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Rural Education

“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初步探究

作者

刘守强

山东省新泰市第一实验小学 271200

摘要:过于繁重的作业任务,给学生的日常学习带来了较大压力,甚至还会导致许多学生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而为了有效改变这一现状,国家出台了“双减”政策,目的是精简数学作业任务,提升作业布置质量,真正的发挥出数学作业布置的效果。但是,仍有许多老师在给学生布置大量重复性的练习作业,限制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形成了思维固化。因此,在“双减”政策和素质教育背景下,就应做好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工作,减负增效,减轻小学生的课业负担,以此来促进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双减”政策;小学数学作业;作业设计

一、紧密结合生活实际,让生活融入作业

数学是一门与生活联系较为紧密的学科,且数学教育的核心目的就是帮助学生打好坚实的数学基础,并且做好数学与生活的有效关联。因此,老师在布置小学数学作业时,就应从生活的角度出发,将数学作业与生活进行紧密的融合,确保让学生巩固和学习数学知识点的同时,也能清晰的认知到数学知识点的主要应用场景,并且通过布置一些生活化的数学作业,来从侧面培养小学生的生活能力,以此来促进其的全面化发展【6】。

譬如:在学习《元角分》这一节内容时,单纯的给学生讲解元角分的概念,或者让学生在课堂上练习元角分的换算,对于学生理解元角分还十分片面。因此,老师就可给学生布置一个生活化的作业,即:让学生跟随家长去超市购物,并且全程参与物品的选购过程,让学生对物品的价格有个初步的认识,形成一个金钱的概念。接着让学生与收银员进行货币的找零,并且同步记录货品的价格,找零的钱数等,这样通过实践操作,学生就能对货币有个更加全面化的认识,并且也能明确货币的具体使用场景。

二、以激发学生兴趣为主,有效创新作业模式

爱玩是小学生的天性,并且小学生对于新鲜事物往往持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教师在设计数学作业时,就应从小学生的这些兴趣爱好出发,设计一些趣味性更强且具备游戏特征的数学作业,确保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让学生能够在玩中学得更多的数学知识,感受到数学的学习乐趣【7】。

譬如:在学习十以内的加减法时,就可给学生设计一个扑克牌游戏,让学生之间或者学生和家长之间进行游戏练习。其中,作业的具体内容是:让学生与家长自行在家练习扑克牌游戏,游戏的主要规则就是:每人手里有10张牌,手中的牌点数相加越接近于10或者大于10,就算获胜。通过这样的游戏化作业,不仅可以提升作业内容的趣味性,而且还能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

三、利用分层设计,优化作业模式

受认知能力的影响,不同学生对作业的完成度也就不尽相同。而为了能充分的发挥出作业的指导性意义,老师在布置作业之前,就应提前了解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对新知识的认知能力,并基于此来按照不同层次划分作业内容,确保能够满足不同阶段学生的学习需求。其中,对于数学基础较好的学生而言,可对其布置一些扩展性和创新性的作业,有效扩充其的知识面,提升其的数学学习能力。而对于数学基础稍差的学生,对于作业的布置就应以巩固基础知识为主,夯实其的数学基础,等能力逐步得到提升后,再逐步加大作业的布置难度,只有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才能引导学生在自己有限的范围内不断的探索自己在数学领域的无限。而当学生作业完成之后,老师还应从多个维度和多个角度,完成对学生的全方位评价,同时也可采取生生互评的形式,在保护学生自信心的同时,也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作业完成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8】。

四、合理的控制作业数量

合理控制作业的数量是“双减”政策的主要核心,也是帮助学生减负的关键。因此,对于小学数学作业的布置就一定要控制其的数量,对于基础性作业尽量引导学生在放学之前完成。而对于拓展性或者生活化的作业,可交由学生带回家中与家长共同完成,但是也要控制作业的数量。此外,在给小学生布置数学作业时,还应避免布置大量重复性的习题,针对同一种题型,老师可根据不同的解题思路来给学生布置作业,让学生可以学会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这样就能避免学生的思维方式固化,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而作业的布置内容应主要以巩固知识和数学概念为主,适当性的增添一些培养学生能力的作业,这样才能真正的达到作业布置的目的,才能真正的发挥出作业布置的效果【9】。

五、设计实践性作业,学以致用

与学生现实生活有着直接联系的小学数学,为确保学生能够深度掌握且灵活应用所学知识处理生活难题,双减政策下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可以以实践性作业为主,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学习能力。首先,数学教师要考虑应该达到什么样的效果,然后根据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课程,明确每个阶段的教学目的,只有这样,才能推动教师进行教学创新,从而达到最完美的教学目标。其次,数学教师还应该了解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为了促使学生们对教学课程更加感兴趣,数学教师就应该在这个时候设计好具有趣味性的教学任务,更大程度的调动学生的兴趣。最后,数学教师还应该在教学的过程中提供更加多的引导,当学生遇到问题的时候,主要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先让学生独立自助的动手解决,如果遇到困难,也可以做好课程示范。数学教师在和学生一起实践的时候,不仅要完成这三个步骤,还要根据教学进度的实际情况,实时的调整课程的难度,增添更加丰富的内容,从而达到很好的教学结果。数学教师可以将小学生分组,分配每个小组的任务,每个人测量自己家里的温度,然后做好记录,可以采用条形统计图的方式,教师根据统计结果分析温度不达标的情况,然后针对冬季供暖温度不足的问题向供暖者提供建议,从而开拓学生的思路。

参考文献

[1]陈岳婷,陈振华.“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初步探究[J].试题与研究,2021(34):45-46.

[2]胡剑红.以减负增效为基础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分析[C]//课程教学与管理研究论文集(四).,2021:358-360.DOI:10.26914/c.cnkihy.2021.036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