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Teaching and Research

优化钳工一体化教学,助力学生高技能发展

作者

姚峰

江苏省张家港市第三职业高级中学 215600

摘要:中等职业学校承担培养中等技能型人才的任务。当前中职钳工一体化教学应在原基础上进行优化和调整,实现其教学的新发展。本文阐述教师分析一体化教学方法,并从钳工教学、实操、安全等方面进行优化的做法,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钳工职业素养。

关键词:一体化教学;钳工专业;操作方法;教学分析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3)-46-

钳工一体化专业的教学,侧重从理论、技术实践等角度进行综合分析,在理论与实践融合发展的基础上,实现钳工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当前钳工一体化教学应在钳工工艺、技术操作等方面进行优化和调整,实现钳工一体化专业优化教学,进一步提高学生钳工职业素养,更好地满足社会钳工人才的需求。

一、一体化教学方法理解

一体化教学是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融合。在实施过程中,学校和教师针社会发展,学生实际,对专业设置、专业设备、数理化课程等方面进行综合统筹,对实践操作、技术应用以及理论分析等进行综合分析。在其教学与管理中,通过理论与实践的有机一体化融合,实现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升。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应用,包含专业知识、学习需求、实践操作等相关内容,在对教学资源进行整合的前提下,实现整体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二、钳工一体化教学实践的优化开展

(一)教学内容设计优化

教师应优化钳工一体化教学模式,应多考虑各种途径,实现教学内容多元化发展,需要教师对教材内容进行一体化整合,将钳工专业的课本知识与钳工的实习技术进一步融合,更好地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实现一体化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例如,在《钳工工艺学》的教学中,可以将麻花钻的相关知识与实践应用整合在一起,其中包含辅助平面、切削角度等相关内容,在进行实践操作整合与控制的基础上,提高理论与实践的整合效果,教师需要针对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步骤等方面进行整合、控制的优化,提高钳工教学水平。钳工一体化教学中的教学资源整合,需要从钳工操作工艺、操作方式、操作安全以及操作标准等方面进行整合,在对知识内容进行整合的基础上,可以通过实践操作,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在带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通过教学内容整合与控制,实现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二)优化途径教学

教师要优化钳工课程教学,克服单一,枯燥、乏味的课程教学,可以开展多途径的钳工一体化教学。教师必须激发学生的钳工学习兴趣为核心,并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方式等进行综合调整,寻找有效的教学切入点,实现钳工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例如,教师可以进行钳工技能多种竞赛,小方面进行个人、小组、班级、以及班级与班级,大方面进行学校、县市级、地市级等钳工竞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此过程中通过知识训练、知识学习等方面的综合优化,实现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另外,教师可以优化教学方式,实施多途径教学。其中钳工直观式教学是常用的一种教学方式,也要优化,实现其最大教学效益。教师在教学前,需要优化选择模型、挂图、实物等,通过最适合的模型、挂图、实物等,实现学生对平面基面、主截面、切削平面等有更清晰的认知。在此前提下,针对钻头的种类、类型、功能等方面进行讲解,包含顶角、前角、斜角等内容,引导学生的逻辑思维,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钳工专业的相关理论知识。在此基础上还要考虑是否融入视频、微课、白板教学,融入师傅现场教学等等,达到教学水平及效果的进一步提升。

(三)优化实操训练

实操训练则在学生掌握钳工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操作水平。教师在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过程、钳工操作方法、操作方式等方面进行优化和调整,进一步提升学生实际操作水平,提高学生钳工技能。

例如,在刃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学生以麻花钻的刃磨为研究对象,在进行实践操作训练的过程中,可以要求学生分批次地进行刃磨训练。教师从砂轮、钻头的位置、切削刃位置、操作动作的协调性与规范性等角度对学生操作进行综合分析,在实现技术评估与分析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在操作过程中,还需要对退火工艺进行检查与分析,教师对刃磨后的钻头进行检查与评估,并对学生钳工的实际操作与控制,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过程、钳工操作方法、操作方式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在进行思维引导的基础上,实现钳工教学水平的综合提升。

(四)调整技能考核

教师要优化和调整钳工技能考核。在技能考核与评估的过程中,需要结合钳工一体化教学内容,对学生的钳工技能操作、技能控制等方面的评估进行优化,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钳工技能评估与实操训练水平提升。例如,在麻花钻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改变以往凭经验,期中(末)对学生进行技能考核,现在注重平时考核,采用观察和记录表,以及周测等形式丰富对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考核。在此基础上,针对学生的实际操作方式进行考核的过程中,其实践能力考核为中心,针对操作规范性、钳工操作工艺水平、钳工加工质量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核,这对实现一体化教学水平提升有积极作用。

(五)完善安全监测

在钳工一体化教学中教师要完善钳工安全监测和管理,进一步规范操作指导,明确在钳工实践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以操作流程与规范为基础,并提高学生对钳工安全操作的重视度。尤其是针对机械设备操作、钳工工具操作等方面进行综合监测和管理。例如,在强调安全管理的过程中,教师以钳工知识进行整合与完善,结合不同的钳工教学模块,制订不同的教学计划、训练内容以及考核内容等。在开展教学活动中,则可以通过拟订有效的教学计划,规范操作流程,实现教学水平进一步提升。从就业角度,学生通过岗前安全培训和学习,观看违规操作所带来的后果,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样从安全制度、考核、培训上确保钳工一体化安全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总之,学校和教师,特别是教师要在钳工专业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工作开展等方面进行研究,优化钳工技术工艺、钳工操作规范,以及钳工教学等等。在优化钳工一体化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的理论和实践操作能力,提高学生职业素养,满足社会对钳工人才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彭婧.机修钳工专业模块式一体化教学模式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8,39(28):184-185.

[2]黄西娜,新工科背景下机械类专业“创新创业”课程实践的探究[J].科技风,202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