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音乐课程如何实现学生审美能力培育
高瑞峰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第二十六中学 010030
摘要:作为人类共享的通用艺术语言,它为人们带来了无与伦比的美妙感受。在初中教育阶段,教师不仅需要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的科学文化知识,更需要推动他们德智体美劳等多方面能力和素质的培养。而在审美能力的提升方面,音乐教育无疑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因此,对于中学音乐教师而言,他们的首要任务就是引导学生去发现音乐的美,让他们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感受到创作者所倾注的深厚情感,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
关键词:初中音乐;审美能力;素养提升
前言
美学是对作品之美的发现、体验与理解。对中学音乐进行美学教育是至关重要的。首先,音乐作品本身蕴含着丰富的美的元素,对其进行美学教育,能让学生深刻欣赏到其内在的美,从而逐渐掌握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技巧。其次,通过美学素质的训练,学生能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接受积极因素的熏陶,提高对消极思想的抵抗力,实现身心的健康发展。可见,音乐教学是一种审美的教学方式,它在培养学生的情操和提高综合素质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基于导学起点,激发审美意识
通过导学案,学生们可以明确自己在音乐教学过程中需要掌握的知识内容,清楚意识到不能盲目行动,而是要有目标和计划。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充分投入到音乐课堂中,领略音乐的魅力。初中音乐教师可以以导学案为出发点,注重学生的课前预习,引导学生熟悉所学内容,找出自己的薄弱点,思考改进的方法,总结出有效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音乐学习效果并培养审美意识。在编写导学案时,教师应当让学生们体会到音乐的独特性,引导他们了解中华大地上的音乐文化及其所表达的情感和描绘的环境。
教学计划应明确列出“学习目标”、“教学重点和难度”、“学习过程”、“巩固练习”等几个方面。在实施教学计划时,教师需要让学生们认识每首作品的内容和风格特征,感受民族语言的韵味,探索每首歌的魅力所在,理解句子的含义和连贯性,同时结合创作背景来全面掌握歌曲的价值观。针对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可以将演唱技巧、不同音乐风格、音乐情感等融入到教学中。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们收集音乐资料,帮助他们了解歌曲的背景、旋律和内容。学生们可以通过导学案的协助更深入地了解音乐内容。最后在巩固训练阶段,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多练习演唱,从而更好地展示歌曲的风貌和节拍。
二、基于生活基础,丰富审美视野
音乐是无所不在的,其创作方式多种多样,涵盖了人们对国家山水的真挚情感以及对日常事物的思考。它既可以是描述人间的,也可以是超越人间的,它具有包容性、广博性和全面性。在音乐中,人们可以找到生命的印记,引发情感的共鸣,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回报生活,让生命更加充实。
作为中学音乐教师,我们应懂得如何将生活作为立足点,向学生展现生活的真实场景,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让他们领悟到音乐渗透心灵的能力,进而将所学应用到生活中,承载他们的理想与追求。我们可以将教育的重心放在培养学生积极的生活态度上,让他们从多元化的视角去感知生活,用充满热情的情感去歌唱对祖国和美好生活的热爱。让他们对自己生长的土地和同胞有更深刻的认识,能够将自己的情绪完全释放出来。
教师可以根据如“人工智能”、“航天科技”、“经济生活”、“军工产业”等不同的话题,让学生通过自身的生活经验和收集的资料,去了解祖国在这些领域所取得的成就以及这些成就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改变。这样,我们才能将我们对祖国和生活的热爱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东西,深化我们对音乐的理解。同时,教师也可以以身边的事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分享他们所知道的感人至深的音乐故事,让他们用歌声来表达对生活的感悟和对人生的思考,从而培养他们耐心观察生活的习惯。在建立了学生的情感基础后,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学习音乐,帮助他们唱出音乐的雄壮、自信,感受音乐的流畅、优美,进而准确地掌握音乐的情感。
在生活型音乐的影响下,学生可以用歌曲传达他们对美好未来的期盼和憧憬。
三、基于问题抓手,深化审美思考
音乐并非单一的存在,它涵盖着丰富多样的知识。学生们需要从每份资料中汲取灵感,通过一点一滴的积累,逐渐形成对音乐的整体认知。感受音乐中无形的力量,追踪它所传递的信息,挖掘其中的深层内涵。在自己的思维领域中开辟一个音乐的专区,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探索音乐,从而提升音乐的审美感受。中学音乐教师应当以问题为切入点,用问题引导学生完成各项任务,让他们能够主动带着问题进入音乐,剖析音乐的内在逻辑,理解其脉络。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解析这首曲子的故事,猜测其主题,感受这首曲子是如何展现其魅力的。学生可以大胆发挥想象力,结合音乐的变化来分析其所描绘的内容。
同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展示相关的视频、图片等资料,让学生更好地掌握音乐所营造的意境,更深刻地体会音乐的情感基调。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对音乐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感悟。
在学生对歌曲有了一定了解后,老师可以引导他们思考:这首歌的创作灵感来自哪里?通过解析乐谱材料,探讨乐谱的创作背景。在此基础上,老师还可以让学生在聆听歌曲时闭眼,然后提问:你们觉得这首歌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是依据什么进行分类的?能深入谈谈这首曲子的独特之处吗?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帮助学生将自身对音乐的感悟融入到音乐欣赏中,并描述每个章节中旋律的特点,以及展现出的音乐风格。此外,我们还应激励学生分享自己聆听音乐时的情感体验,对他们在课堂中所学的知识进行回顾,这将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独立思考,加强他们的分析能力。
结语
总的来说,中学音乐教学在新时代教育课程改革中,对学生进行美学培养是一种必然要求,同时也是中学音乐教育自身发展和完善的必要选择。音乐老师要像导游一样,引领学生们踏入艺术的殿堂,引导他们逐步探索优秀音乐作品中隐藏的无限奥秘,使他们对生活有更深刻的感悟和理解。这样,学生们的声音审美水平、旋律审美水平和情绪审美水平将逐渐提高。
参考文献
[1]武英.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J].学周刊,2023(9):154-156.
[2]刘轶敏.审美教育融入初中音乐教学的实施路径[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3,8(14):12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