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策略探究
胡欠 何飞飞
1墨玉县喀拉喀什镇小学 2墨玉县扎瓦镇小学 848100
摘要:道德与法治教学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培养新时代青年和合格公民的重要内容。在开展“德育工作”的背景下,道德与法治教育学校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同时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要把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其教学目标和教学重心。所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应该积极地去反思、勇敢地创造,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提高学生对德育的认识和实践。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策略
前言:
在核心素养被提出来的情况下,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面对着新的使命和新的要求,必须要寻求更为多元化和科学化的教学方式,才能让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得到充分的体现,真正实现美德、智慧和全面发展。文章以笔者的实践为基础,探讨了以“核心素养”为背景下,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借鉴。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中所面临的问题
(一)教育与现实脱节
道德与法治教育是提高学生认识、塑造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一种有效手段,但目前很多教师都会注意到,有些案件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脱节,而小学生的阅历又是很少的。所选择的个案教育要兼顾学生的视野与实践的理解力。教师若不能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很可能使学生不能领会,也就不能根据学生自己的实际状况来讨论。
(二)灌输式的教育方式
一些道德与法治的教师,根本不在乎学生从中获得了什么,一味降低课堂要求,忽略了对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的提升,不利于学生的发展,而是一意孤行,将道德与法治课程改为“一言堂”,让学生埋头读书,记笔记,“填鸭式”地讲解,看似一本正经,实则压制了学生的活力,让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显得有些呆滞。
二、核心素养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策略分析
(一)使教学活动生活化
在小学阶段,学生处于身体和心理发育的初期,对学生来说,核心素养、法治之类的词汇,只存在于报纸和成年人的嘴里,而不会涉及他们。所以,在德育教育中,教师必须要排除这种距离感,使学生能完全体会到这些词汇极其深刻的意义。把生活化要素与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把深刻的内涵和现实的东西联系起来,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体会到德育的美。例如:在《大自然,谢谢您》的教学中,传统的教育常常只讲到自然的意义,而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不能明白其中的原理。然而,在融入生活要素后,不仅开阔了学生的眼界,还让学生彻底认识到了“大自然”的存在,以及感激它的原因。之后,可以从点到面的扩展,号召学生去保护和关爱自然,并指导学生主动参加到环保中来。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但可以掌握文本,而且可以引发学生进行生活化思考,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打下了良好的根基。
(二)将教学场景与课堂教学融为一体
多样化的教学场景和丰富的课堂环境也是非常有效的。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已有的教学资源,在课堂上重现央视的实况报道。然而,由于对信息的了解不足,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发现不了要点。所以,教师认真地把一些实例结合起来,把实例用形象的语言再现出来,会有很好的作用。通过多次的例子,学生可以自己去了解更多的事情,积极地去学习。同时,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增加情景。例如:让学生看一个短片,讲的是一个少先队员搀扶老奶奶过马路。通过本案例,让学生了解哪些是应该提倡和借鉴的,从而建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念,规范自己的言行,提高自己的社会责任感。
(三)充实教学手段,提高课堂趣味
在目前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往往使用枯燥的方法来进行教学,而忽略了学生的接受和学习的结果。在开始上课之前,教师往往会根据自己对课程的理解,设置教学环节,分配教学任务,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式来完成。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只顾着跟上,而忽略了对学生的监督,这就导致了学生在课堂上遇到问题,但是却不敢去找教师,这就导致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把学生的兴趣融入到课堂中,这样才能更好地吸引学生,让学生更好地学习道德与法治。例如,在教学《学会尊重》一课时,教师针对学生的特点,组织几个小游戏,让学生进行情景表演。挑选一位学生扮演捡垃圾的老人,不小心与其他学生发生冲突,并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对话。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正面的引导,使学生明白尊敬的意义,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并保持对别人的尊敬。
(四)以自主学习为载体,践行中华优秀文化的精神
在对传统文化进行渗透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增加自主学习的方式,进行探索实践,让学生能够自己去探索和发现。通过这种方法,既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又可以让学生从更多的视角和层面去认识传统文化,有助于学生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比如,在《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增加自主探究活动。在课程开始之前,教师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收集并组织我们国家的民间美术,并把它们做成生动、活泼的多媒体课件、微课视频等。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和学生共同观看,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然后,教师就可以给学生安排独立的学习任务:对民间艺术进行分类,按照技艺、材质、造型等标准,将民间美术划分成多个不同的类别,并将其加入圆形卡片中。课程结束后,教师可以带着学生到当地的民间美术馆或民间美术社团,并让学生挑选一个艺术类型,进行小组追踪调查。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的合作能力得到提升。
三、结论
综上所述,加强道德与法治教学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是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因此,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闫华栋.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情境教学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9(9):33.
[2]秦瑞芬.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情境教学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9(9):103.
[3]倪佩菊.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探索[J].名师在线,2018(26):43-44.
[4]彭蕾.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方法初探[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03):260-261.
[5]童爱梅.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20,34(06):178-180+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