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儒家思想影响下的中国传统居住设计美学研究
邵婧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艺术学院 辽宁大连 116052
摘要:本文以中国传统居住的设计思想和审美观的发展作为研究的出发点,通过对中国传统居住空间的相关文献查阅、实地调研以及传统居住空间造园的手法分析,探讨中国人的哲学思想和世界观,以儒家思想为主导,其核心内容:注重社会规范,以“礼”为社会标准,并且为“礼”的实现制定了严格的、明确的标准,对中国传统居住空间设计手法的影响及运用,并且通过现代居住空间、园林设计的案例分析,逐步概括现代居住空间的设计方法。
中国传统居住空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物质载体,它所呈现出来的“如翬斯飞”“作庙翼翼”的中国传统居住空间备受国内外的关注。中国古代居住空间的设计理念和审美观主要建立在中国人的哲学思想(以儒家思想为主)上。影响中国文化最主要的是儒道释思想,其中儒家思想是先秦诸子百家学说之一,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儒家思想,以“礼”为社会标准,如建筑形制、建筑规模、建筑大小、建筑高低都对应了不同的社会阶层,以获得和谐秩序的实现。除此之外,古人的处世之道、衣物纹理等都蕴含着儒学之道。因此,中国传统居住空间作为古人生活起居、修生养性、寄情山水的物质空间,其环境、建筑、空间及陈设都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
1 儒家思想下中国传统居住空间的物质体现
在中国传统居住空间的设计之中,礼乐文化成为重要的表达内容。“礼”作为儒家思想中最为关键的思想之一,在中国传统居住空间设计中充当着理清秩序的角色,“礼”可以辨别人的地位差异、高低贵贱。
1.1 儒家思想下中国传统居住空间对“隐”的阐释
对于中国传统自然居住空间的环境推崇,与中国士文化中的隐逸思想有关,和文人士大夫热衷的隐居理想生活范式密切联系在一起。士大夫的普遍信条是“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天下有道则见,天下无道则隐”。他们如果在仕途上顺利就会志得意满,发扬儒家精神,以治国平天下为己任;如果宦海失宠,就会心灰意冷,遁入山林,过悠然自得的隐逸生活,以山水田园慰藉心灵。
文人墨客以归隐山林或者田园自然为乐,隐逸生活成为了避世的一种体现方式,其实质就是指田园式的自然生活。
1.1.1 位置明显却凸显“隐逸”之感
以拙政园为出发点,拙政园中的放眼亭正是位置明显却凸显“隐逸”之感的最好体现。
放眼亭是拙政园东部假山上的矩形景亭。其位置在函青亭正北,隔水池,草地互为对景,两者一北一南,一方一凸,一高一低,一山一水,互对互衬,是中国古典园林灵活应用艺术辩证法的佳丽。放眼亭由白居易的“放眼看青山”之诗而得名。透过树梢,中部山池美景隐约可见,正与亭名之意境相契合。此情此景,隐喻儒学思想中低调的为人之道,虽然深处于高处,却仍旧可以过得“隐逸”,与此同时,更体现出心怀天下之感。
1.1.2 位置“隐逸”却凸显自身之用
以拙政园中的塔影楼为例,亭身似塔,与影相对。塔影楼所处的位置十分“隐逸”,但却能够很好地凸显出自身之用。
塔影楼,位于拙政园中的西南角,已是园中的尽头,属于位置隐逸而凸显自身之用的例子之一。塔影楼虽然是亭子,但是其四面极具封闭性,好似阁楼一般,是古代文人墨客读书的圣地。塔影楼一共拥有两条视廊,视廊十分绵长,一路上均是山石水景,前方隐约有一亭子,不禁勾起了来往人们的好奇心,使人继续前行一探究竟。此情此景,表达了儒家思想当中的人才思想,儒家思想培养中庸人才,讲究温和、不极端,不必过于展示自己而失去了本真,而是用另一种更为“隐逸”的形式来发挥自己,凸显自身的价值。
1.1.3 位置与其他建筑相比较凸显“隐逸”之感
拙政园当中的雪香云蔚亭与北山亭正是最好的体现。
