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良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小学音乐教学策略研究
王丽霞
临沂沂河实验小学 山东临沂 276000
摘要:小学音乐教育是培养学生审美情感、音乐表现力和音乐技能的重要途径之一。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全面发展需求,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音乐教学,不仅有助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还能够提升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理解。基于此,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将中华传统文化有机融入小学音乐教学,并提出相关教学策略,以期可以为相关教育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从而提高音乐教学的效果,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关键词:中华传统文化;音乐教育;小学;教学策略
小学音乐教育是培养学生审美情感、音乐表现力和音乐技能的重要途径之一。然而,目前的音乐教学往往偏重于西方音乐,较少融入中华传统文化元素。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兴趣,有必要将中华传统文化有机融入小学音乐教学。我国传统文化的形式和内容丰富多样,因此更加能够贴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使其对音乐学习过程的兴趣程度大大提升。本文将探讨融合中华传统文化的音乐教学策略,以丰富音乐教育内容,提高音乐教育的质量。
一、优良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小学音乐教学的意义
一是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音乐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中华传统文化包含了丰富的审美观念和情感体验,如儒家的仁爱之道、道家的自然之美、佛家的内心宁静等。这些观念和情感可以通过音乐表达出来,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1】。例如,古琴音乐传达了中国古代文人墨客的超然情怀,京剧音乐表现了中国传统戏曲的情感张力。通过学习和演奏这些传统音乐,学生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和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提升自己的审美情感。
二是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音乐教学有助于文化传承。中华传统音乐具有悠久的历史,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这一传统文化面临着消失的危险。学生通过学习传统音乐乐器、演唱传统曲目,不仅可以传承音乐技艺,还能够了解音乐背后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让他们认识到自己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者,有责任和使命传承下去。
三是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音乐教学有助于情感培养。音乐是一种强大的情感表达工具,能够帮助学生表达情感、理解情感,并培养情感管理能力。中华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关于情感的哲学思考,如孔子的“仁爱”、庄子的“无为而治”等。通过音乐,学生可以深入体验这些情感理念,培养自己的情感智慧。同时,学生在演奏和合唱中也能够培养合作精神和情感沟通能力,这对其人际关系和社交能力的提升都具有积极影响。
四是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音乐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中华传统音乐有其独特的音乐结构和表达方式,与西方音乐有很大的不同。学生通过学习和理解这些不同,可以开拓自己的音乐视野,培养创新精神。同时,中华传统音乐也提供了丰富的题材和灵感,可以激发学生的创作激情。他们可以借鉴传统元素,创作出具有现代特色的音乐作品,推动音乐领域的创新发展。
二、优良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小学音乐教学的策略
(一)开展歌曲教学活动,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魅力
通过开展歌曲教学活动,学生可以深刻地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这不仅能够传承中华文化,还可以丰富学生的音乐体验。以《茉莉花》为例,教师可以通过介绍《茉莉花》的历史背景,让学生了解这首歌曲的起源和含义,学生了解到,茉莉花在中国文化中代表着纯洁和高尚,从而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中国文化的深层内涵【2】。教师可以通过演示和示范的方式,教导学生如何正确演唱这首歌曲,学生可以学习发音、节奏和情感表达等音乐技巧,同时也可以学习歌曲中蕴含的情感和情感表达方式。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分组活动,让学生一起编排舞蹈或创作配乐,以展现他们对歌曲的理解和个人创意。这样的互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合作精神。教师应当邀请专业音乐家或表演者来学校,与学生分享他们对《茉莉花》的演绎和理解,这样的亲身经历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感受传统文化在音乐中的传承和发展。
(二)讲解传统音乐文化,强化学生对传统文化感知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传统音乐的历史、起源以及与中国文化的紧密联系,可以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感知能力。教师可以以古老的二胡音乐为基础,引导学生了解中国民间音乐的传统,选择一首著名的二胡曲目——《二泉映月》作为教学材料。通过课堂讨论和多媒体展示,向学生介绍二胡的起源、演奏方式、乐器结构以及曲目的历史背景,学生能够了解这种传统乐器是如何在中国历史上扮演重要角色的,以及它如何传承至今。在此过程中,学生还可以学习到《二泉映月》这首曲目背后的文化内涵,所表达的中国文化价值观,比如清新、宁静和深思熟虑。通过深入分析歌曲的歌词和情感表达,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化中对大自然和人生哲学的体验,理解优良传统文化的价值和美感,从而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为学生设置不同的传统文化教学主题,例如,以唐诗宋词为主题,举办对应主题的音乐会,让学生在课后自主学习唐诗宋词的演唱方法,然后在课堂当中进行展示和表演。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也可以领略其中的传统文化精髓,从而对我国的传统文化形成更全面的认知。
(三)借助乐器开展教学,融入优良传统文化内涵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融入优良的中华传统文化可以通过借助乐器来实现。其中,琵琶、笛和萧都是具有深厚历史背景的传统乐器,在音乐教学中可以成为有力的工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琵琶是一种具有独特音色的弹拨乐器,它可以用来演奏古老的中国音乐曲目,如《阳关三叠》和《平沙落雁》。通过教授琵琶演奏技巧和演绎这些传统曲目,学生可以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历史,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情感和哲学思想【3】。笛和萧是中国传统的吹奏乐器,有着悠扬的音色,常常用来演奏山水田园的音乐作品。在音乐教学中,通过教授学生吹奏技巧和演奏经典曲目,让学生感受到中国文化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此外,通过乐器演奏,学生还可以学习传统音乐的演奏技巧、音乐理论和节奏感,这些技能对于音乐教育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融入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内容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中国的文化传统,并在音乐中表达这些传统的内涵。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音乐教育一直以来都是培养学生审美情感、音乐素养和文化传承的重要环节。本文主要探讨了如何将优良的中华传统文化有机融入小学音乐教学的策略,旨在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音乐潜力。通过开展歌曲教学活动、讲解传统音乐文化、借助乐器开展教学策略的实施,将有助于提高小学音乐教育的质量,促进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感受,同时培养更多有才华的音乐人才。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对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和改进提供有益的参考,为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吴蔚.小学音乐教师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素养的解构与建构[J].中国音乐教育,2023(01):29-35.
[2]张向锋.如何把优良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小学音乐教学[J].黄河之声,2020(21):162-163.
[3]李娜.小学音乐教学中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路径研究[J].北方音乐,2020(20):127-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