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Rural Education

基于新时代高校师生党支部协同共建模式探索

作者

孙旭 李哲 袁飞

沈阳药科大学 辽宁沈阳 110016

摘要:在高校日常运营和发展的过程中,党支部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组织,发挥着服务师生和教书育人的作用。因此,在新时期的背景下,为了更好的对党的方针进行贯彻和落实,推动立德树人成效的提高,需要迎合新时期下的要求,对高校师生党支部协同共建这一模式积极的进行推动,共同助力高校育人工作的落实。基于此,本文将以此为话题,对协同共建模式的必要性和实践路径进行探索,希望对相关工作的展开发挥出良好的借鉴作用和价值。

关键词:高校;师生党支部;协同共建

前言:在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中,习近平总书记大力倡导,高校在现阶段应该将立德树人作为立身之本,大力的推动教育工作的开展。高校是培养人才、立德树人的地方,是青少年获得知识以及增长才干的主阵地。因此,为了更好的对育人任务进行完成,就需要大力推动师生党支部协同共建,凝聚成合力,共同推动育人目标的达成和落实。

一、新时代高校师生党支部协同共建模式的必要性

(一)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接班人

现代社会上更加需要德才兼备的优质人才,对人才群体进行培养,是高校的根本职能和历史使命,也是高校和其他一些社会组织区别开来的本质特点[1]。因此,在现阶段,高校对师生党支部协同共建模式积极的进行构建就能够更好的为学生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具备的内涵,让学生增强认识,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对核心价值观念进行践行。教师在教学中也会更好的明确自己的责任,落实好自己教书育人的任务,做到传道授业解惑,对正确且先进思想观点进行宣传,让学生的日常行为得到规范,为学生党员以及教工党员的正确思想加以引领,让高校本身育人功能得到真正发挥。

(二)满足组织内在需求

对师生党支部协同共建模式进行构建也能更好的满足当前党支部内在需要,使得党支部在后续朝着规范化和标准化的方向不断的前进和发展[2]。在高校中,党支部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无论是对于学校还是党整体事业的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在新时期的背景下,要求在高校中应全面的提高党支部政治功能、组织能力、战斗堡垒作用。因此,通过师生党支部之间的协同共建就能够更好的辅助各项工作的落实,保障党支部的功能和价值得到发挥,在工作中形成合力,实现对工作的细化和深化,避免在日常工作中出现应接不暇的问题,让党支部的各项组织活动都得到有效的开展。

(三)促进学生专业学习与教师科研

师生党支部协同共建也有助于学生群体专业学习以及教师日常教研、科研工作的良好开展,将相同专业师生有效的融合于一体,互为促进,各自分工[3]。帮助教师更好的了解新时期下学生的想法,让教育教学及科研工作的针对性得到持续的增强;而对于学生群体来说,在和教师以及同伴交流中也能够树立榜样,互相协助,将优秀的风气融合在师生党支部群体当中,在无形当中为师生的发展都产生良好的助力。

二、基于新时代高校师生党支部协同共建模式探索

(一)搭建合理框架,实现协同共建

要想真正的对师生党支部协同共建模式积极的进行构建,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合理科学的明确组织框架,让协同共建模式的构建方向得到明确,在无形当中为后续工作的开展产生良好的保障的作用,让党支部工作得到持续稳定的积极推动。

例如,第一,可以将专业相同的学生和教工党支部有效融合,对传统固有框架模式进行打破,便于在日常工作当中彼此之间的互相促进。比如,高校可以结合实际的专业建设,将专业作为划分的标准,将专业相同的学生支部和教工支部全面融合,在此基础上师生结对、支部结对、一一对应,对共建目标和任务有效的进行达成。第二,在群体中对“第一书记”进行选择,配合日常的党支部党建工作的积极开展。在其中,教工党员需要对自身政治优势和理论优势充分发挥,帮助学生党员这一群体更好的明确方向、树立理想、坚定科学信念,对错误思潮带来的侵袭自觉抵制。第三,在学生群体中可以对优秀党员进行推荐,加入到相应的教工党员这一科研队伍中,更加有助于日常的彼此交流和促进,让双方积极互动。

(二)加强组织交流,实现协同共建

在协同共建模式构建的过程当中应该做到学生党支部和教工党支部的沟通交流,彼此之间共同组织生活,发挥协同共建的效力,让建设的效果和水平得到持续的增强。

例如,在同一专业当中,学生群体党支部和教工党支部应该共同对多元活动进行开展,在活动中加强彼此之间密切交流和关联。如,对主题党日这一活动进行举办,加强师生间专业交流。可以将主题党日这一活动和社会实践、专业学习和日常教学有机融合在一起,保障组织生活有血有肉。定期,双方可以共同对生活会议进行召开,开展自我批评,面对面批评,发挥组织所具备的管理和监督作用。通过双方组织生活可以对对方不足进行弥补,无论是教工群体还是学生群体在思想高度方面都会得到提高。在学生党员群体日常工作中,教工党员群体也需要做到积极参与,对学生设定严格要求,起到管理和督促的作用,在共同组织生活中帮助学生逐渐的成为优秀党员,纠正思想问题,加大教育和考察力度。在日常中双方可以共同对团建工作进行开展,让彼此之间融合速度加快。学生党员群体中大多数都为优秀分子,可以发挥学生党员在整个团员群体中模范先锋作用,做到传帮带,以党员来带团员,让建设效果更好。

(三)完善制度保障,实现协同共建

为了更好的保障师生党支部协同共建模式的价值得到发挥,也应该建设完善性的制度保障以及考核机制。

例如,一方面,应该对建设机制进行构建,为日常的协同共建的推动产生良好的保障。如,教工党支部和学生党支部群体需要共同彼此协调意见,在此基础上制定有效、科学的共建方案,明确共建目标、形成合力。共建目标在设定的过程当中一定要将立德树人作为核心和根本任务,将专业特征作为出发点,找寻到教工党支部和学生党支部群体结合点,让方案更加具备针对性。另一方面,需在协同共建中对考核机制进行构建,做到奖惩分明,保障学生和教职工都能够积极在活动中参与。如,对于一些懈怠、消极行为需设定相应惩罚措施,对考核标准进行量化。学生以推荐和奖学金设定为主;教工党支部则以晋升、推优评优和年终考核为主,为协同共建模式提供优质保障。

结论:总之,在新时期的背景下,融合新时代对高校教育工作的要求对师生党支部协同共建这一模式进行落实是非常关键和必要的,有助于培养出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满足组织当前内在需求、对学生的专业学习以及教师教研工作的完成产生良好助力。在其中,可以通过搭建合理框架、加强组织教育和完善制度保障,让协同共建的水平得到增强。

参考文献:

[1]任月锟. 新时代提升高校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23.

[2]宋晗,王利. 以专业特色为纽带的高校师生党支部共建模式研究[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23,22(06):233-235.

[3]曹乐,赵倩茹. 高校师生共建党支部探究[A].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理论研究与创新网络总结年会论文集(二)[C].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