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德育的幼儿园劳动教育实施路径
郑爱玲
四川省德阳市第一幼儿园 618000
摘要:在新时代背景下,在幼儿园教育中开展劳动教育,既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路径,也是培养幼儿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为了提高幼儿的自理能力,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教师要通过幼儿园内的日常活动环节为幼儿提供劳动的机会,使幼儿在亲身参与和体验中感知实际操作,并提高幼儿对劳动价值的认识,践行劳动美德教育。结合目前的信息化教学辅助,教师要善于借助信息化教学力量来开展基于德育的劳动教育。本文就简要阐述了基于德育的幼儿园劳动教育实施路径。
关键词:德育;幼儿园;劳动教育;信息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3)-46-
将劳动教育与现代技术手段相结合,注重在全社会弘扬劳模精神和劳动精神。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料,如图片、视频等展示不同劳动职业和工作场景,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信息化教学为幼儿提供全方位、多元化的劳动教育内容,同时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幼儿教师应不断更新教学技能,善于利用信息化手段,为幼儿创造一个丰富、多样化的劳动教育环境,启发幼儿的思维和感知,培养他们的劳动意识和能力,并在德育引领下,为幼儿的全面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一、创设劳动情境,形成劳动观念
创设劳动情境并在服务型劳动中形成劳动观念是德育导向的幼儿园劳动教育信息化教学实施的有效途径。组织幼儿进行角色扮演活动,模仿不同服务型劳动者的工作场景和行为表现,幼儿能够深入理解服务型劳动的意义。幼儿会逐渐认识到劳动不仅可以带来个人的成就和满足,更重要的是为社会和他人做出贡献,有利于启发幼儿的思维和情感,培养他们的劳动意识和责任感,并为幼儿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比如,教师组织“小小社区志愿者”的活动,创建一个小型的模拟社区,包括医院、超市、邮局等不同场景,邀请幼儿扮演社区志愿者的角色,模拟不同服务型劳动者的工作场景和行为表现。例如,有幼儿扮演医生来诊断和治疗玩偶患者,有幼儿扮演超市售货员为其他幼儿提供购物服务等。在信息化平台上,创建各个角色和场景的相关信息和介绍。幼儿在模拟过程中可以参考这些信息,了解不同服务型劳动者的任务。幼儿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模拟服务型劳动者的工作行为,如问候顾客、提供帮助、解答问题等。
二、挖掘区域资源,练成劳动技能
在德育导向的幼儿园劳动教育中,挖掘区域资源并在生产型劳动中练成劳动技能可以帮助幼儿提升劳动能力和创造能力。利用幼儿园周边的自然环境资源或社区资源,组织幼儿进行种植、栽培、制作手工艺品等生产性劳动活动。通过亲身参与,幼儿能够学习到不同劳动技能,如植物的养护、材料的加工等。同时,教师与社区合作,开展与生产型劳动相关的合作项目,如参观工厂、参与社区公益活动等。通过实地参观和参与,幼儿可以亲身感受到生产型劳动的过程和成果,进一步理解劳动的价值和重要性。
比如,利用幼儿园周边的自然环境资源,创建一个小型的种植园。选择一块适合种植的土地,设置种植盆、工具等。邀请幼儿来参与种植活动,教师解释不同植物的特点、生长需要和养护方法,并示范给幼儿。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植物进行种植,学习如何准备土壤、撒种子、浇水、日常养护植物等劳动步骤。教师与幼儿一起负责植物的日常养护和管理,提醒幼儿及时浇水、除草、修剪等。在植物生长期间,通过信息化平台记录植物生长的过程,并分享给家长和其他幼儿,以便交流和学习。
三、注重一日生活,养成劳动习惯
在幼儿园劳动教育中,丰富一日生活并在常规型劳动中养成劳动习惯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建立值日制度和劳动轮换机制,让每个幼儿有机会参与到不同的常规劳动中。通过轮换,幼儿可以体验到不同的劳动任务,并逐渐养成劳动习惯。设置专门的劳动角落,并配备相关的劳动工具和材料,让幼儿参与常规性的劳动,如整理书籍、收拾玩具等。为幼儿设计具体的劳动任务和目标,如每天清洁自己的学习桌面、整理教室物品等。通过明确的任务和目标,能够帮助幼儿养成劳动的习惯。
不仅有常规物品整理的劳动任务,还可以引入一些创新的劳动活动形式,如组织小型手工制作活动、进行环境保护教育等。这样的多样化劳动活动形式可以增加幼儿对劳动的兴趣。例如,组织创意手工制作大赛,提供多媒体资源和视频教程,展示不同的手工制作技巧和材料的使用方法,如纸艺、乐高模型等。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想法进行自由创作,并通过信息化平台的互动与分享来增加与其他幼儿的交流和学习。教师利用信息化平台进行线上评审和投票,选出最有创意和技巧的手工作品,并公布获奖名单。
总而言之,德育导向的幼儿园信息化劳动教育实施路径是通过多样化的劳动活动形式,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创设劳动情境和挖掘区域资源,以及促进合作与互动,从而培养幼儿的劳动意识、责任感和创造力,为幼儿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黄钿甜.基于德育背景下的幼儿园劳动教育实施途径[J].教育界, 2022(5):110-112.
[2]杨振华.劳动教育的意义及实施途径[J].甘肃教育, 2021(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