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
谢鹏
祁阳市浯溪第一中学 426100
摘要: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通过分析学生读图能力的重要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教学案例,提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包括多媒体辅助、实地考察、图形解读训练等。这些方法的综合应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地理图谱阅读能力,促进他们更深入地理解地理概念,为综合素养的提升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读图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3)-46-
引言
地理学科作为一门关于地球及其表层现象的学科,地图是地理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学生的读图能力直接关系到他们对地理概念的理解深度和对地理空间的认知水平。然而,在实际地理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普遍存在读图能力相对薄弱的问题。
一、学生读图能力的重要性
学生读图能力在地理学科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为地图作为地理学的基本工具,不仅是信息传递的媒介,更是对地理空间结构和地理现象的图形化表达。因此学生通过掌握读图能力,可以更准确、更深入地理解地理概念,提高对地理事物的认知水平。
首先,读图能力是学生理解地理概念的有效途径,通过地图,学生能够直观地看到地球表面的地理特征和空间关系,加深对地理概念的理解。例如,通过地图上的等值线图,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地形的高低差异,有助于理解地势的分布规律。
其次,读图能力是学生获取地理信息的关键手段,毕竟如今我们身处信息时代,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技术的发展使地图信息更加丰富多彩,而培养学生通过读图获取信息的能力,有助于他们更好地应对信息化社会的挑战。
最后,读图能力是学生解决地理问题的基础,因为在实际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学生往往需要通过地图解决导航、规划旅行路线等问题。因此,培养学生对地图的敏感性和解读能力,对他们日常生活和未来职业发展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由此可见,通过深入论述学生读图能力的重要性,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读图能力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在接下来的部分,我们将从现状出发,进一步分析学生读图能力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系列解决方案[1]。
二、学生读图能力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在实际地理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学生在读图能力上存在一些普遍性问题。首先,部分学生对地图符号和图例的理解较为薄弱,难以正确识别地图上的信息。其次,一些学生在空间想象和地理概念的把握上存在困难,导致他们难以从地图中获取准确的信息。此外,由于教学资源和方法的限制,一些学生在实际操作地图的机会较少,缺乏实践经验。而这些问题的存在会直接影响了学生对地理概念的理解和对地图信息的准确获取。因此,有必要通过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2]。
三、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教学策略与方法
(一)实地考察
实地考察是培养学生读图能力的重要手段,教师通过组织学生实地考察,可以让学生亲身感受地理环境,将课本上的抽象概念与实际地理空间相结合,所以当学习地形图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实地测量地势高度,通过这种实践活动,学生不仅能够提高对地形图符号的理解,还能够培养实际操作地图的能力。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例如利用地图规划行程、查找公共交通路线、了解旅游景点分布等。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地图的应用方法和技巧,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而在“利用地图规划行程”的应用实践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地图和GPS等设备,规划出一条从起点到终点的最佳路线。这样学生可以通过查找地图、实地考察等方法去比较不同路线之间的距离和交通情况等方式,从而选择出一条最合适的路线。这种应用实践可以让学生更加熟悉地图的应用方法和技巧,并可以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二)图形解读训练
图形解读训练是提高学生读图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一系列具有难度层次的图形解读题目,就能让学生逐步提高对地图信息的分析和理解能力。比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地图上的问题,要求学生根据地图信息解答,从而锻炼他们的地图解读能力,这样的训练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地图上的符号和图例,还能够提高他们对地理概念的把握。又或者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地图填图游戏,让学生通过填图的方式学习地理知识。例如,教师可以准备一张空白的地形图,让学生根据地貌特征、山脉走向、河流流向等地形要素,填出地形图中的内容。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识,提高他们的读图能力和实践能力。而在填图游戏中,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关于地形要素的提示和指导,例如山脉的名称、河流的流向和流速等。学生可以通过填图的方式,了解地形要素的特点和分布规律,并可以通过比较不同地形要素之间的差异和联系,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三)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促进学生读图能力发展的一种有效方式。通过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可以让他们共同分析和解读地图,相互交流和讨论,因为合作学习可以激发学生对地图的兴趣,促使他们从不同角度思考和解读地图信息,培养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比如教师可以将班级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地理主题,例如“世界气候分布”、“世界人口分布”等,让学生通过查找地图、收集数据、分析数据等方式,完成一个关于该主题的研究报告。在研究过程中,学生需要正确地读取地图信息,并运用这些信息来解决问题。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读图意识、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在“世界气候分布”的主题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查找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收集不同气候类型的气候特点、地理分布等信息,并进行分析和总结。学生可以通过讨论和交流,了解不同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形成原因和影响因素等,并可以通过地图来解释气候变化的趋势和影响。
结论
总而言之,通过以上教学策略与方法的综合运用,可以更全面、系统地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这些策略和方法不仅关注于知识的传递,更强调学生在实践操作、实地考察等环节中的深度体验和提升。通过这样的教学手段,我们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培养他们在地理教育中的全面素养。
参考文献
[1] 王丽.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8(33):250-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