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的高中物理大单元教学
何佳
四川省金雁中学 618300
引言
随着新课标的全面推行,传统的物理教学难以满足学生对于物理学习的需求。大单元教学以其整合性、系统性的特点,打破知识的碎片化,引导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与探究能力,契合了新课标对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本文将通过新课标背景下的高中物理大单元教学的特点、问题与策略进行论述,以供参考。
一、新课标背景下的高中物理大单元教学的特点
首先,新课标背景下的高中物理大包含单元教学的特点综合性、探究性、实践性以及创新性四个特点。在综合性方面来讲,高中物理的知识点是极其繁琐并且相互关联的。高中物理包含的知识点是涵盖多个领域的,例如力、热、光、电、磁等。在这种综合性特点下,大单元教学可以将相关物理知识进行系统整合,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物理知识框架。例如在“能量守恒”这一单元,“能量守恒”是高中物理的核心主题之一,旨在打破分散知识点的界限,帮助学生构建从能量的形式、转化、转移到守恒定律的完整认知体系,培养其能量观念和综合应用能力。同样这个单元核心主题以“能量的多样性、转化与守恒”为核心,整合与能量相关的概念、规律及应用,揭示能量守恒的普适性和重要性。同样,新课标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大单元教学注重通过实验、问题引导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以“牛顿运动定律”大单元教学为例,教师可设计一系列探究实验,如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实验、收集数据、分析论证,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与科学思维。物理是一门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的学科;大单元教学通过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将所学物理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在“机械能守恒定律”大单元教学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分析生活中过山车、蹦极等活动中的能量转化,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新课标背景下的高中物理大单元教学的问题
新课标背景下,高中物理大单元教学在推进核心素养落地的过程中,仍面临诸多实践难题与挑战。首先是在单元主题与教材体系的适配矛盾之间的问题。新课标强调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整合内容,但现行教材仍以传统章节划分知识。例如“能量守恒”大单元需融合力学中的机械能、热学中的内能、电磁学中的电势能等内容,而教材中这些知识分散在必修与选择性必修模块,教师需打破教材编排顺序重构体系,这对教师的知识整合能力提出极高要求。部分教师因对课标理解不深,易陷入“形式化整合”,仅将相关章节简单拼接,未能形成围绕核心概念的逻辑链条,导致学生难以建立知识关联;其次就是素养目标与评价体系的脱节。
大单元教学以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等素养为目标,但当前评价仍侧重知识记忆与解题技巧。例如“曲线运动”大单元强调用运动合成与分解的思维分析问题,而考试中复杂计算题仍占主导,导致教师在教学中不自觉回归“题海训练”。过程性评价的缺失也加剧了这一问题——课堂中探究活动的成果难以量化,多数学校仍以期末笔试成绩衡量教学效果,使素养目标沦为空谈;最后是学生认知差异与教学实施的冲突问题。大单元教学强调深度学习与自主探究,但学生认知基础参差不齐。例如“电场与磁场”大单元中,抽象的场概念对空间想象能力较弱的学生构成挑战,而探究式学习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实验设计能力,部分学生易在复杂任务中迷失。教师若采用统一的活动设计,会导致优等生“吃不饱”、后进生“跟不上”,难以实现新课标“面向全体学生”的要求;当然,对于教师专业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大单元教学要求教师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课程设计者”,但多数教师缺乏系统的单元设计训练。一方面,对跨模块知识的关联把握不足,如将“动量守恒”与“能量守恒”整合时,难以找到逻辑衔接点;另一方面,对真实情境的创设能力有限,例如在“电磁感应”单元中,难以设计贴近生活的探究任务(如发电机原理的生活化模拟),导致学生难以将知识与实际应用结合。
三、新课标背景下的高中物理大单元教学的策略
新课标背景下,高中物理大单元教学需以核心素养为锚点,从内容重构、活动设计、评价革新三方面突破,形成系统性实施策略。首先教师要立足课标重构单元内容体系,以核心概念为统领整合教材,构建整体框架。例如“能量守恒”单元,围绕“能量转化与守恒”核心,串联机械能、内能、电势能等子概念,明确“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这一逻辑主线。同时结合教材分散的知识点,绘制知识关联图谱,避免形式化整合。其次教师要设计情境化探究活动链,以真实问题驱动学习,将抽象概念转化为可探究的情境任务。如“曲线运动”单元,以“无人机航拍轨迹分析”为情境,设计“观察运动轨迹→猜想受力特点 $$ 实验验证 $$ 规律应用”的活动链,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掌握运动分解方法,培养科学思维。同时分层设计任务,为不同认知水平学生提供阶梯式探究支架。最后教师要建立素养导向的评价体系,突破单一笔试模式,采用“过程 + 结果”的多元评价。过程性评价关注实验设计、课堂讨论中的逻辑表达;终结性评价增设开放性任务,如“设计节能小屋的能量利用方案”,考察学生运用能量守恒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现知识掌握与素养发展的双重检测。通过内容整合夯实基础、情境活动激活思维、多元评价保障实效,可推动大单元教学从理念走向实践,真正实现核心素养的落地。
结语
总之,在新课标背景下的高中物理大单元教学是提升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教师应充分认识大单元教学的特点与价值,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不断探索创新,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蔡紫莲:新课标背景下的高中物理大单元教学 [J]. 中等教育2025(06):20-25
[2] 黄通:新课标背景下高中物理大单元教学策略 [J]. 中等教育2024(11):18-22
[3] 王莹莹:基于学习进阶的高中物理大单元教学设计与实践 [J].中等教育 2024(15):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