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学习视域下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策略研究
郑小英
衢州市开化县崇化高级中学 324300
摘要:在深度学习视域下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策略研究中,本文探讨了当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并提出了基于深度学习理念的教学策略。首先,通过多元统整,教学从单纯的“知识识记”转变为促使学生“知识理解”,鼓励学生将知识点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其次,以任务驱动为核心,教学由“机械模仿”转向学生“自主建构”,培养学生问题解决和创新能力。另外,通过深度联结,教学从“简单操练”升级至“整合融通”,鼓励学生将不同知识点和技能进行深度整合,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这些策略的实施将有效促进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提升,推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向更高层次发展。
关键词:深度学习;高中信息;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3)-46-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在高中阶段,信息技术教育作为一门关键学科,扮演着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创新思维和实际应用能力的重要角色。随着深度学习理念的兴起,教育领域开始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因此,探究在深度学习视域下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策略,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
一、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面临着多重挑战和机遇。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深入到各行各业,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当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仍存在一些问题。首先,传统教学模式仍然占主导地位,学生更多地进行机械式的知识掌握,缺乏实际应用能力。其次,信息技术领域知识日新月异,教师需要不断更新自身知识体系,以便跟上技术的发展步伐。另外,信息技术教材内容相对滞后,难以满足学生对前沿知识的需求。然而,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也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随着互联网和移动技术的普及,学生接触信息技术的机会更多,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同时,新课程改革也为信息技术教学提供了更大的自主空间,教师可以更灵活地组织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因此,在当前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需要积极探索创新,采取先进的教学方法,结合实际需求,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综合应用能力,以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
二、深度学习视域下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策略
(一)多元统整: 从“知识识记”走向“知识理解”
在深度学习视域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策略需要从“知识识记”向“知识理解”的转变,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并将其应用于实际场景。以《三维动画制作》为例,教师可以采用多元统整的策略,引导学生理解三维动画的制作过程。
首先,教师可以结合相关理论知识,详细介绍三维动画的制作流程,包括建模、动画、渲染等环节。通过图文并茂的讲解,引发学生对三维动画制作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其次,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让他们亲身参与到三维动画的制作中。通过实践,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知识,掌握技能,培养创造性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同时,教师还可以设计项目任务,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完成一个完整的三维动画项目。在项目中,学生需要综合运用建模、动画、渲染等技能,实现一个具体主题的三维动画作品。这样的任务驱动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自主建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使他们在实践中深入理解知识,培养综合运用能力。通过以上教学策略,学生将更好地理解三维动画制作的知识与技能,并能够将其应用于实际创作中,提高信息技术综合应用能力,实现知识的深度学习和实际运用。
(二)任务驱动: 从“机械模仿”走向“自主建构”
在深度学习视域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策略中的任务驱动教学非常关键。通过任务驱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机械模仿”逐渐转向“自主建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例如,在教学《建立页面链接》一课中,教师将课程内容分解为三个任务。第一个任务是基础性任务,要求学生将链接对象超链接到站点的某个页面。这个任务通过详细步骤指导学生完成,是基本知识点的应用,适用于所有学生。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交流,能够独立完成任务,培养了他们的操作技能和合作能力。任务驱动教学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知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自发地进行探究和创新。这种自主建构的学习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还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通过设定任务,学生不再仅仅是被动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参与、主动学习,使教学内容更具深度和实用性。
(三)深度联结: 从“简单操练”走向“整合融通”
在深度学习视域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策略中的深度联结策略具有重要意义。以《开源硬件项目的发布流程》为例,教师可以进行详细分析,引导学生从“简单操练”走向“整合融通”。首先,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深入研究开源硬件项目的发布流程,涵盖项目规划、设计、开发、测试、发布等多个环节。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学生能够全面了解项目的整体架构,掌握项目管理和协作的方法。其次,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各个环节之间的关联与依赖,鼓励学生思考在不同环节中如何进行信息交流、技术整合和问题解决。学生通过探讨项目中的细节问题,培养了系统思维和创新能力。然后,教师可以设计跨学科的任务,结合数学、物理等科目的知识,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项目实践相结合,实现知识的整合融通。例如,学生可以通过数学模型分析硬件性能,将物理原理运用于硬件设计,拓展了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需要积极探究、独立思考,不断尝试和改进,使项目能够更好地整合融通。这样的深度联结教学策略不仅帮助学生全面掌握知识和技能,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为其未来的学术和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结论
在深度学习视域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策略的研究对于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具有积极意义。通过多元统整和任务驱动,学生从机械模仿到自主建构,提高了知识的应用能力。深度联结策略则使学生从简单操练走向整合融通,培养了系统思维和创新能力。结合具体课程实例,本文验证了这些策略在教学中的有效性,为提高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质量提供了实用性指导,也为未来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借鉴。
参考文献
[1]周倩. 深度学习视域下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策略研究[J]. 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23,(05):68-7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