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Teaching and Research

初中班级管理工作中的思想教育与文化渗透

作者

穆嵘

新泰市石莱镇木厂峪实验学校 山东省 泰安市 271200

摘要:班级管理是初中的主要教育工作,思想教育与文化渗透是主要组成部分。在初中阶段开展德育能够有效强化学生的道德素质,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班级管理是班主任的一项重要工作,只有搞好了班级管理,学生的整体素质才会得到提高。不过当前,初中班主任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时并不重视德育,导致其管理效果一般。因此,作为新时期的初中班主任,也要从德育和班级管理相融合的视角切入,进而实现管理水平的有效提高,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形成有力的助推。

关键词:初中班级;管理工作;思想教育与文化渗透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3)-46-

引言

积极吸纳新的教育观念,推动学科的教学方式不断创新,并指导学生积极地进行学习和经验分享,建立起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从而为初中生学科素质的提高以及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做出贡献。初中政治的发展还要教师的主动合作,学生的主动参加,这样才能在确保教学的同时,更好地提高学生对政治的兴趣。初中的政治教学对学生来说是十分关键的,我们要更加积极地、充满热情地学习,把握它的含义及发展需求。

1加强学生情感教育

考虑到学生个体差异,为给予学生正确引导,减少学生逆反情绪,班主任可以尝试通过情感教育,搭建柔性管理平台。部分班主任在课程管理环节受传统思维影响,对学习能力强的学生,给予更多关注与耐心,而对学习能力差的学生,没有给予必要的关心与呵护。这种情况长期存在,容易影响学生学习心态。为应对上述情况,教师可以采取“一帮一”的方式,通过师生结对、学生互促的方式,加强学生沟通,克服各类负面情绪,形成正确情感教育。教师尊重学生的自身特点,通过情感管理,拉近师生关系,消除隔阂,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塑造良好班风、学风。以某初中初三某班为例,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延伸管理范畴,采取实践教学的方式,将社区、志愿组织等作为引入班级管理工作,班主任、任课教师以及学生可通过“温暖社区行”“护绿种绿”等公益类活动,丰富活动场景,构筑积极互动联系。通过上述实践活动,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导向,促进健全人格形成。

2正确鼓励引导,激发学生自主管理内驱力

小学阶段的学生很期盼得到他人的鼓励与赞美,尤其是在学校获得教师的肯定。因此在开展班级管理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及时肯定和鼓励学生,引导学生养成自主管理习惯,积极参与班级管理。同时,科学引导学生,让学生在明晰的规则之下开展自主管理,树立良好的集体主义观念,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形成学生之间相互帮助、相互监督的自主管理氛围。教师在引导学生自主管理时,要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以下道理:自主管理的前提是遵守班级公约,有章可循;自主管理不等于放手管理,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和监督;自主管理不等于部分人的自主管理,而是全班级的自主管理。总之,教师要对每一位学生都做到“不放弃、不抛弃”,让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肯定与关心,通过不断支持和帮助来发现学生内在的潜能,让学生养成自我成长的意识,并且在教师的引导下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3以学生自主管理构建班级制度文化

初中班主任要以学生自主管理构建班级制度文化,利用学生自主管理积极性与主动性促进班级管理处于有效且高效的状态。班主任可以在管理过程中多关注学生的看法,以柔性管理的方式取得学生支持。初中生自我意识已经形成,邀请学生自主参与到班级管理中,在制订班级管理制度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师生共同商议一个更为合理、合规以及合宜的班级管理制度。这种由学生自主参与制订的管理模式,更容易调动学生遵守规则的积极性,产生较强的自我监督作用。通过关注学生的自我管理,认可学生的管理方式,肯定学生的管理成果,能够促进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提高。

4发挥教师主体性,全面提升思政教育质量

在将课程思政融入初中思想政治教育中,要积极发挥教师功能,全面提升整体教学质量。一方面,教师需要发挥自身使命。中学思政教师应明确自身角色的三重性,即学科知识的“授业者”,亦是初中学生困惑的释疑者,更是初中学生价值引领的“传道者”。因此,中学教师需要将这三重角色合一,对中学生进行思想价值澄清,并进行引领。另一方面,要契合初中学校育人目标。初中立德树人使命的完成远远离不开各类课程的同向同行,因此思政教师需要联合其他学科教师,共同发觉学科之间的思想政治元素,从中发挥育人作用,以此提高思想政治教学质量。此外,还需要充分拓展实践需要。中学教师还应增强植根实践,从课程思政教学实践过程中梳理新理论,由此挖掘出更多能够引领学生价值判断和塑造的“知识硬通货”,释放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生产力,提升课程思政效果。

5人本理念渗透——健康教育

初中班级管理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可以通过实践活动来实施,学校可以定期为学生举办专项教育讲座,深化学生对心理健康的认识。这样能够让学生从繁杂的理论知识中解放出来,在实践活动中不断充实自我。同时,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需要家校共同努力,家长的教育影响力也是不容忽视的,日常生活行为会对初中生的心理产生较大影响,但是多数家长由于各种原因无法展开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主张由教师作为这项工作的主要负责人,实际上这种形式并不利于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进,也会影响其行为习惯的养成。基于此,教师要积极与家长沟通,引导家长全面参与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同时也鼓励学生主动与父母增加沟通频率,让家长能够了解学生心里的想法,当学生遇到困难时可以主动寻求家长或教师的帮助。

结语

在班级管理中创新使用学生自主管理方式,通过强化学生自主管理意识的方式,解决班级管理中常见问题,并以学生自主管理丰富班级管理手段,成功构建班级制度文化,打造班级环境文化。同时,教师还应重视对学生的自主管理进行优化评价,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主管理意识,使其明确自主管理能力是每个学生都必备的能力,助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各项能力全面发展提高。

参考文献

[1]苏瑗,徐月娟.基于学生自主管理的初中班级管理策略[J].学周刊,2023(18):160-162.

[2]杨自平,周红艳.学生自主管理模式在初中班级管理工作中的运用[J].云南教育,2022(12):45-46.

[3]刘芳.基于学生自主管理的初中班级管理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22(12):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