雪香云蔚亭在野水环绕的小岛西北角的土山上,野趣盎然。 亭旁植梅,绿萼花白,素雅宜人,“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有“花外见晴雪,花里闻香风”的风韵美。北山亭,位于雪山云蔚亭相对的岛屿之上。两亭以一座桥相连,分别位于位置相对应的两岛之上,一显一隐却两者相平。此情此景正与儒家当中的平等思想相呼应,凡事是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的,凸显自身之用与“隐逸”之感的地位是平等的。只是这两者中的体积、位置及分量决定了哪者更为突出。游园者游园时,先进入雪香云蔚亭,随后转向与之相连的北山亭。因此,凸显自身之用与“隐逸”之感,只是决定了先后而已,与其价值大小无直接关系。
1.1.4 位置与其他建筑相比较凸显自身之用
苏州古典园林中的留园,其可亭与濠濮亭正是最好的体现。
亭,《释名》:“停也,道路所舍,人停集也。”可亭,取白香山可以容膝,可以息肩,当其可斯可耳之意,指此处有景可以停留观赏。濠濮亭位于中部,原题名“濠濮间想”,典出《世说新语·言语》:简文入华林园,顾为左右曰:“会心处不必在远,翳然林木,便有濠濮间想也。觉鸟兽自来亲人。”濠指濠水,庄子和惠子在此争论是否知道鱼的快乐;濮指濮水,庄子在此用鲲鹏表示自己的远大理想,斥退楚王使者。行人游园时,通常流连于园中各色美景,而把濠濮亭作为一个过路点。行人们会一圈又一圈的绕园而行,濠濮亭在此时形成了一个路标性的存在。可亭的位置处于高地,虽然被高大的乔木所遮掩,却仍旧能凸显自身之用。在园林中,制高点往往是人们最想要去停留参观及欣赏的地方。
1.2 儒家思想下中国传统居住空间中的动与静
在儒家思想的深刻影响之下,中国传统居住空间中的动与静是相辅相成的。正所谓,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与此同时,相对比较之下较“静”,相对比较之下较“动”。静之所以为静,是因为在没有任何外界因素的影响之下,保持一种相对较静的状态。当改变动因素的时候,静因素也会随之进行改变。
1.2.1 动与静相辅相成
拙政园中的汲古得绠处便是最好的体现,它得名于著名诗人韩愈的《秋怀诗一首》:“汲”意为打水,绠意为用来打水的绳子。人是离不开水,同时更是离不开取水的工具。
汲古得绠处位于拙政园五峰仙馆中的耳室。众所周知,五峰仙馆是迎客的重要场所。此处便是闹中取静,引申为想要钻研古人深奥的学问,就必须要有一颗恒心,持之以恒抵抗外界的一切诱惑及压力。
1.2.2 相对比较之下较“静”与“动”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植物属“静”,在外界的作用(天气因素、人为因素等)之下,呈现出动态美。中国古典园林当中较为偏爱竹林,原因有三。一是竹林较为美观。二是因为竹子犹如君子,有为人正直之意。三是当风吹过竹林的时候,竹语沙沙作响,带给游园者们无限的遐想及风韵。
1.3 儒家思想下中国传统居住空间的情景交融
儒家思想中的凸显自身之用与凸显“隐逸”之感,两者影响了中国传统居住空间中的布局概况。与此同时,还影响着园林当中的景观要素的构建。形成了一种情景交融、虚实相间的景象,即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实相交。游园之人在游园之时,欣赏到园林中优美的自然风景的同时,儒家思想也潜移默化影响着游园之人的心境。情景交融与虚实相交的自然景象,将人们的情感与思想抒发出来,以达到借景抒情之感。
2 现代居住空间设计对儒家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2.1 现代居住空间设计中的主题呈现
现代居住空间的设计往往会以古代经典的哲学思想(儒家思想)及古代文学作品作为设计的主题。其中,儒家思想中的名言警句也会以物化的形式呈现在现代居住空间的设计之中。儒家思想中的“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就是最好的案例。纵观历史,大多数的古典园林中,人们的居住空间都是依附着山与水。
2.2 现代居住空间设计中的空间体现
空间体现是体现出儒家思想的最佳手段之一,主要是通过以自身的主感官为主要感受,辅之以已经物化的景观,对环境空间及色彩肌理的进一步再现。空间体现不仅仅局限于平面布局上,在纵向空间上,更能体现出其价值所在。现如今,越来越多的现代居住空间设计中设有“微景观”,寄托人们畅谈理想的情感。
