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符“兑”示源解析
曲波
辽宁师范大学海华学院 辽宁大连 121000
关键词 声符;兑;示源;形声字
王圣美的“右文说”让我们看到了声符的作用,王宁先生运用“结构功能分析法”,也使我们看到了一部分声符的确是具有示源功能的。当声符成为构件时,会采用本义和引申义等意义来承载语义,并且与形符构成形声字,那形声字所代表的词义就会自然而然的继承了源义素。这些“继承信息”就标志着以声符作为构件产生的孳生字和声符之间的传承关系。根据以上信息,我们便可对从“兑”得声的一组字作为研究对象,从声符“兑”是否具有示源功能出发, 可把从“兑”的形声字分成“示音兼示源形声字”和“单纯示音形声字”两类。
一、示音兼示源形声字
声符“兑”形声字,最早可见于商代,甲骨文作“”形,从人,从口,从八,“八”表示人喜笑颜开之状,象气之舒散,兄者与祝同意。从八,与曾同意。金文作“”,战国文字作“”,构形均与甲骨文同,或将上部两笔与口连写在一起。有学者认为“㕣”亦是声符。小篆作“”,《说文·儿部》:“兑,说也。从儿,合声。”段玉裁注:“‘说’ 者今之‘悦’字。”现在“兑”多表示兑换,已经与“悦”的义项完全脱离。其他引申义例如:1.掺和;混合:~点热水。2.八卦之一,代表沼泽。3.直:“松柏斯~”。根据兑的源义素关系,具体情况如下。
(一)形声字声符符合兑的本义
侻:恰好;相宜。《广雅·释诂三》:“侻,可也。”《法言·君子》:“孙卿非数家之书,侻也。”李轨注:“弹驳数家,侻合于教。”《文选·宋玉<神女赋>》:“嫷被服,侻薄装。”李善注:“侻,可也,言薄装正相堪可。”舒缓貌。《集韵·夳韵》:“侻,舒缓皃。”侻舒缓的样子即为心情愉悦,使人眉笑颜开,符合声符“兑”的“八”表示人喜笑颜开之状,象气之舒散这一本义。
哾:尝。《字汇·口部》:“哾,尝也。”一说同“歠(啜)”。《正字通·口部》:“哾,俗歠字。《説文》作啜。旧注‘尝也’。义同歠。”“兑”从口,而哾义为品尝,是为此本义。
娧,《说文》:“娧,好也。从女,兑声。”美好貌。《说文·女部》:“娧,好也。”《广韵·泰韵》:“娧,好皃。”该字意义美好,美好的样子,兑即今之‘悦’字,因美好而有喜悦义。
悦:(1)喜欢;愉快。《尔雅·释诂上》:“悦,乐也。”《广雅·释诂一》:“悦,喜也。”《庄子·徐无鬼》:“武侯大悦而笑。”《新唐书·柳泽传》:“臣闻赏一人而千万人悦者,赏之。”《古今小说·沈小霞相会出师表》:“访知其事,心中甚是不悦。”(2)悦服。如:心悦诚服。《尔雅·释诂上》:“悦,服也。”郭璞注:“皆谓喜而服从。”《书·武成》:“大赉于四海,而万姓悦服。”孔传:“天子皆悦仁服德。”《新唐书·柏耆传》:“穆宗遣耆谕天子意,衆乃信悦。”
祱:祭祀的食物。《大字典》:祱,同“䬽”。小祭。《广雅·释天》:“祱,祭也。”王念孙疏证:“祱,本作䬽。《说文》:‘䬽,小餟也。’”《集韵·寘韵》:“䬽,小祭也。或从示。”
䬽,汤饼,一种食物。《说文》:“䬽,小餟也。从食,兑声。”祭祀时用酒酹地。卷子本《玉篇·食部》:“䬽,《说文》:‘小餟也。’《仓颉篇》:‘门祭名也。’”《集韵·寘韵》:“䬽,小祭也。”〔汤䬽〕饼类食品。明方以智《通雅·饮食》:“束皙言:‘春馒头,夏薄托,秋起溲,冬汤䬽。’汤䬽以汤沃之。”按:晋束皙《饼赋》作“汤饼”。《正字通·食部》:“汤䬽,薄饼,以汤沃之,宜冬食。”兑从口,和食物相关,此为该源义素。
説:《説文》:“説,説釋也。从言、兑。一曰谈说。”徐锴系传作“从言,兑声”。兑从口,和说话意义相关,另外,该字本字为“悦”,表示人的心情舒畅。
閲。《说文》:“閲,具数于门中也。从门,说省声。”按:徐锴系传作“从门,兑声”。
(二)形声字声符符合兑的引申义
兑本义“说也,从儿㕣声”。可以引申出掺和;混合,兑换,更换等义。当“兑”充当声符时,携带这一源义素的词义也多表示为交换,脱落,解脱等意义。这样 的形声字有16个。
