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教育思想下幼儿劳动养成教育的实践与研究
宋雪芳
苏州市吴江区七都幼儿园 江苏吴江 215234
摘要:劳动是人维持生存的基本手段,是创造美好生活的根本途径,人类的发展是离不开劳动的。应当重视劳动对人的教育意义,特别是对幼儿教育的意义。家长、老师以及社会都应为幼儿创设一个积极的劳动教育环境,重视劳动对幼儿发展的促进作用。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劳动是有神奇力量的民间教育学,开辟了教育智慧的新源泉。这种源泉是书本教育理论所不知道的。”
关键词:叶圣陶教育思想;劳动养成教育;实践
伟大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提出:教育是什么?就单方面讲,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他以常见的事例来说明这个道理,在《习惯成自然》一文中他写道:“要有劳动的能力,必须真的动手去劳动。”由此可见,在幼儿园生活中渗透劳动养成教育内容,对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既可以帮助幼儿提高生存技能,让他们具有生活的独立性;又可以让他们的劳动观念得到加强,培养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一、当前幼儿园劳动养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主体错位,缺乏目标性
当前幼儿园劳动养成教育没有形成共性化的劳动课程体系,幼儿园开展的劳动教育也仅是以片段化的劳动活动呈现,很难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劳动体系来提炼明确的劳动养成教育目标。这就导致了在劳动养成教育中幼儿主体地位缺失,目标不明确。
(二)形式单一,缺乏整合性
在实践中,幼儿园劳动养成教育的实施多是以单项或专门性的劳动活动来开展,这种劳动养成教育实施的目标、内容往往缺乏整体规划,或简单粗暴地用幼儿劳动取代劳动养成教育,以劳动技能培养覆盖劳动养成教育的整合性,割裂了劳动养成教育的综合育人价值。
(三)忽视内需,缺乏真实性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指出,幼儿的成长来源于现实生活,教育应来源于生活并回归到生活中。在劳动教育中,幼儿园有时过于追求形式,以结果为导向,忽略过程中学习的重要性,没有给幼儿留出足够的探究空间。这种忽视幼儿成长内在需求的表现形式,丢失了劳动养成教育的本质。
(四)重技轻劳,缺乏价值性
在现实生活中,也出现了“重智轻劳”“重技轻劳”的功利主义教育价值观,导致教师和家长迷失正确的劳动养成教育的价值观,劳动意识淡薄,降低了幼儿劳动教育的成效。
二、叶圣陶教育思想于幼儿劳动养成教育的意义。
养成教育是叶圣陶教育思想的一个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养成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他认为必须通过抓好开端、从小事做起、加强实践等方式来养成良好习惯。幼儿劳动养成教育可以促进幼儿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即正确的劳动观点、积极的劳动态度,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等)和养成良好的劳动素养(有一定劳动知识与技能、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等)。
三、叶圣陶教育思想下幼儿劳动养成教育的实施建议。
(一)优化常规教育,培养劳动意识。
在一日常规教育中,教师可以从管理细节出发,引导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幼儿进入幼儿园后,可以从一日生活环节进行自我服务。如在洗漱时,教姉要让幼儿自己操控洗具,洗手、洗 脸、洗脚;在餐饮活动时,让幼儿主动擦拭桌面、摆好餐具; 在午休时,让幼儿学会自己穿脱衣服,并将衣服规范放置, 自己叠被子;在游戏时,让幼儿主动收拾玩具,放置好玩具和自己的物品等等。这样逐渐培养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让幼儿在不断训练中提升劳动技能。
(二)创新学习活动,融入劳动内容。
1.以游戏的方式开展劳动养成教育活动。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学习方式,教师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来开展幼儿劳动养成教育活动。如在幼儿园合适的角落设置一个“种植区域”,在该区域种植一些青菜、 花草等,然后让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植物,指导他们每天如何给植物浇水、松土等等,并记录植物每天的生长情况及遇到的问题。这样,随着植物一天天生长,幼儿在陪伴的过程中不仅能够体验到劳动的乐趣,更能收获满满的成就感。
2.结合节日开展劳动主题活动。
幼儿最期待的日子无疑就是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节日,每个节日都可以给幼儿耳目一新的感觉,让他们乐在其中。因此,通过举办具有节日特色的主题活动,吸引幼儿的注意,激发他们参与劳动的积极性。如在五一劳动节来临之际,幼儿园开展了具有节日特色的主题活动,通过多媒体等手段,让幼儿对于五一劳动节的来历有所了解,设计一些唱儿歌、讲故事、体验某种工作等节目,让幼儿大致了解自己日常生活中会接触的各行各业工作内容、劳动强度、劳动成果等。
3.通过实践激发幼儿对劳动的热爱。
叶圣陶先生指出,养成好习惯必须实践。教育离不开实践,劳动教育亦是如此。教师通过有限的资源对幼儿进行劳动教育,如在一日生活中渗透劳动教育的目标。与此同时,教师们也需适当地给予幼儿合作劳动以及自主劳动的机会,让幼儿渐渐体验和感受劳动的魅力,再加之教师的鼓励和表扬,慢慢地培养幼儿劳动的美德,让幼儿享受并爱上劳动。如教师可鼓励幼儿在游乐区为草坪浇水,鼓励幼儿在清洁区洗碗筷,等到产生了劳动成果,且幼儿们感受到了劳动成果后,便会对自己的劳动产生认可的态度, 渐渐懂得“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的道理。
(三)推进家庭共育,培养劳动能力。
对于幼儿的养成教育,必须要家长进行配合,家长才是幼儿最亲近、最信任的人。教师应当与家长密切联系,布置家庭劳动作业,让幼儿在家长的指引下去完成。亲子互动也是幼儿最容易接受的活动形式,因为家长的参与,给幼儿带来了更多学习启迪,能让幼儿在具体活动中提高素质。
总而言之,幼儿劳动养成教育的重点,在于如何帮助幼儿从小就养成热爱劳动的优秀品德,并教导幼儿要尊重每一位劳动教育工作者,珍惜每一份劳动成果。在教育的实践过程中,主动结合幼儿的日常生活,创造合适的教育环境,激发幼儿参与劳动的兴趣,培养幼儿良好的劳动习惯。
参考文献:
[1]班建武.“新”劳动教育的内涵特征与实践路径[J].教育研究,2019,(01):21-26.
[2]徐海娇.重构劳动教育的价值空间[J].中国教育学刊, 2019,(06):51-56.
[3]梁宇翔.基于劳动教育的幼儿习惯培养策略[J].辽宁教育,2019(24):62-64.
[4]王浪.幼儿劳动教育实施策略[J].教育观察,2019,8(38):6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