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Teaching and Research

打造有趣的“小豆豆农场”,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

作者

赵静

江苏省张家港市新塍幼儿园 215631

概要:《纲要》中明确指出:城乡各类幼儿园应该充分利用本地各种教育资源,构建适合本地幼儿园艺艺术发展的课程。我园地处农村,周边可用地块较多,有利于幼儿融合自然教育。本文阐述幼儿园、教师利用园边地块打造“小豆豆农场”园艺教育的做法,旨在让幼儿在生机勃勃的自然生态环境中健康学习,更好地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关键词:豆豆农场;种植;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3)-46-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要从乡村实际生活中产生活的教师,要从活的教师中产生活的学生,活的乡村教育要用活的环境……。”儿童是从接触具体形象的事物开始认识世界的,而五彩缤纷的大自然为他们探索未知世界提供了无穷的源泉。我园地处农村,周边可用地块较多。根据这一现状,我们精心开辟了“小豆豆农场”这一自然教育环境,并依托“小豆豆农场”拓展和丰富幼儿园的教育资源,让幼儿进行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体验生活,拥抱自然,开启心智。

一、打造“小豆豆农场”,创设自然环境

我园边上有一块很大的空地,将近200多平米。我们将这块地打造成“小豆豆农场”,形成本园特色的“人与自然和谐”的教育区域,两边用围栏围起来,在入口处还做了一个特色的大门,上面用仿制稻茅盖顶,门柱用木头支撑,书写“小豆豆农场”,农场由十几块责任地块组成,每一块责任地块都标有班级、果蔬名称。我们根据班级幼儿的喜好和果蔬的生长时令,种植不同的蔬菜、瓜果。我们有意识地选择高矮不同、叶子形状不同、食用部位不同的植物进行种植,以便幼儿了解果蔬的多样性。不同年龄段的种植类别也各有侧重:小班种植一些幼儿常见且低矮的蔬菜,如小白菜、萝卜、茄子、葱、蒜、洋葱、空心菜、卷心菜、花菜;中班以种植常见的粮食作物为主,如番薯、土豆、玉米等;大班种植常见的搭架或藤类的蔬菜,如西红柿、四季豆、长豆、丝瓜。果蔬种植区种植的果蔬一般要符合幼儿喜爱、季节适合、方便照料等条件。

二、依托“豆豆农场”,开展种植活动

我们结合各年龄班幼儿发展目标,以及大自然本身的教育功能,依托“小豆豆农场”,采取“主题田园活动”与“快乐劳动日”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种植活动。

(一)“豆豆农场”田园主题活动

“豆豆农场”主题田园活动一般追随班级选择种植的作物来确定,以便各班教师更好地结合本班幼儿特点开展。接着进行方案规划,教师在综合分析现有资源、幼儿发展水平、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等方面后,预设主题活动路线,主要根据五大领域来开展,有的侧重科学、社会,有的侧重语言、艺术等方面。

例如,对“我和长豆共成长”这一主题活动,我们根据幼儿园现有资源,做出如下方案规划:以种植长豆与社会性提升的潜在价值为主线,引导幼儿学习协商、合作、分工、寻求帮助、查找资料等,自主解决种植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感知种子发芽、开花、结果、枯黄的完整过程,萌发对生命的敬意,对劳动成果的爱护,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我们分别从准备、种植、研究与探索收获三个方面来开展“我和长豆共成长”主题活动。准备活动有:“我喜欢的蔬菜”让幼儿能大胆地用完整语言介绍自己喜欢的蔬菜的外形特征、味道等;“我知道的长豆”让幼儿讨论、交流自己对长豆的外形特征、营养价值的了解;“翻整小菜园”让幼儿熟悉菜地,学习使用耙子、铲子、锄头等简易的劳动工具;“蚯蚓日记”引导幼儿观察在整理菜园时发现的蚯蚓,并做记录。种植活动有:“认识种子”让幼儿了解长豆的种子有什么特征;“种子发芽”让幼儿了解种子发芽需要哪些客观条件,如空气、阳光、水等;“种一颗属于自己的种子”让幼儿自己动手埋下种子,了解播种的过程和方法;“小菜苗量一量”让幼儿利用各种自然物测量小菜苗的高度,比一比哪棵长得快;“施肥小百科”让幼儿了解长豆的生长需要哪些养料,这些养料可以去哪里收集。收获活动有:“挑选菜谱”引导幼儿分享交流自己所了解的长豆的烹饪方法“;采摘长豆”让幼儿学习用正确的方法采摘长豆;“烹饪美味四季豆”让幼儿一起烹饪和品尝自己种植的长豆;“贮存长豆种子”让幼儿学会挑选好的长豆种子,用空矿泉水瓶贮存,供明年使用。

(二)“小豆豆农场”快乐劳动日

“小豆豆农场”快乐劳动日是指幼儿采取个人或自由组合的形式,使用农场的农具除草、浇水、施肥、搭架等;时间一般安排在离园时段。活动由自由讨论、分头劳作、收拾工具等环节组成。

例如,在红薯种植中,教师在种植园和孩子们一起讨论起红薯的生长需要什么条件,“水”、“空气”、“阳光”、“肥料”,在讨论的过程中,孩子们积累了来自同伴和自己有关有利于红薯生长的知识经验,参与种植园活动的积极性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激发。看!孩子们在讨论红薯藤边上一颗大草是否要拔掉。有的孩子说要拔掉,因为它遮挡了红薯的雨露和阳光;有的说它抢了红薯的肥料;有的说不要拔,他们是好朋友。到底怎样对待,教师向孩子提供红薯种植的绘本,大家认真阅读后,知道了道理。于是开展了红薯地拔草活动,教师将“拔草”融入科学探究、语言表达、记录、艺术表现等多种学习,引导幼儿表达对红薯生长的认识,孩子们拔草、施肥、捉虫、浇水更加积极认真。暑假结束,孩子又进园了。现在大家都在讨论地里的红薯成熟了吗?孩子们看着一片红薯藤开始犯愁了:“这么多红薯藤,我们怎么收红薯呀?”教师专门请了班上东东的奶奶进班级。奶奶带着孩子挖红薯,有紫薯,黄心红薯等等,孩子们沉浸在收获的喜悦中。有的孩子说:“奶奶,我们吃了它!”有的说:“我想把它带回去,让我的爸爸妈妈看一看,这是我自己种的红薯!”还有的说:“小小一节红薯藤居然能长出这么大红薯,真奇怪,我想把它放在自然角,好好看看它的变化!” 大家都同意这个孩子的想法,于是带一些红薯放在自然角,去培养和观察。有的进行水培,有的进行土培,还有的进行沙培。他们每天观察着红薯的变化…… 。在此过程中,孩子们时刻体验着发现的快乐。

总之,幼儿园、教师要根据本园自身特点,开展适合本园的各种教育教学活动。“小豆豆农场”是我们幼儿园、教师开展幼儿与自然教育一个具体实践做法,我们希望通过创设和利用这一自然教育环境,让孩子们拥有更多与大自然接触的机会,丰富幼儿园课程资源,更好地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

参考文献

[1]陶行知,陶行知文集(上下册)[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06).

[2]陶静,种植小菜园,促进幼儿学习[J]教学与研究,2021(18):145-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