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Teaching and Research

幼儿园教学中开展手工活动的意义与策略

作者

李茂珍

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东江幼儿园

摘要:随着幼儿年龄渐长,积累的知识经验逐渐增多,思维能力日益增强,而探索世界的欲望却不会消退,只会变得越来越浓厚。再加上他们惯于通过直接的感官体验实现学习成长,很多幼儿教师会在大班阶段积极引入更多、更复杂的手工活动内容。客观上手工活动给幼儿提供了一种学习理解的方式,也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但其作用的充分发挥还有赖于幼儿教师灵活有效的指导。

关键词:幼儿园;手工活动;指导策略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3)-46-

手工活动是幼儿教育中一种重要的形式,可以培养幼儿的肢体协调性、动手操作能力,促进幼儿思维发展。

一、手工活动有益于幼儿智力发育,提高手眼协调能力

手工活动是幼儿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幼儿正处于心智发展初期,对新鲜事物的认知通常依赖直观形象的视觉感知和手工制作的触觉体验,这意味着在幼儿园教学中开展手工活动是符合幼儿认知能力水平的。教师需要意识到幼儿园手工活动的本质育人意义,面向促进幼儿智力发育、想象创造能力提升、手眼协调能力提高的目标,优化手工活动的内容与形式。

幼儿在手工活动中需要动脑思考,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幼儿根据手工活动的主题分析需要动手操作的内容与形式,形成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如:在端午节主题的“制作龙舟”的手工活动中,让幼儿用硬纸片、泡沫板、塑料瓶等材料来制作一个能浮于水面的“龙舟”,幼儿在制作过程中既要思考“如何浮于水面”这一科学原理,获得智力增长,又要在动手操作中完成物品制作,锻炼手眼协调能力。

二、手工活动有益于幼儿思维发展,提高想象创造能力

幼儿园阶段开展的手工活动是指幼儿在教师的引领和协助下,通过观察、想象、操作、展示等形式来表现出自己对事物的认知理解与联想创造,这一种辅助幼儿认知新事物、感知新事物的途径。手工活动的最直接作用就是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通过引导幼儿在手工操作中融入自己的想象,对作品进行创意延伸,这不仅是对幼儿独立思考、独立操作等能力的培养,更是对幼儿进行思维训练的有效途径。通过在手工活动中引发幼儿的想象创造力,更是有利于培养幼儿的活跃思维。

例如:在以“废弃物品循环利用”的创意环保活动中,需要幼儿准备一些废弃的快递箱、塑料瓶、布料和毛线等物品,让幼儿发挥想象力将这些废旧的小物品进行再加工,制作为有新意的手工作品。又如:建构区手工活动中也需要幼儿发挥想象力,先依托思维能力绘制建构图纸,然后按照建构图纸利用积木、纸箱等素材进行模型搭建,这个过程可让幼儿的想象力变得实体化,并有助于促进思维发展。

总之,手工活动是幼儿园大班教学中的常见内容,而要充分发挥其效果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基于手工活动教学存在的教学模式程式化、资源利用不合理、缺乏启发式教育等问题,采取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的教学策略,逐步提升手工活动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岳燕.幼儿园大班手工活动教师指导优化策略探讨[J].美术教育研究,2016(14).

[2]邵利慧.浅谈幼儿园美术手工活动的指导与实践[J].学周刊,2019(17).

[3]钟燕.农村幼儿园户外游戏活动的价值及组织策略[J].人文之友,201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