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Rural Education

“双减”背景下农村家校共育路径探索

作者

吕丹琴

江苏省溧阳市别桥初级中学 213321

摘要:双减政策指出,要减轻学生的课后作业负担与校外培训压力,且要做到真正的减负增效。在双减背景下,为了引导学生自主、快乐学习,获得健康、全面成长,就需要加强家庭与学校的合作,共同参与到教育管理中,最终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本文主要针对双减背景下农村家校共育的路径,展开了以下研究。

关键词:双减政策;农村学校;家校共育

引言:现阶段,农村家校共育中还存在着家校沟通不畅、家庭教育缺失、教育资源不足等问题,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就需要针对这些问题,展开详细深入的分析,然后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策略。

一、农村家校共育存在的问题

(一)家校沟通不畅

教育管理工作的开展,需要家校双方的共同协调与配合,才能保障学生的健全发展。然而现阶段,却存在着家校沟通不畅的问题,主要表现在:(1)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多数农村人口流入城市,导致很多农村儿童成为了留守儿童。由于父母常年外出务工,其监护人只有年迈的长辈,而这些长辈思想观念陈旧,因此增加了教师与学生家长的沟通难度,无法实现深入交流。(2)由于农村学校师资力量不足,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的只有班主任,且时间相对有限。因此无法全面、深入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也不利于家长及时掌握孩子的在校表现[1]。(3)现阶段的农村家校沟通的方式,主要为家长会、电话和短信等传统方式,因此难以实现及时、有效的沟通,沟通效果相对低下。

(二)家庭教育缺失

家庭教育缺失,也是农村家校共育存在的问题之一。(1)由于多数农村地区人口的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因此对于孩子的教育认知和能力相对有限,未能提供有效的家庭教育指导。甚至部分家庭的父母长辈,存在着读书无用的观念,或者过于注重学习成绩,忽视性格、心理等方面教育。(2)农村地区的经济条件相对较差,多数家庭的教育资源和经济支持较少,为孩子提供的学习环境和条件不佳,不利于家庭教育工作的开展。(3)由于多数学生家长选择外出务工,导致孩子缺乏父母的陪伴和关注,在缺乏父母的管教下,以及长辈的溺爱下,就会导致孩子受到不良习惯和行为的影响。(4)农村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缺乏科学的教育方法的应用,忽视了孩子兴趣爱好和发展方向的正确引导。

(三)教育资源不足

教育资源不足,是指农村学校的整体教育教学资源匮乏,阻碍了家校共育的推进。(1)受经济发展水平因素的影响,多数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设施相对匮乏、落后,无法保障教学工作的正常、有效开展。如教育信息化、现代化设施的缺失,体育场所与器材的匮乏等[2]。(2)对于偏远山区的农村小学而言,其师资力量相对薄弱,整个教师队伍呈老年化,影响着教育管理工作的开展。如教师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式落后,知识结构老化,知识面窄。以及英语、体育、音乐、美术等专职教师严重缺乏,多数教师都身兼几门课程,影响了教学质量提高和素质教育实施。

二、“双减”背景下农村家校共育路径

(一)加强家校沟通

在双减背景下,要想实现农村家校共育,就需要先加强家校之间的沟通交流,保持密切的合作互动。第一,农村学校应当定期组织家长会、座谈会等活动,为学生家长与教师之间创造多元的沟通机会,帮助学生家长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便于教师及时向家长反馈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和问题,然后共同商讨解决方案。第二,广大教师要紧跟时代发展,积极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通过班级微信群、QQ群等建立,以及校园官网、公众号的应用,定期前往学生家中等途径,与学生家长保持密切的沟通交流,以及全面、深入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兴趣爱好、心理需求等。作为学生家长,也需要积极参与学校的各种活动和决策中,如家长委员会、家长义工等,增进家长与学校之间的相互了解和信任[3]。第三,充分利用多元的校庆活动、专题讲座活动、亲子活动、节日活动等,邀请学生家长踊跃参与,为学生提供与父母相处的机会,进行优秀教育管理理念的分享等,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注重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是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每一位学生获得健全发展的关键。在双减背景下,要想减轻学生学习压力与负担,引导学生自由、快乐学习,还需要注重家庭教育。第一,农村学校的教师,要积极借助专题讲座、亲子活动、班会、社交群等渠道,向家长传授正确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从而更加关注孩子的健康成长。第二,在家校的沟通交流中,还可以选派家长代表,积极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方法,为其他家长提供借鉴和参考。如关注孩子的心理、人格、情感、爱好等需求,主动陪伴孩子的学习与成长,为孩子送去更多的关怀与关爱等。第三,农村学校可以自发组织相应亲子读书会、亲子运动会活动,增进亲子关系。并指导广大学生家长,采用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和成长过程,尊重孩子的个性和兴趣爱好,为孩子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以及创造一个和谐、温馨、关爱的家庭教育氛围。第四,家校共育中,需要充分利用农村地区特有的、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引导学生接触自然、了解社会,拓展其视野,培养更多的兴趣爱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优化教育资源

优化教育资源,保障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的充足与完善,可以降低学习压力与负担,提高学习效率与质量。一是,当地政府部门、相关企业单位等,应当加大对农村学校的教育投入力度,增加教育经费、改善硬件设施等。以及加快现代化教育设施的建设步伐,积极推广网络远程教育、数字化教学资源等现代教育技术,实现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二是,注重师资队伍的建设,适当的提高薪资待遇水平,加大各项福利补贴,吸纳更多的青年、骨干、优质教师。

结语:综上所述,双减背景下的农村家校共育,需要通过加强家校沟通、注重家庭教育、优化教育资源三个角度出发,保障家校共育的有序、高效推进。

参考文献:

[1]张杰,张庆霞.“双减”背景下农村小学班主任开展家校共育的策略分析[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3(07):34-36.

[2]林传生.“双减”背景下农村家校社协同共育的不足与对策[J].师道,2023(05):36-37.

[3]林传生.基于“双减”背景下农村家校社协同共育的研究[C]//广东教育学会.广东教育学会2022年度学术讨论会暨第十八届广东省中小学校长论坛论文选(二).广东教育学会2022年度学术讨论会暨第十八届广东省中小学校长论坛论文选(二),2022:1281-1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