2.3 现代居住空间设计中的文化符号的提取
中国传统居住空间有诸多亭、台、楼、阁等建筑符号,在现代居住空间设计对儒家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上,常常会对亭台楼阁等符号进行提取与借鉴。当然,所谓的借鉴并不是一味的模仿传统符号的样式,而是要考虑到现代居住空间中的新的创新性语汇以及针对该设计场地的契合与沟通。提炼出相应的文化符号之后,针对该空间的相应特点进行创新性再设计。如“独乐园”的设计,是提取了《独乐园》画中的竹笼的形态,使用了现代钢结构材料进行再设计,来代替传统画作中的自然竹子形态。
2.4 现代居住空间设计对现代技术及材料的创新性应用
中国传统居住空间可以说是自然山水与居住空间相结合的完美再现。古人在造园时,常常使用自然中的山石、流水及陪衬植株进行居住空间中的布景,进一步体现出儒家思想中贴近自然的纯净之感。现代居住空间设计,既要有传统居住空间的主题、空间、文化符号的传承,又要与当代人们的生活习性及方式相匹配,反映出居住空间设计中的现代属性。因此,在设计中,要常采用新型材料、新型技术进行空间的建造。例如,在设计中添加镜面元素,可以进一步扩大空间中的衍生感;金属质感的材料可以代替传统的木质材料,以减少自然气候对材料的侵蚀;纤维材料更可以代替传统的硬质材料,创造出多变的造型;以及可再生材料等。还是以“独乐园”为例,“独乐园”在入园处,是一条笔直的竹径小道,设计师利用花岗岩色差,创造出了具有书法字体形态的地面铺装纹理造型,并且辅之以采用金属材质所构筑而成的竹篓亭,使该设计成为现代创新性材料及创新性技术结合而成的产物。
.5 现代居住空间设计中对具有特色性的景观进行配置
在中国传统居住空间的造景过程中,植物是必不可少渲染气氛的要素之一。传统居住空间中的植物大多都具有“比拟”的思想,比如,梅兰竹菊比拟的正是刚正不阿、不畏权贵、卸甲归田等深刻含义。其中,竹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它最能够体现出儒家思想的植物。竹子在一年四季中都具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它挺拔洒脱、正直清高、清秀俊逸,正是古代文人墨客追求的最高品质。与此同时,传统居住空间的设计,还可以借助自然力营造出适应人心境和环境的意境。如风吹过竹林发出沙沙的声音、雨水拍打竹叶发出嗒嗒的声音。因此,在现代居住空间设计中,也应该常常运用竹子般具有一定“比拟”思想的植物来进行造景,进一步诠释出具有传统、归真的美感与传统空间的美好意境。
3 总结
本文探讨了儒家思想与中国传统居住空间之间的关系,以及在儒家思想影响之下的现代居住空间设计的相应方法。现代居住空间的设计对儒家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不仅仅是在形式、文化符号以及空间上的模拟,更是对决定居住空间所具有的物质形态的精神性主题的再现与进一步地表达。现如今,城市化的发展与日俱增,现代居住空间的设计与发展已经从量的逐步积累转变成为质的飞跃,这就更加需要对传统居住空间的建筑文化传承,逐步探讨传统居住空间中具有现代性的文化表达,以新的技术、新的理念为引领,设计符合出现代大环境下的现代居住空间环境。
参考文献:
[1]乔永强,尹中东,拓云飞.中国园林与儒家思想[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5,(12):9-11.
[2]王艳.儒家“礼乐思想”与江南私家园林布局研究[D].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2016.
[3]刘希娟.传统园林天人合一之思诗交融的艺术境界[D].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2012.
[4]肖亮琼.传统园林中的传统哲学研究[D].合肥:安徽农林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