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Rural Education

做学生亲近的人

作者

干敏

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外语学校 广东省深圳市 518001

摘要:担任班主任多年,我接触了许多问题学生,他们就像陷入危险的迷宫中,想走出来却迟迟找不到出口,我们能做的就是走进他们的心扉,帮他们打开一扇门,让他们找到阳光,既而活出属于自己的灿烂。

关键词:师生关系;问题学生;德育引导

梦里的你是无底的黑洞,我无力抗拒失重,我的意识自控脉搏流动,全被你神秘引力操控。亲爱的你是危险的迷宫,我找不到出口。

担任班主任多年,我接触了许多问题学生,正如上面的歌词所说的,他们就像陷入危险的迷宫中,想走出来却迟迟找不到出口,我们能做的就是走进他们的心扉,帮他们打开一扇门,让他们找到阳光,既而活出属于自己的灿烂。

一、多种声音之下的“叛逆少年”

那年我任教高一年级,在新高考分班选科背景下,学校对全年级进行了班级重组,由于同学们对昔日班级的同班同学、老师有着很深的情感依赖,在刚开学的几天里,有一些学生表现出情绪不稳、心神不定的状态,这个叫小L的男生就是其中一员。上课时,他思想不集中,不是趴桌子上,就是眼睛直勾勾地看着窗外,学习成绩和行为习惯都比较差,完不成作业,上课慵懒地趴在桌上,经常自习课逃课去操场打篮球,迟到缺勤是家常便饭,我曾几番声色俱厉地批评他,让他写检讨、做保证,而他总是仰着头,叉着腰,摆出一副刀枪不入的姿态,毫无悔改之意。

后来,我偶然得知:小L同学的父母像很多来深打拼的家长一样,在附近的水产市场经营一家商铺,为了照顾店里的生意,一门心思扑在店铺上面,天天早出晚归,对孩子疏于管教,小L同学从小养成了行动散漫的坏习惯。

面对这样一个学生,我心里就像打翻了五味瓶,真不是滋味,多次说教显得无济于事。作为班主任,我暗下决心,一定要走进他的心灵,给予他更多的关爱、呵护,在生活上能给他一点力所能及的帮助,用爱照亮孩子的心灵。

二、另一种声音之下的“奋进少年”

没有光的照射怎么反射光?我静下心来,尝试从另一个角度去了解小L,学习上一无是处的小L,或许在其他方面有些优点等待我去挖掘。就像镜子背面是灰暗的,但如果翻过来呢,另外的一面会是什么样子?那天刚好是学校惯例的散学典礼,我让班级里所有获奖的学生拍一张集体合照留影。只见小L同学也出来了,他眉眼间露出几分神气,并伸手向我摊了一张奖状说道“老师,你信不信我也拿到了一张奖状。”“什么奖状?”“我作为社长,被推荐为区里的模范少年”。“这么厉害,真小看你了!”“原来你还是社长啊!”我看着得意洋洋的小L,仿佛看见多少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里,小L同学为了羽毛球社团的比赛整日忙碌的身影,也许是社团的经历磨练出他不一样的气质......这一次的赏识与鼓励,终于拉近了我和小L的距离,在那个学期结束的下午,我和小L聊了很久,在小L慢慢敞开心扉的时候,我试着站在他的角度去理解他的行为,社团换届诸多事务的确占据他大量的课余时间,作为班主任,我诚恳地提醒他,注意适时把握学习和社团事务之间的平衡。“高三快到了,是时候了,再不努力,就晚了。”小L自信洋洋地走出教室。从那之后,小L冷漠的眼神中仿佛多了几分温柔与坚定。

三、创新路途上的“自信少年”

疫情复学后,很多被疫情耽误的事情开始启动,一个尘封了快一年的学生探究性小课题突然通知结题。恰恰这时,小课题组长以高三复习紧张为由,向我提出辞职,辞掉了组长的职务,眼看这个《推理小说发展史》的小课题就要黄了,组里的成员个个唉声叹气。正在我一筹莫展的时候,我找到小L,告诉他,“老师不想放弃这个课题,你能不能担任这个组长的职务?”小L迷茫的眼神跟我说:“我语文不好,我怕搞不定这事。”我拍了拍他的肩膀告诉他:“做事情要坚持到底,只要你相信自己可以,就一定能行!”于是,我利用课余时间,带着他们去书城买书,去浩如烟海的深圳图书馆查找资料,督促他们阅读阿加莎.克里斯蒂与东野圭吾等侦探小说,定期组织课题讨论与交流,在这一过程中,小L同学从一个大大咧咧的贪玩男孩,到一个和大家谈笑风生探讨侦探小说的文学爱好者,从一个游走于班级边缘的闲散人,到热心参与集体事务的组织达人,我惊奇于他的变化。终于到了课题结题的那一天,他在台上落落大方,讲述着小课题的发展与缘起,那个散发着个人魅力、大胆阳光的小L已经不再是那个畏畏缩缩的叛逆男孩了......在八省联考中,小L和班上的其他同学一样取得意想不到的优异成绩,也许这次小课题之旅,让他获得了更多的信心和能量去面对学业的压力,激励自己收获更大的成功。

著名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诺认为,人是需要的动物,而人的需要是有层次的,只有某一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后,另一层次的需要才会出现。如果人们为了他们基本的生理需求而挣扎时,就没有剩余的能量来满足他们更高阶层的需求,像爱、归属感、自尊与自我实现......当我们看到学生进入一个新的班级时,表现出紧张、叛逆等一些逾规越矩行为,其实是一种希望尽快融入集体、受到关注的表达。而当老师读懂了这些表达时,用真诚的态度赢得学生真诚的心;用细心的关注,给予了学生安全感;用赏识的眼光,发掘学生的潜力;用乐观的期待,种下了学生的新目标......千方妙计,无不指向师生健康和谐的关系。

班主任应该与学生建立怎样的关系,应该呈现怎样的师者形象?是热情友好,还是保持距离,时时维护尊严?尊重与亲密、自由与限制的平衡、尺度的拿捏、态度的掌握、过与不及的困惑,常常使我们忘记了教育的目的。当我们在意的不是自己的便利,而是学生的成长,当我们关注的不是自己的尊严,而是学生的成长,当我们明白教育的一切目的是为了学生,这些困扰我们的问题便会迎刃而解。而学生这种自发性的成长,来自深刻的信任,带着一颗真心,定能自然、自在地建立起关系,逐步走进学生的内心,协助他们建立起自我成长的动力与纪律。做学生亲近的人,一定是这样的,脸上有微笑,心底怀善良,胸中藏睿智!

参考文献:

[1]亚伯拉罕.马斯诺.动机与人格[M].许金声,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20-76.

[2]何泗忠.赢在师生关系[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2:15-20

作者简介:

干敏,1989.10,女,汉族,江西九江,中学一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班级管理、现代汉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