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Rural Education

家校合作视域下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路径研究

作者

董玲玲

清水县充国小学 甘肃省天水市 741400

摘要:学生的健康状况会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生活乃至长远发展,其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大方面。相较于身体健康而言,心理健康水平更难以评估,也更容易被忽视。近年来,随着报道的小学生抑郁症等心理疾病的案例增多,学校与家长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度有所提升。为了让小学生都能健康茁壮成长,加强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十分必要。本文从“家校合作”的角度,分析了实施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家校合作;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会直接影响他们的性格、品行、意志力等等。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困惑与烦恼,或不能及时得到有效的疏导与教育,会引发一系列心理问题,使学生的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等都受到明显影响。一些学生还会发展成心理疾病,直接影响身体健康甚至生命安全,如近年来屡见不鲜的关于青少年焦虑症、抑郁症的报道,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要想让学生更加健康、快乐地成长,学习与家庭应当形成合力,共同做好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本文分析了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实施家校合作的有效路径,从如下三大方面展开论述。

一、加强专业学习,提升教育素质

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发挥着同等重要的作用。要想获得理想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要求教师和家长都拥有较高的教育素质,能够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展现出专业性。首先,学校需要多组织教师们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知识、技能方面的培训,并督促教师通过网络、书籍等多种途径主动学习青少年心理学方面的知识、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并时常对自己的工作情况进行反思,对于不足之处及时进行改进。其次,教师要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对家长展开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识、方法的渗透,使家长不但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还能够掌握有效的家庭教育方法,建立更亲密的亲子关系,给孩子营造一个充满爱的成长环境。如教师可以在班级群中分享儿童心理学专业知识、家庭教育小技巧,可以给家长发调查问卷,了解他们在家庭教育中的具体做法和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认知程度。针对家长中存在的错误认知、不正确做法等,在班级微信群中展开共性问题的教育指导;个体化问题则与家长进行一对一沟通,让家长充分了解自己不正确的家庭教育行为对学生心理造成的不良影响。如一些家长对孩子动辄打骂,不尊重孩子,不关心孩子的真实需求,久而久之,孩子与父母的关系会变得越来越疏远。与此同时,还会使孩子产生一些心理问题。如可能让他们变得敏感、自卑、胆小,或是变得自暴自弃、暴躁易怒、情感淡漠。教师在家长分析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过程,实际上也潜移默化中对家长开展了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家长的心理问题及时得到解决,这样才能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二、组织多元活动,拓宽教育途径

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能依靠简单的说教,而是要真正走入学生的内心,使他们的心灵受到触动。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敞开心扉,找到宣泄各种不良情绪的有效途径。在家校合作视域下,学校可以多组织一些心理健康教育主题活动,由教师、家长、学生三方共同参与。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下,有助于增进亲子关系,同时也能丰富学生的人生阅历和情感,让学生在各类教育活动中学会爱自己、爱他人、爱生活、懂感恩、知上进,全方位影响学生的心理,使他们变得更加乐观积极、阳光自信。如利用各种传统节日的契机,邀请家长与学生一起在学校欢庆节日,制作节日特色美食,组织亲子主题绘画展,设计一些有趣的亲子小游戏等。在活动中,家长与孩子们能够度过一段快乐的时光,有助于增进亲子关系,营造充满爱的、轻松活跃的家庭氛围。再如“给孩子的一封信”活动,教师提前与家长联系,说明这项活动的主要目的,向家长介绍与孩子沟通、表达情感的有效方法,让家长结合实际情况,给自己的孩子写一封信,内容可以是反思自己在家庭教育中的一些错误行为;也可以说一说自己在孩子这个年龄段时的迷茫、困惑,并以过来人的角度给孩子提出一些建议;还可以在信中多表扬孩子好的表现,对孩子给予更多肯定和鼓励。这封信实际上是家长与孩子沟通的重要途径,能够解决一些家长不会对孩子表达情感的问题,让孩子更好地感受来自于家长的关心、爱护、信任与期盼,给他们的成长过程中注入充足的精神力量。

三、强化家校沟通,开展个性教育

家庭和学校是小学生日常生活的两个最重要场所,二者的教育环境直接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要想让学生都能健康成长,需要对家庭、学校的教育环境有全面的了解。这就需要增进家校沟通,一方面了解教育工作的具体开展情况,一方面了解孩子在家庭和学校中的各种表现。在此基础上,对孩子的心理健康状况作出比较客观、合理的评估,并准确分析可能导致学生心理问题的风险因素,采取针对性的解决对策。如有的学生由于父母工作较忙,由家中的老人照顾长大,由于长辈缺少家庭教育意识,对孩子一味纵容,溺爱,导致孩子变得自私自利,以自我为中心。这种情况下,他们在学校生活中会很难处理人际关系,稍有不顺心便对同学发脾气。针对这类问题,教师一方面要与学生父母加强联系,让他们多关注孩子的学习、生活,让孩子体会更多父母之爱,另一方面,要多做学生代理监护人的思想工作,让他们知道怎样是真正的爱孩子,怎样做等同于害了孩子,纠正他们错误的家庭教育观念,共同为孩子创造一个更加健康的家庭环境,使孩子不但能够爱自己,还要学会爱身边的人。

总之,在小学教育工作中,心理健康教育是重要的教育内容之一。为了让每一名学生都能沐浴在阳光下,健康茁壮成长,教师和家长要齐心协力做好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这项工作中,学校应当发挥主导作用,加强对家长的家庭教育培训,并多组织有益学生身心的教育活动,持续提升家长的教育素质,共同为学生的成长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

参考文献

[1]肖秀玲.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家校合作的有效性策略研究[J].天津教育,2021,(32):6-7,160.

[2]佟莹.家校合作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分析[J].基础教育论坛,2021,(19):19-20.

[3]梅德荣.家校合作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分析[J].家长,2020,(33):6,12.

课题项目:本文是甘肃省天水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家校共育下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途径和策略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TS〔2022〕GH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