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初中语文诗词教学法浅探
杨璨源
云南省怒江州泸水市古登乡中学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诗词是重要瑰宝,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初中语文教学环节,教师在诗词教学中,要让学生在文化交流和融合之中进一步强化自身的文化认同感,提升语文理解能力和认知能力,从而为其语文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增强提供必要条件。
1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初中语文识字教学现状
1.1 学生学习基础参差不齐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的学习有着比较独特的特点。一方面来说,他们受到本民族文化的熏陶,有比较强的文化感知能力和独特思维模式。例如,某些少数民族地区能歌善舞,对于诗词韵律和节奏有着天然的敏感度。另一方面,某些学生汉语基础相对薄弱,在对古诗词进行理解的过程中,往往因为某些知识含义比较复杂,相关典故或情感表达比较抽象,使其在理解和认知的过程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因此导致学生在诗词学习方面存在参差不齐的情况。
1.2 教学资源和环境相对比较匮乏
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诗词教学中,往往因为某些地区比较偏远,学校图书馆的相关诗词书籍数量不够充分,书籍内容不能得到有效挖掘,利用网络资源不够稳定,所以导致多媒体要求无法顺利推进。当地的文化环境和诗词所蕴含的中原文化、古代文化有比较大的差异,学生缺乏对于诗词背景和文化内涵的直观感受,导致学生的实际效果不尽如人意。
1.3 教师教学面临一定挑战
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语文教学环节,往往某些教师在诗词教学环节面临不同程度的挑战。教师面对的学生往往缺乏足够的汉语水平和学习基础,怎样才能更有效采用科学方法对其语言障碍进行有效克服,这是需要面对的挑战。同时,怎样才能把诗词所承载的文化和当地少数民族文化进行有机结合,避免文化冲突也是面临的挑战或问题。例如,在针对诗词意象进行讲解环节,教师要根据少数民族文化中的类似意象让学生融会贯通,避免学生产生误解。同时,教师要在教育资源不足情况下进一步创新教育方法,高质高效开展教学活动,这样才能体现出教学的实效性。在这方面也面临不同程度的困境。
2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初中语文诗词教学分析
2.1 文化融合教学法
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初中语文诗词教学环节,教师可以在文化融合方面有效加强,体现出文化融合的教学导向作用。针对诗词和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共同点进行深入挖掘和整合利用,让学生构建内在文化的联系。例如,在针对思乡主题诗词进行讲解时,可以根据少数民族的传统历史及其对故土的深情厚谊来进行有效融合,让学生对诗词的思乡之情进行更深刻感受。在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分享本民族在传统节日中怎样表达对亲人的思念,并且对比重阳节诗词中的思乡之情,让学生更深入体会诗人的思想情感。同时,让学生对比民族和古诗词汉族中的文化差异,在对比和深入理解的前提下,使学生可以在文化融合中进一步理解古诗词的相关内容。例如,在针对《诗经·静女》中的诗词内容进行教学环节,让学生感受到古代男女约会的场景,同时也对比分析少数民族恋爱习俗等内容。让学生在对比分析了解两种文化背景下情感表达方式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的前提之下,使其对诗词所反映的古代文化进行深刻理解和认知。
2.2 情境教学法
通过情境导向作用,让学生有全身心地感受和身临其境的体验,也是十分重要的方法,为学生诗词理解效果优化提供支持。例如,在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学中,教师可以播放中秋赏月的视频,通过多媒体教育情境,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并且匹配对应古典音乐,对古人赏月场景进行立体直观呈现,让学生有沉浸式体验和情感认知,从而使其感受诗词的情感和意境。同时也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情境,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对诗词中的主要角色进行深刻理解,感受诗词的内容和丰富情感。例如,在针对《木兰诗》等经典内容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别扮演木兰及木兰的家人和战友角色,在对话和表演之中使学生更深刻体会木兰替父从军的勇敢及其对于家人的思念,从而在情境导向下使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在情感导向方面体现出实效性。
2.3 强化问题导向法
教师教学中要有效强化问题导向作用,可以设计导向性问题,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和深入思考中,为其古诗词理解效果的优化提供支持。例如,在《望岳》这首古诗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诗人为什么要写《望岳》?可以从哪些诗句看出诗人的雄心壮志?通过这类问题让学生更深入思考诗词的主题及其诗人的情感。同时也鼓励学生进行提问,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精神。如针对诗词中的某个典故进行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进行有效提问,教师组织学生一起查阅资料,对于典故的来源和含义进行深刻理解和认知,从而为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提供必要支持。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初中语文诗词教学环节,要想体现出更加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要了解当前少数民族地区诗词教学方面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然后落实问题导向基本原则,进一步优化教学方法,在融合教学、情境教学、问题导向等方面有效融合,强化学生的语文素养,增强其文化自信。
参考文献
[1] 李丽辉 . 民族地区初中语文诗词教学策略研究 [J]. 语文教学通讯 , 2024(5): 45- 50.
[2] 王文晓. 情境教学法在边疆地区初中语文诗词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探索 , 2023(8): 30-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