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Rural Education

“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的小学美育策略

作者

石建廷

鄱阳县双港镇高岭小学 333123

摘要: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给小学美术美育带来了全新的机遇和挑战。互联网的普及和数字技术的进步,为小学美术教育提供了更多的资源和平台,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创作空间和展示渠道。为此,本文探讨了“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的小学美术美育策略。

关键词:互联网+;小学美术;美育策略

前言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从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出发,明确“突出课程的综合性”,并着重指出,要“重视艺术与自然,生活,社会,科技的联系,并从中吸收多种审美教育因素”。与此同时,在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的全面展开下,“互联网+”已经渐渐变成了在义务教育阶段进行美术教学的一种主要思路。在小学阶段,美术是能够完成美育的重要科目,在“互联网+”的大环境下,对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同时也促进了美术教学的信息化发展。因此,我们要在“互联网+”时代下,探索如何将美育与小学美术课程进行更深层次的融合,加强实践,制定策略,以提升美术课堂的教学效能和质量,推动美育的高效进行。

一、优化教学内容,培养学生欣赏美的能力

伴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网络资源给教学工作带来了大量的美育内容,老师已经不再是一个知识的先知者,网络正在不断地改变着他们的教学方式。在美术课中也是如此,有很多的图片都可以在网络上找到,可以让学生们更好地进行学习,也可以作为教学中的一部分。因此,从“互联网+”的角度来看,开放式的网络环境给美术课程带来了大量的教学资源,可以让学生享受到更多的艺术作品,从而得到更多的视觉体验,从而可以让他们拥有更多样化的审美积累。为此,在小学美术教学指导中指出,老师应该利用信息技术的优点,将线上和线下的教育资源进行融合,用各种不同的形式将艺术作品展现出来,并对其进行鉴赏和讲解,使学生可以对美术和它的发展概况有一个更为完整的了解,从而提高他们鉴赏美的能力。

例如,在《色彩的冷与暖》教学中,其教学重点主要是要引导学生去认识并欣赏生活中和艺术作品中的冷暖色,让学生了解到色彩的冷暖是一种相对的关系,从而了解到色彩对比的审美价值。在课堂上,老师可以提前准备好向日葵、大海的照片,以及国内外著名画家的绘画作品,来充实学生的审美体验,并训练他们对冷暖色彩的鉴赏能力。在上课的过程中,老师可以使用多种手段,将冷色调照片和暖色调照片展示出来,同时还可以对学生提出问题,激发他们通过视觉体验、生活经验来对冷暖色进行鉴别。之后,对经典的油画作品进行展示,让学生可以通过直观的方式,将各种作品所带给他们的感受和体验表现出来,激发他们对在作品中冷暖搭配的意图进行深思,从而了解到作品的色彩之美。但是,在小学美术教育过程中,使用多媒体资源并非一直都是行之有效的,因为在上课之前,学生可以从网络获得更多的知识,因此,如果学生在上课的时候,不能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就会导致他们的学习效率低下。所以,在对美术教学内容进行优化的时候,老师应该利用好信息技术的优点,引导学生进行一层又一层的学习,对美术作品的魅力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

二、加强教学指导,发展学生表现美的能力

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小学美术课程指导中,老师应该以“造型·表现”领域的内容为依据,对学生进行美术知识、技能和思维方式的引导,并以题材为中心,对主题进行提炼,运用平面、立体或动态等多种表现形式,来表达思想和情感。因此,要想表现美,首先要在理论上和实践上打牢审美的根基。然而,对小学生来说,枯燥的讲解和机械的训练,不但很难激发出他们的学习兴趣,还会使他们对美的认识下降,让他们在对美的表现上,走进一种千篇一律的错误。所以,在“互联网+”的背景下,老师可以与信息技术相结合,进行信息化的教育,用更接近于学生的方法来进行美术教育,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巩固自己表现美的基础。

例如,在《陶泥的世界》的教学中,为了充实学生的理论知识,为他们的艺术表现打下坚实的基础,老师要对教学水平进行充分的运用,从而为他们创造出一个充满活力和乐趣的美术课堂。在教学中,老师为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彩陶的工艺特点和制作方式,可以向学生们提问:4000多年以前的古人们,是怎样制作彩陶的?接着,在学生们疑惑不解的时候,给他们播放视频,学生们通过视频,认识到了彩陶的生产流程:首先,选择原料,采用泥条盘筑的方法制作出陶坯;第二个步骤是研磨,将其表面打磨光滑;第三道工序是涂色,用浸泡好的颜料进行涂色;第四道工序,则是八百度到一千二百度的高温烧制。此外,在观看泥条盘筑法制作彩陶的视频的时候,还可以对其进行有关慢轮知识的讲解,以充实学生们的文化底蕴。在看过了视频后,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并将多媒体上的彩陶照片进行比较,让学生去思考这种土与火的艺术所蕴含的美育价值,从而为学生的艺术表现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这一教学案例中,通过导入教学视频,可以让学生从艺术的视角来对彩陶进行观赏,通过光影的视觉效果和简洁的知识内容,让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让他们可以从多个角度去体会到彩陶艺术的美,并对其展开观察、讨论、分析和描述。同时,老师还可以结合一些视频,对这些内容进行讲解,让学生逐渐对彩陶出土的地方、历史,出土的状况以及它们的制作步骤有一个逐渐的认识,从而提高了对彩陶的鉴赏力,还对彩陶制作的技巧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结语

总而言之,我们期望能够推动小学美术美育教育的发展,充分利用“互联网+”教育的优势,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艺术修养。同时,我们也希望能够为其他学科的教育改革和教学实践提供借鉴和参考,为培养创新型人才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刘晏玮,陶晓彤.小学“互联网+”背景下美术课堂教学实施策略[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23(2):69-71.

[2]胡从媛.基于“互联网+”创新小学美术教学模式[J].中国新通信,2023,25(4):236-238.

[3]朱秀荣.“互联网+美育”:小学美术信息化教学策略探究[J].基础教育论坛,2022(36):109-110.

[4]张乐斌.关于互联网环境下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模式的思考[J].读写算,2022(30):10-12.

[5]徐悦.“互联网+”视角下小学美术多媒体辅助教学策略[J].家长,2022(26):6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