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Teaching and Research

劳动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融合的策略

作者

贾永生

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曹王镇第三小学

摘要:小学语文教育是整体教学阶段当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当前小学教学环节当中,教师应当明确语文教育的重要性,通过良好的教学引导将语文教学内容与劳动教育相关联,通过课堂引导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帮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内容的同时,提升其综合素养,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念,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劳动教育;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3)-46-

前言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融入劳动教学理念,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在小学阶段的手脑结合,使其通过良好的劳动教育明确自身所肩负的社会责任,通过劳动教育与语文教学内容的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实践能力,使学生成长为能够肩负社会使命的复合型人才。使学生认识到劳动在当前社会的重要作用,帮助学生获得全面成长。

一、创设教学情境,结合教材内容渗透劳动教育

小学教学过程中,若想有效地融入劳动教学观念,提高学生对于劳动的兴趣,教师应当了解学生的兴趣喜好,结合学生特点展开相应的课堂教学。随着教学理念的不断改革与创新,在当前教学环节当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希望通过相关课堂引导,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教学环节当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助力学生发展。为满足此类教学目标,教师可以尝试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文章内容,创设相应的劳动教学情境,以此助力学生成长,使其对劳动教育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学习到“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一课内容时,教师就可以通过相关情境的创设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内容,助力学生全面成长与发展。在本文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就文章所描述的“雷锋”形象做出相应的扩展、补充,将自己所了解到,有关雷锋的相关事宜进行课堂拓展,帮助学生了解到“雷锋”的高贵品格。在此基础上,产生融入“劳动最光荣”教育教学理念,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雷锋精神”,提高学生的基本素养,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二、联系实际生活,通过生活内容渗透劳动教育

在小学语文教学环节当中,由于学生的生活阅历较为匮乏,因此在理解、掌握部分知识的过程中存在一定限制,导致部分语文相关知识无法有效地被学生所理解、吸收、掌握,导致教学出现延误、停滞等不利的情况出现。为满足教学需求,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尝试融入实际生活案例,通过生活内容的导入来渗透劳动教育,以此来帮助学生获得相应成长。

例如在学习到“曹冲称象”一课内容时,通过文章内容,帮助学生体会到了曹冲的聪明才智,通过一步步努力来完成“称象”的工作。而在当前环境当中,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称重设备在当前环境当中已然得到相应普及,为满足教学需求,教师可以尝试通过生活实际问题来帮助学生进行课堂引导,尝试通过相应的测量办法来帮助学生开动脑筋,完成对相关内容的摄取。除此之外,在教授到“植物妈妈有办法”一课内容时,教师也可以通过现实生活中农民伯伯春天播种以及秋天收获时的相关劳动环节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劳动过程中所蕴含的智慧,使学生认识到更多的知识内容并非来源于书本,而是来源于日常生活环节当中,通过课文教育来渗透劳动教育内容,助力学生全面成长与发展。

三、改善教学观念,明确劳动教育实际应用效果

受到传统应试教学理念所影响、限制,绝大多数小学语文教师对于劳动教育的相关理念理解不够深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过分关注学生的应试考试成绩,导致劳动教学效果无法满足预期要求,难以形成完备的教育教学体系,严重影响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在当前教学环节中,小学语文教育除去需要帮助学生提高整体学习成绩之外,同时需要结合学生的性格特点,在小学阶段帮助其养成良好的品格,从而使学生获得全面成长。为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及时转变传统教学理念、教学思想,明确劳动教育在学生成长过程中起到的关键性作用。除此之外,校方应举办相应的培训活动,帮助教师端正教学思想,完善教学方案,提升教学质量,助力学生全面成长。

四、综合多元评价,帮助学生建立完善劳动意志

劳动教育与语文内容相结合,能够通过文章教学、课堂教育使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体会劳动的真正含义,对学生未来成长、发展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而受到应试教学观念所限制,绝大多数教师易沉浸在“成绩至上”的传统教学思想当中,这样的思维模式、教学方向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在当前教学阶段当中,教师除去应当时刻检验、了解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同时需要结合课堂教学来观察学生的“劳动意识”培养情况,综合学生发展规律、发展特点,完善教学评价机制,展开多元化教学评价,推动劳动教育理念在小学教学环节当中的渗透,通过这一方式的教学引导,使语文教育与劳动教育有效结合。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教育教学背景下,在语文教学环节当中融入劳动教学,对于推动学生的发展与进步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应当逐步完善自身对语文教育的理解,积极对劳动教育进行分析与解读,深挖语文教材当中的劳动元素、劳动教育信息,将二者巧妙结合,潜移默化间帮助学生获得成长,为培养学生的正确的价值观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赵鹏程,郑国璐. 小学语文教学中劳动教育的价值意蕴及其落实[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3,36(05):121-126.

[2]裴丽梅. 劳动教育融入小学语文课堂标准化教学中的实践路径[J]. 中国标准化,2023,(06):198-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