和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连接方式,并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和操作规程进行施工,保证连接接头的质量符合要求 。

(三)钢筋安装

钢筋安装前,要先清理基槽内的杂物,确保基槽干净整洁。然后按照设计图纸和施工方案的要求,在基槽内进行钢筋的绑扎和安装。安装过程中,要保证钢筋的位置准确,间距、排距符合设计要求,同时要注意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可通过设置垫块或支架来保证。对于多层钢筋网片,要采用马凳筋等措施进行支撑,确保钢筋网片的稳定性。此外,还要将钢筋与预埋件、预留孔洞等进行准确连接和固定,保证其位置准确无误。钢筋安装完成后,要进行全面的检查验收,检查钢筋的规格、数量、连接质量等是否符合要求,如有问题,应及时进行整改。

三、混凝土浇筑技术工艺

(一)混凝土原材料选择与配合比设计

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直接影响混凝土的性能和质量。水泥应选择质量稳定、强度等级符合设计要求的水泥品种,并注意水泥的凝结时间、安定性等指标;骨料的粒径、级配、含泥量等要符合规范要求,粗骨料的最大粒径不宜超过结构截面最小尺寸的 1/4,且不得超过钢筋最小净间距的 3/4;外加剂的种类和掺量应根据混凝土的性能要求和施工条件进行选择,如减水剂可减少混凝土的用水量,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缓凝剂可延长混凝土的凝结时间,适用于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等。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要根据工程特点、施工条件和原材料性能,通过试配和调整,确定合理的配合比,使混凝土的强度、和易性、耐久性等性能满足设计和施工要求 。

(二)混凝土浇筑施工

混凝土浇筑前,要对模板、钢筋、预埋件等进行检查验收,确保其符合设计要求,并清理模板内的杂物,湿润模板表面,但不得有积水。混凝土浇筑应分层进行,每层浇筑厚度不宜超过振捣棒作用部分长度的 1.25 倍,一般控制在 30 - 50cm。振捣时,要快插慢拔,避免漏振、过振,振捣时间以混凝土表面不再显著下沉、不再出现气泡、表面泛浆为准。对于大体积混凝土浇筑,要采取有效的温控措施,如分层分段浇筑、预埋冷却水管、覆盖保温材料等,控制混凝土内外温差,防止混凝土因温度应力产生裂缝。

(三)混凝土养护与质量控制

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及时进行养护,以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增长和耐久性。养护方法主要有自然养护和加热养护,自然养护是在混凝土表面覆盖草帘、麻袋等保湿材料,并定期浇水,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加热养护适用于冬季施工或对混凝土强度增长有特殊要求的情况。养护时间应根据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水泥品种和施工环境等因素确定,一般不少于 7 天,对于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少于 14 天。

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基槽钢筋混凝土施工中的基槽开挖、钢筋加工与安装、混凝土浇筑等关键技术工艺,对施工质量和建筑工程整体安全至关重要。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应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和操作规程,加强各环节的质量控制,确保施工技术工艺的正确实施。同时,随着建筑技术的不断发展,还需持续探索和创新,引入新技术、新工艺,进一步提高建筑工程基槽钢筋混凝土施工的质量和效率,为建筑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傅培耕.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研究[J].陶瓷,2024(03):185-188.

[2]陈汐.装配式混凝土叠合板施工工艺分析[J].四川水泥,2023(10):138-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