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穆克念
会同县第一中学 湖南省 怀化市 418300
摘要:新课改践行了素质教育的理念,强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针对初中语文的思辨性阅读教学,本研究以某初中为例,探讨了相应的教学策略。通过分析学生在思辨性阅读中的问题和困惑,研究者设计了让学生自主思考、互相讨论和解决问题的教学活动。实施结果表明,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得到了提升,并且他们对文本的理解也增加了。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语文;思辨性阅读;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3)-46-
一. 设计思辨性阅读任务
在教学设计中,可以设置一些思辨性的阅读任务,例如让学生分析、比较、评价文章中的观点或主题,让学生通过阅读思考问题,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例如:在学习《6 藤野先生/鲁迅》时,可以给学生提出一些问题,引导他们进行思考和分析。例如,可以询问学生对于藤野先生的人物形象和故事背后的主题有何理解?学生们可以逐段分析文章中描写藤野先生的细节和言行举止,思考他的性格、价值观等,同时也可以通过对文章的整体叙事结构和语言运用的分析,探讨作者要传达的主题和意义。
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比较不同文章或不同观点之间的异同。例如,可以与学生一起比较《背影》与《藤野先生》这两篇文章之间的主题、人物形象、故事结构等方面的异同。学生们可以通过分析和比较,深入理解两篇文章所要传达的思想和意义,并且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通过这样的思辨性阅读任务,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表达能力,提高他们对于文本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辨兴趣,提高他们在阅读中的主动性和参与度。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和互动,了解他们的思考和发现,做出及时的点评和指导,帮助学生进一步突破思维局限,提升自己的思辨能力。
二.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提高学生的思辨意识。例如,教师可以提问:“你对这篇文章中的某个观点是否赞同?为什么?”或者“你认为这篇文章有哪些不足之处?为什么?”以教学《15 白杨礼赞/茅盾》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以下问题进行思辨:(1)文章中,作者通过描写白杨树的形象来表达了什么情感和主题?你是否赞同作者的观点?为什么?(2)作者在文章中提到了“一片草地的呼吸”和“一朵春云的静默”,你觉得这些意象有何作用?对你产生了什么样的感受?(3)文章中有一些对现实社会的隐喻和批判,例如对于压迫和不公的描写。你认为这些描写有何用意?对社会有何启示?通过这些问题的引导,学生们可以深入思考文章的主题、情感和意义,提升自己的思辨和分析能力。同时,学生们可以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互动,获取不同的观点和理解,进一步拓宽自己的思考角度。
三. 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通过指导学生分析文章中的逻辑关系、推理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找出论据和论证,分析论证的方式和效果,从而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在学习《10 三峡/郦道元》时,首先,教师可以对文章进行解读,让学生了解文章的主题和大意,并引导学生注意文章中的逻辑关系。然后可以与学生一起找出文章中的论据和论证,并解释它们之间的关系。论据是作者用来支持论证的事实、观点或证据,而论证是作者通过逻辑推理将论据与观点联系起来的过程。接着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中的论证方式和效果。让学生考虑作者选择的论证手法,例如举例子、引用权威观点、对比对照等。同时,也要引导学生思考这些论证方式对于文章的说服力和逻辑性的影响。最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通过分析文章中的逻辑关系和推理过程,来表达自己对于文章观点的理解和看法。通过让学生总结和解释自己的观点,可以进一步加深对于逻辑思维的理解和应用。
四. 开展讨论和辩论活动
在阅读之后,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者辩论活动,让学生展开思辨性的交流和互动。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辩论,学生可以更全面地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提高自己的思辨能力。例如:在学习《14 背影/朱自清》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例如,可以询问学生对于作者与父亲相处的方式和态度有何看法?父亲为什么会选择不向作者索要荷包?学生们可以结合自己的经验和理解,展开讨论,互相交流意见。
另外,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辩论活动。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每个小组代表不同的立场或观点。例如,可以分为支持作者的父亲做法的一方和反对的一方。学生们可以围绕文章内容和主题展开辩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理由,争取其他小组的支持。通过辩论,学生们可以锻炼自己的辩证思维和表达能力,同时也可以从其他人的观点中获取新的思考角度。在小组讨论或辩论活动中,教师可以充当引导者的角色,帮助学生们更深入地思考问题,引导他们在争论中达到更高水平的交流和思辨。在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对学生们的表现进行总结和点评,提供一些建议和指导,帮助学生们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五. 提供多样化的阅读材料
为了激发学生的思辨性阅读兴趣,教师可以提供各种类型的阅读材料,如新闻报道、社科文章、科普资料等。这样可以让学生接触到不同领域的知识和观点,扩大他们的思维视野。
教师可以选择不同题材、不同类型的阅读材料,包括故事、小说、报纸、杂志、诗歌、漫画等,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兴趣和阅读需求。提供一些阅读材料列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喜好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材料。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学生相互推荐阅读材料,通过学生之间的分享和交流,提供更多样化的阅读材料选择。
总之,多样化的阅读材料可以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能力。教师应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兴趣,选择和提供多样化的阅读材料,并通过多种形式和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辨性阅读。
结束语
总之,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策略的核心是通过引导学生思考、提出问题和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意识和思辨能力,帮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和分析阅读材料。这种教学策略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综合素养,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龚姚瑶.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作文,2023(40):57-58.
[2]邬娇.初中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路径探析[J].华夏教师,2023(26):76-78.DOI:10.16704/j.cnki.hxjs.2023.26.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