㙂:墙堕。墙堕即旧的墙体毁坏后,被新的的所代替,二者意义具有指向性且接近。《集韻·夳韻》:“㙂,牆墮也。”一说墙隔。《篇海類編·地理類·土部》:“㙂,牆隔也。”(2)通“兑”。穴。《馬王堆漢墓帛書·老子乙本·德經》:“塞其㙂,閉其門,冬(終)身不堇(勤)。”按:王弼注本《老子》第五十二章作“塞其兑”。俞樾平議:“兑,當讀為穴。……‘塞其穴’正與‘閉其門’文義一律。”
敚:从他人强取,以手交换。《说文》:“敚,彊取也。《周书》:‘敚攘矫虔。’从攴,兑声。”段玉裁注:“此是争敚正字。后人假夺为敚,夺行而敚废矣。”(1)强取。后作“夺”。《说文·攴部》:“敚,彊取也。《周书》曰:‘敚攘矫虔。’”段玉裁注:“《吕刑篇》文,今《尚书》作‘夺’,此唐天宝卫包所改。”《南齐书·张敬儿传》:“百姓既相抄敚,敬儿至江陵诛攸之亲党。”另
䂱:磨使消。《集韵·祭韵》:“䂱,磨使消也。”
蜕:蝉、蛇等蜕下的皮。《说文》:“蜕,蛇蝉所解皮也。从虫,捝省。”如:蝉蜕;蛇蜕;蚕蜕。《说文·虫部》:“蜕,蛇蝉所解皮也。”《本草纲目·虫部·蚕》:“蚕之屎曰沙,皮曰蜕。”《庄子·寓言》:“予,蜩甲也,蛇蜕也,似之而非也。”《后汉书·阳球传》:“蝉蜕滓浊。”李贤注引《说文》曰:“蜕,蝉蛇所解皮也。”也指兽类的皮。《聊斋志异·田七郎》:“虎皮狼蜕,悬布楹间。”。
裞:赠送死者的衣被,从给予者手里脱离赠给死者。《説文》:“裞,贈終者衣被曰裞。从衣,兑聲。”也作“襚”。《説文》:“裞,贈終者衣被曰裞。”《春秋·文公九年》“秦人來歸僖公、成風之襚”唐陸德明釋文:“襚,《説文》作裞。”《漢書·朱建傳》:“辟陽侯乃奉百金裞。”顔師古注:“贈終者之衣被曰裞。言以百金為衣被之具。”
痥:马胫伤,马胫改变了状态。《说文》:“痥,马胫疡也。从疒,兑声。一曰将伤。
二、单纯示音形声字
上面分析了26个能够提示源义素的形声字,还有一些字不再具有示源功能,而是单纯的标音符号,这些字有、㟋、涚、、、莌、綐、、鋭、、䬈、駾、鮵、䫄、�。
结语
通过对从“兑”得声字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汉语大字典》中的41个形声字,可以分为两大类,其中26个形声字属于示音兼示源形声字,15个是单纯示音形声字,这些字构成一个从“兑”得声字的文字系统,在这个系统里各个形声字构成一个体系,此外形声字通过声符的联系又彼此构成一个系统,在这个系统里,以“兑”作为声符的形声字,多为恰好,交换,脱离,跟口相关的含义,形声字声符在示源功能上也占有较大比例。
参考文献
[1]李国英.小篆形声字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6.
[2]曾昭聪.形声字声符示源功能述论[M].合肥:黄山书社, 2002.
[3]许慎.说文解字[M] .北京:中华书局, 2013.
[4]汉语大字典编撰委员会.汉语大字典( 缩印本) [Z].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1993.
[5]王宁.汉字学概要[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6]李国英.异体字的定义与类型[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
[7] 周晓飞.“右 文 说”概 述[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9.
[8] 王力.中国语言学史[M].山西:山西人民出版社,1981.
[9] 裴瑞玲.文字学在词义训释中的运用[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4.
基金项目: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L22CYY005)
作者简介:姓名:曲波 出生年:1994年11月 籍贯:黑龙江齐齐哈尔 学历:硕士 职务:无 主要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字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