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学校语文生活化教学策略
姜立丽
黑龙江省绥化市庆安县特殊教育学校 152400
摘要:在特殊教育学校就读的学生和其他学校的学生相比之下,面临着更大的学习困难和竞争压力,这就要求教师设计生活化课堂导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巧用生活化教学素材以拓宽学生的认知范围,创建生活化教学情景以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开展生活化小组合作以提升学生的交际能力,组织生活化实践活动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帮助他们解决语文学习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和困难,从而使他们得以顺利学习、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促进特殊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特殊教育学校;生活化教学;教学策略
一、融入生活技能,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学习可以帮助人们增长自己的知识和能力,为自己日后的发展奠定了相应的基础。而对这些在特殊教育学校中进行学习的学生而言,学习不仅可以帮学生增长一些对外界的知识,还能完善学生自身的学习状况。尤其是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生活化教学,既可以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升自己的学习水平,还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调节好自己的情绪,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所以,教师在教学时一定要融入一些生活化的技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一些生活中能用到的技巧,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1]。在进行语文生活化教学的时候,教师也要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整理自己的书桌和衣物。通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也能随之提高,也不会再因为生活中遇到问题就求助教师和父母,让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认为自己与其他学生无异。
例如,在教授《教师节贺卡》这篇课文的时候,不仅要讲解贺卡本身所具有的意义,还要让学生学习到制作贺卡的方法。教师也可以布置一个课后作业,让学生以“教师节”为中心,在课后的时间为教师布置一个精致的贺卡,并在贺卡上表明自己的心意。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在课后的时间回顾本节课所学到的贺卡制作办法,并对贺卡的样式、制作方法、寄语的内容等进行一定的思考。这不仅能对当天所学习到的知识加以巩固,还能让学生在制作贺卡的同时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从而加强了自己的生活技能。家长也可以用视频或照片的方式将学生制作贺卡的全过程记录下来,让学生在观看的时候也能有所感慨,让学生对自己未来的道路充满信心和希望。
二、做好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导入
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一般的生活化导入都会从两方面入手,一种是对知识进行回顾性的导入,而另一种是对语文新知识的导入。对语文知识进行回顾性的导入主要是指教师在讲解新的内容前,运用一定的时间回顾之前所学习到的内容,不仅能加强学生对之前所学习的知识进行巩固,还能与新学习到的知识点相关联,从而发现语文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而针对语文的新知识进行导入主要是指教师在讲解新知识的过程中做好生活化的导入工作。特殊的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很容易就会出现一些他们自身无法理解的问题,这些学生本身就有一定的心理负担,如若再加上学习中的问题,会让学生的情绪直线下滑,可能会造成一些不好的影响。所以,教师一定要重视起对语文新知识的导入,这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学生掌握语文知识的好坏。要注意的是,教师在不管是对从前学习过的知识进行巩固,还是对新的知识进行生活化的导入,都是要以特殊学生作为教学的基础,在教学前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从而制定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案。比如,教师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借助一些生活中比较常见的案例进行教学,并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会有一定的代入感。但是,教师在选择生活案例的时候,一定要以教材为基础,这样才能将生活与语文知识进行结合,避免因为生活案例和语文教学内容不符,导致学生不了解其中的含义。
例如,在教学《雪地里的小画家》这篇课文时,这篇课文主要内容是一群动物画家在冬天的雪地中进行画画的场景。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进行阅读,让学生通过阅读对这篇课文进行想象,并在学生的阅读的过程中,播放一段下雪的场景。学生在观赏景色的同时能更好地进入儿歌中。教师可以让每一名学生都拿出一张纸,让学生想象白纸就是下雪的场景,如若自己是一名画家,会在这张纸上画一些什么呢?以此加强学生的想象力,并在这个过程中将教学的内容与生活的场景进行良好的相融,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语文的知识有一个更好的了解。
三、创设生活化的教学场景
所有的学科和知识都来源于生活,可以说生活和学习是息息相关的。若只是一味地照本宣科,只会让课堂变得枯燥乏味,大大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结合生活实际创建生活教学场景,并对其产生重视,拉近学生和语文课堂之间的距离。而对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而言,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要注重课堂的趣味性,让本身就有缺陷的学生能更好地参与语文课堂。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能会对陌生的事物产生一定的抵触心理,还会对一些陌生的教学环境感觉到害怕[2]。所以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尽可能地让语文课堂变得更加生活化,让学生对熟悉的事物也会充满安全感,逐渐接纳新鲜的事物。
四、创新生活化教学方式
特殊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任重道远,在实践育人过程中,特殊教育学校教师要结合语文学科特点,科学开展创新生活化教学方式,帮助特殊儿童了解语文、感受语文,借助语文学科这块跳板掌握更多的知识要点,培养多元的学习兴趣,进而增强学生课程体验能力,为学生深入、全面性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因此,在创新生活教学方式过程中,教师要结合特殊学生的特点与差异,进行多元化探索与研究,巧妙设计符合学生个性的内容,让学生真正掌握知识要点与内涵,进而提高学生课程学习核心竞争力,为学生深入、全面发展作好铺垫,进而增强特殊学生的语文学习综合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要认真研读语文教材,在课堂教学中融入生活化元素,使语文教学和特殊学生的日常生活有机结合起来,使他们在生活中学习、理解和运用语文,进而高效地掌握语文知识和生活技能,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接触和融入社会。
参考文献:
[1]赵璐.特殊教育学校如何进行生活化语文教学探究[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9(12):59-60.
[2]沈泽花.特殊教育学校语文生活化的教学研究[J].智慧,2020(9):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