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区块链电子保函业务的可行性分析
李威 邢书霞 张建根
华夏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石家庄分行 河北石家庄 050000
摘要:为进一步推动营商环境优化工作,助力加快金融活水数字化转型,促进全流程电子化业务更加高效规范及政府采购类和工程类项目健康发展,为招投标领域小微企业纾困解难,以区块链技术为驱动的电子保函“小支点”撬动优化营商“大环境”,助力提升数字政府、数字社会管理服务水平。
一、电子保函市场背景
在国家降低企业资金占用,多领域推广保函替代保证金的背景下,保函业务近年来迎来了新的增长点。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及政府有关部门的大力推动,电子保函在公共资源交易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石家庄分行多次对河北省内保函市场进行走访调研,目前保函市场潜力巨大,应用场景广泛,违约不良率较低。
据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网站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公共资源中心交易平台交易项目共完成交易量116.6万笔,采购金额达19万亿元,投标及非投标大约有2000万笔保函,保函开立金额9万亿元。2022年全国公共资源中心交易平台交易项目共完成交易量124万笔,采购金额达20.4万亿元,投标及非投标大约有1800万笔保函,保函开立金额8万亿元。
以河北省为例,2021年河北省各级交易平台交易项目共完成交易量6.45万笔,交易金额达10510亿元,投标及非投标大约有50万笔保函,金额3200亿元。2022年河北省各级交易平台交易项目共完成交易量6万笔,交易金额达8000亿元,投标及非投标大约有42万笔保函,金额3000亿元。根据河北省发改委官网信息,2023年河北省重点建设项目共计507项,总投资1.32万亿元,可转化为履约保函、预付款保函的需求量约2000亿元。
二、区块链在电子保函中的应用
1.区块链技术研究
概念:区块链是用密码技术将共识确认区块按顺序追加形成的分布式账本。(引用于ISO/DIS22739),区块链不等于虚拟币,虚拟币只是区块链公链技术的一种应用, 区块链通过新的信任机制改变了连接方式,带来生产关系的改变,实现从“信息互联网”向“信任互联网”的演进。
2.区块链电子存证
自《区块链信息服务管理规定》正式实施以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已公布了八批境内区块链信息服务名称及备案编号,共计1811个。从服务功能上看,其中以供应链金融、电子存证、防伪溯源、司法监管、大宗商品交易相关服务备案比重较高。服务类型为技术服务提供方、基础设施提供方、应用运营方。
本文将区块链用于电子存证,用于方便客户查询保函的真伪。存证溯源平台利用区块链不可篡改的特性,结合公共资源中心客户软硬证书,时监控电子保函开立的过程数据和结果数据,确保上链的保函数据的真实性和可信且无法篡改。打通与外部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担保公司等的系统对接,电子保函业务可实现部分线下保函业务操作环节的线上化,提高业务办理效率,提升市场竞争力,具体优势如下:
1.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
基于区块链的电子保函业务在授信申报与审批、放款审核、账务处理等操作环节与传统保函业务一致,可通过系统优化,放款时间由原来的1-2天缩短至4小时内,大大提高了放款效率,提升了客户的体验感和满意度,提高了金融业保函业务的市场竞争力。
(1)新增信贷业务品种。信贷系统中增加“6055-电子保函”业务品种,全面推进数字化、线上化转型发展的重要举措。
(2)客户便捷发起保函开立申请。客户/被保证人在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上选择项目并填写相关信息后,即可向金融业发起保函开立申请,优化了客户线下发起保函申请的繁琐流程,提升了客户的体验感和满意度。
(3)协议文本线上签署。担保公司通过金融业企业网银签署《开立保函协议》,大大提高了线下实地见证的签署效率。
(4)信贷系统自动生成放款任务。电子保函系统将保函开立信息、交易背景材料、《开立保函协议》等发送至信贷系统,信贷系统自动生成放款任务。
(5)电子保函出具、传递更安全、更便捷。放款完成后,电子保函系统联动电子印章管理系统在保函电子文本上加盖人民币保函电子印章,并通过系统反馈至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平台,极大缩短了保函文本送达客户的时间,提高了保函开立效率。
(6)保函注销、理赔线上化。系统支持电子保函注销和理赔线上化操作,客户/被保证人可通过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平台向金融发送申请,驱动核心系统完成销账处理,并更新保函状态及相关额度占用信息。
2.建立保函领域生态圈,批量开发生态客户
电子保函是保函业务的发展趋势,线上渠道成为获取和服务客户的重要手段。通过与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等第三方平台合作,可批量营销第三方平台上的客户,带动开户、结算、代发工资、信用卡等业务拓展,建立保函领域生态圈,形成新的生态价值链,以生态圈构筑金融业竞争壁垒。
3.系统具有可扩展性,全面向生态客户转型
系统是开放式的、可扩展的,除对接各地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外,也可对接央企、国企、上市公司等内部招采平台及各地招标代理机构等平台,实现保函生态下业务和客户的持续引流,运用场景更为丰富。同时,以电子保函业务为突破口,围绕生态圈客户,延伸为其提供更多的线上化产品。
4.适用场景丰富,可迅速做大业务规模
电子保函系统可适用多个应用场景,具体业务品种包括但不限于投标保函、履约保函、预付款保函、农民工工资保函、关税保函、质量保函、工程支付保函等非融资类保函品种;适用场景涵盖招投标、商品(服务)买卖、产权交易、质量维保、经营租赁、项目承包、税费支付、财产保全等需要银行增信的场景。
三、开发实施可行性
1.项目在基础技术架构上使用了前沿且较先进的技术,采用主流的微服务体系架构,并辅以工作流、大数据以及调度框架实现了业务层面的高可扩展性和稳定性。
2.引入了区块链,为解决方案中的核心业务模块进行价值持续赋能。通过区块链技术增加了业务本身的自证能力,加固了业务本身的安全性,使业务本身具备了可追溯不可篡改的特性。
3.通过在业务端加入隐私计算技术,使产品具备了在数据不可见的情况下具备了可用性,充分体现了数据资产的价值并且保护了数据资产。
四、创新点
1.架构新:一是项目首次提出打造电子保函通用开放服务的设想,尽可能抽象出完善的电子保函开放API,为涉及电子保函的大型招投标企业的对接提供模块化基础服务。二是使用区块链的存证功能,大幅提升电子保函传输与生成过程中的安全可靠性,提升精细化风控能力。
2.技术新:本次平台建设过程中将引入区块链、多方安全计算等新技术,首次尝试与政府链的互联互通,数据同步归集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平台的数据融合分析、数据安全等方面的能力。
3.方式新:在基于区块链开展电子保函业务外,还将同步建设智能预筛选功能模块,通过数字化手段,融合多元信息,进一步丰富对企业的画像分析,辅助金融业务精准筛选优质客户群体进行业务推广,实现降本增效。
基于区块链的电子保函业务应“将客户增加、客户服务能力、客户服务手段提升至前所未有的高度”工作要求,聚焦发展模式调整和重塑,坚持由单一客户发展向生态客户发展转型,坚决向生态化发展转变,为金融业高质量发展做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