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Rural Education

新时期思政类课程教育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

作者

汤祝琼

云南理工职业学院 650300

摘要:本文通过对新时期思政类课程的教育教学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首先,作者指出了当前思政类课程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并归纳总结了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然后,作者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对策措施,包括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教材编写、改革教学方法、创新评价体系等。最后,作者对这些对策的实施前景进行了展望,并强调了思政类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关键词:新时期;思政类课程

引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思政类课程教育教学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和素质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然而,当前思政类课程教育教学存在一些问题,这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育目标的实现。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文将对新时期思政类课程教育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对策。

1.当前思政类课程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1.1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师资力量相对薄弱。

在当前思政类课程教育教学中,我们必须承认存在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和师资力量相对薄弱的问题。这一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在思政类课程教育教学中,教师队伍结构不够合理,导致教学质量无法得到充分保证。部分高校缺乏经验丰富、敬业专责的思政类课程教师,而这些教师扮演着培养学生坚定的社会主义信仰、牢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基础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角色。

思政类课程的特殊性需要教师具备深厚的理论功底和政治素养。然而现实情况是,部分教师在相关领域方面的理论知识存在不足,甚至出现了教学内容与时事政治要求不符的情况。这种情况下,无法达到培养学生正确的政治信仰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基础的目标。

1.2教学方法单一,缺乏趣味性和互动性。

在当前的思政类课程教育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学方法单一、缺乏趣味性和互动性的问题。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以讲授为主,师生之间的互动较少,学生更多地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这种教学方式容易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缺乏主动性和参与度。

1.3评价体系不科学,不能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目前,思政类课程教育教学评价体系存在以下问题:

评价体系过于偏重于传统的知识考核,忽视了对学生思政素养的全面评估。在传统的考试模式下,学生仅仅需要背诵和理解知识点,而无法真正培养出道德情操、政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等重要素养。

评价体系过于片面,缺乏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当前的评价体系主要依靠笔试和口头答辩形式,忽视了实践能力、创新思维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和评价。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容易导致学生应试教育和机械记忆的倾向,无法真正发挥思政课程教育的育人功能。

评价体系存在标准不明确的问题。缺乏明确的评价标准和指导,评价结果的主观性和不确定性较高。同时,评价标准的制定也需要更加符合时代特点和学生需求,使其更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2改进思政类课程教育教学的对策措施

2.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思政类课程教学能力。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思政类课程教学能力是改进思政类课程教育教学的关键对策之一。为实现这一目标,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加强教师培训与学习。学校应该积极组织教师参加相关培训班、学术交流会议等活动,提供专业知识更新和教学方法改进的机会。同时,鼓励教师进行自主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学术素养和研究能力。

建立健全评价体系。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师评估指标,注重对教师的教学效果、创新能力和教育质量进行全面评估。通过评价结果,激励并引导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加强教学团队建设。倡导多学科的思想碰撞和交流,促进思政类课程教师之间的合作与共享。组织开展教研活动,推动教师之间相互观摩和经验分享,提高教学质量与效果。

学校还应该加强对思政类课程教师的岗位培训和管理。建立健全教师职业发展制度,为优秀的思政类课程教师提供发展机会和晋升渠道。同时,加强对教师的日常指导和监督,确保教学工作的规范化和质量稳定。

2.2改革教学方法,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提升教学效果。

注重多样化教学手段的运用。教师可以结合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多媒体、互联网等,为课堂注入新的元素,使得教学更加生动有趣。同时,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教学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倡导问题导向式教学。思政类课程应该突出思考和探索的过程,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应该提供一些具体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分析,从而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新意识。

注重实践教学的开展。思政类课程应该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与实际相结合。教师可以组织实地考察、社会实践和实验操作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参与其中,使他们的思政教育更加具有实效性和可操作性。

建设良好的教学环境。教师应该营造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多样性思考。教室布置、教材选取等方面也应注重与时俱进,体现创新精神和发展趋势。

2.3创新评价体系,从多个维度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能力培养。

创新评价体系,从多个维度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能力培养。可以引入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传统的考试、论文写作、项目演示、小组讨论、课堂参与等形式。这样可以更准确地衡量学生在思政类课程中的知识掌握程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等方面的综合表现。

可以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法,既注重学生对于学科内容的理解与应用能力,又关注学生的道德情感与思想素养的培养。可以通过开展一些案例分析、实践调研、心理测试等方式,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全面的评价与分析。

还可以借鉴国际先进的评价方法,如学分制、成绩点制等,为学生提供更具有选择性和灵活性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与发展。

值得重视的是,评价应该注重学生的过程与结果,并尽可能公平、客观、透明地进行。应当建立起一个完善的反馈机制,将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学生,并通过导师指导、家长参与等方式,提供个性化的辅导和指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结语:新时期思政类课程教育教学的现状需要得到重视和改进。通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教材编写、改革教学方法和创新评价体系等对策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地提升思政类课程的教育教学质量和效果,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能力。相信在这些努力下,思政类课程教育教学在新时期将取得更为显著的成果。

参考文献:

[1]郭宇.高校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探讨——以山西农业大学为例[J].教育观察,2022,11(19):74-77.

[2]杨梅,赵时蕙,李娟.高校课程思政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基于可视化图谱和CiteSpace[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1(02):95-99.

[3]翟文豹.课程思政建设:逻辑起点、基本前提与实践路径——以行业特色型高校为例[J].现代教育管理,2021(09):3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