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Rural Education

加强小学语文教育,发挥语文教学的德育功能

作者

邓顺英

木里藏族自治县城关小学

摘要:本文探讨了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如何加强德育功能的重要性。语文教学不仅是知识传授的工具,更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和社会价值观念的重要途径。通过教育引导,学生可以从文本中汲取道德智慧,培养情感与品德,促进综合素质的提升。本文将探讨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现这一目标,发挥语文的德育功能。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德育

引言:小学语文教育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环节,不仅涵盖了语言表达和文学鉴赏,还应该充分发挥德育功能,引导学生塑造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品质。语文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种情感和情感的交流,是对文本背后的思想、情感和道德观念的理解。因此,我们需要认识到小学语文教育的潜在潜力,以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品德和价值观。在当前社会,面对众多价值观的多元化,小学语文教育可以作为一种塑造学生价值观念的重要工具。通过深入文本,学生可以接触到各种不同的情感和道德冲突,从而在课堂上展开讨论、思考和反思。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力和价值观念,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应对现实生活中的道德抉择和价值冲突。

一、深入挖掘小学语文课内资源的德育潜力

1、把德育与文本阅读活动相结合

首先,选取适当的文本:教师需要选择适合年龄和理解水平的文本,其中包含了道德和价值观方面的主题或情感元素。这些文本可以包括寓言故事、经典童话、生活故事等,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情感共鸣。其次,深入理解文本:教师应该在教学前深入理解所选文本中的情感和道德元素。了解作者的意图以及文本中的情节和角色之间的道德冲突,以便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探讨这些问题。设置明确的学习目标:在课程设计中,明确文本阅读的学习目标,包括道德和价值观方面的目标。这可以帮助学生明确他们在阅读活动中需要关注的重点。然后,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鼓励学生在阅读文本时提出道德和价值观方面的问题。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文本中的伦理和道德问题,例如主人公的道德抉择或冲突。鼓励学生分享观点:在小组或全班讨论中,鼓励学生分享他们的观点和观察,尤其是与道德和价值观有关的内容。这有助于学生互相启发,扩展他们的视野。角色扮演和情感演练:通过角色扮演和戏剧表演,让学生更深入地体验文本中角色的情感和道德冲突。这可以增加情感共鸣,并帮助学生理解角色的情感和动机。最后,情感反思与应用:在教学结束后,鼓励学生反思他们从文本中获得的道德启示和价值观念,以及如何将这些反思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这种反思有助于将道德教育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应对道德挑战。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开展德育渗透工作

1、将德育同游戏相结合

首先,游戏设计和选择:教师需要选择适合年龄和课程内容的游戏,以确保游戏与语文教学目标相符。例如,可以选择文学知识竞赛、故事角色扮演游戏等。设置明确的道德目标:在游戏设计中,明确道德目标,包括合作、公平竞争、友谊、诚实等方面的目标。这可以帮助学生明确他们在游戏中需要注重的道德原则。其次,游戏规则强调道德:在游戏规则中,教师可以明确强调道德要求。例如,规定在游戏中需要诚实交流、互相尊重和协作等。道德情景引导:在游戏中,教师可以创造一些情景,要求学生在特定情境下做出道德选择。这将引导学生思考和实践道德原则。反思和讨论:在游戏结束后,鼓励学生反思他们的道德选择和行为,以及如何将游戏中的道德原则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这种反思和讨论有助于巩固道德教育的效果。最后,应用和延伸:将游戏中学到的道德原则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例如,学生可以设计一个社会公益项目,或者编写一个道德故事。延伸阅读和讨论:引导学生阅读相关文本,如寓言故事或传记,以深化他们的道德理解。之后,进行讨论,将阅读内容与游戏中学到的道德原则联系起来。

2、将德育同小组合作相结合

首先,组队和任务分配:教师可以精心设计小组,确保每个小组中有不同性格和能力的学生,以促进合作和相互支持。任务分配:在小组内,明确任务分配,使每个学生都能贡献自己的力量。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团队协作精神。其次,道德目标明确:明确道德目标:在任务开始前,明确道德目标,如诚实、尊重、合作、分享等。教师可以讨论这些目标,并强调它们在小组合作中的重要性。道德情景引导:在小组合作中,创建一些情景,要求学生在特定情境下做出道德选择。这将帮助学生实践和体验道德原则。然后,合作决策:鼓励小组成员一起制定决策,如任务完成方式、分工和资源利用。这有助于学生共同承担责任和取得共识。道德讨论: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定期进行道德讨论。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道德选择和决策,以提高他们的道德意识和反思能力。最后,在任务结束后,鼓励小组成员反思他们在合作中的道德行为和决策,以及如何将所学到的道德原则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这有助于将道德教育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应对道德挑战。分享经验:鼓励学生分享小组合作的经验和教训,以帮助他们互相学习和成长。这也可以弘扬合作和道德原则。

三、利用课外资源实现小学语文的德育教育

首先,资源准备与选择:在使用课外资源前,教师需要明确道德目标,如诚实、尊重、友谊、分享等。这有助于确保所选资源与道德教育目标相一致。资源选择:选择适合年龄和理解水平的课外资源,如故事书、绘本、纪录片、名人传记等,其中包含与道德和价值观有关的主题或情感元素。其次,资源引入:在课堂中引入课外资源,介绍背景信息并激发学生的兴趣。强调与道德相关的主题,以引导学生思考。深入探讨:帮助学生深入探讨课外资源中的道德问题。通过提出问题、讨论情节和角色之间的道德冲突,引导学生思考并分享观点。情感共鸣:鼓励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或情感表达来体验资源中的情感。这可以增加情感共鸣,帮助学生理解和体验道德原则。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育的德育功能不仅是一项任务,更是一项责任。它培养了学生的人格和品格,引导他们做出正确的道德选择,为社会的和谐与进步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王杰红.谈“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德育教学的实践与思考[C]//中国陶行知研究会.2023年第九届中国陶行知研究座谈会论文集.[出版者不详],2023:415-417.

[2]张金鑫.小学语文教学与德育有效融合的策略[J].天津教育,2023(26):34-36.

[3]陈淼雯.加强小学语文教育,发挥语文教学的德育功能[J].教育界,2023(25):5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