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Teaching and Research

探究自主学习策略在高中语文戏剧教学中的运用

作者

曾纯欣

普宁市华侨中学 广东省 普宁市 515300

戏剧是一门综合艺术,它包含了文学、音乐、舞蹈和绘画,能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文化的传承和审美的鉴赏与创造。戏剧单元在新课标改革后纳入了必修教材中,足可见新课标对戏剧文学的重视程度。

一、自主学习策略在高中语文戏剧教学研究的意义和创新之处

《新课标》的要求,自主学习策略既反映了时代要求,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又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戏剧教学目标要求“文学性”和“舞台性”的结合,将戏剧作为学习媒介,探究社会根源,通过对戏剧的了解,提高对自己、对社会的认识。而在语文一线课堂中,戏剧教学却很容易被边缘化,戏剧可以是师生互动、生生合作的课堂活动。因此,本文的目的在于通过戏剧的学习完成对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构建和发展。

二、自主学习策略在戏剧教学中的实践过程

在自主学习策略的指导下,本文主要从自主预习、合作探究、评价总结、课后反馈 4 个方面入手,统编版语文必修下册第二单元节选了中国传统戏曲《窦娥冤》、现代话剧《雷雨》和西方经典《哈姆莱特》三部戏剧。接下来本文将以这三篇课文的群文阅读指导为例,展示如何在自主学习策略下完成高中戏剧教学:

(一)自主预习

学生初步把握课堂目标和重难点,查阅相关资料,提前阅读三本戏剧。既培养了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又能引导他们自主阅读和思考。

任务一:请概括窦娥、鲁侍萍、奥菲利娅的形象特点、人生遭遇及其共同特征。

(二)合作探究

通过交流互动,编排演出,在订立剧本过程中不断完善舞台,在“观演”活动中,也可进行自主赏析,深入理解作品,加深艺术审美体验。合作探究可以通过两条主线进行,学生自主探究—小组讨论—编排演绎—组间讨论—评比总结,教师引导讨论—评比点拨—指导探究—拓展升华。

任务二:梳理戏剧冲突,品读戏剧台词,探究人物形象

1、请结合三部戏剧中的人物关系梳理其多重冲突,概括他们共同的人生遭遇,初探主人公形象。

2、请在三部剧中,找出“舞台说明”,揣摩人物心理,分析人物形象。

(设计说明:自主预习阶段中戏剧台词学生都已出现不同的见解,课堂上可再进行讨论,如《雷雨》中,周朴园对鲁侍萍是真心还是假意?学生便出现了两个截然不同的答案,经过小组讨论,教师再结合内容去揭露周朴园虚伪的本质,经过教师点拨,学生有了更深层的理解。)

任务三:以小组为单位,表演观看三部戏剧,重点感悟人物及语言,每个人写下具体的人物赏析结果和语言赏析角度。

一是先写一个简短的台本:先研读剧本,再组建剧组分配任务,最后集体讨论形成台本。

二是挑选演一个喜欢的角色,先课下排练,课内演出。(不断完善剧本内容,深入把握人物形象),再演出评议,整理成果。(对各个人物进行深入解析,对比分析各小组成果),最后反思所演,记录所得。(反思总结,得出戏剧内核)

(设计说明:解读剧本离不开“演”,经过交流讨论,学生对人物形象、戏剧台词等都有了深入解读,在此基础演绎恰是对戏剧学习成果的展示。通过对人物、潜台词、语气动作等的生动呈现,表演者与观看者都能够有不同程度的提升,最后通过总结评比,让学生在学习激情中掌握戏剧。)

(三)评价总结

各小组成员、教师都可对每个人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完成成果以及知识点的掌握和运用程度进行总结评价。《新课标》要求,学生是评价的主体,通过自评、互评,能通过评价及时解决问题,在教师的指导下学有所思、学有所得。

任务四:总结对比戏剧,探讨悲剧之因

1、比较阅读讨论窦娥、鲁侍萍和哈姆莱特的共同特征。

2. 以《窦娥冤》《哈姆莱特》为例,探究中国传统戏剧与西方戏剧的不同及原因。

3、找出三篇课文中关于“命”的相似台词,探究悲剧的根源。三个悲剧主人公,他们的悲剧可以避免吗?为什么?

(设计说明:对戏剧的总结是文本的升华。不同的学生对于文本解读会不同,结合时代背景,小组间进行交流和评价,最后教师再引导总结。这便是自主学习的一大优势:不仅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教师也能在学生互动交流中学到更多。)

(四)课后反馈

自主学习策略引导下,学生当堂反馈成果,让学生在有限时间内对自主学习成果做出总结反思,提高时代感知能力。

任务五:感受悲剧之音,衔接时代精神

探访新时代的中国女性形象,如屠呦呦、窦桂梅等,你有怎样的启发?

示例:新时代女性为实现自己生命的价值而不懈奋斗。个人价值的实现也需要时代提供的机会,我们在悲悯这些女性命运的同时,也要珍惜时代赋予我们的实现自身价值的机会。

(设计说明:女性悲剧命运是本单元一大探讨重点,解读完戏剧,新时代女性该以怎样的形象去实现个人价值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通过课堂反馈引导,让学生把握戏剧的当下又能立足于时代。)

三、自主学习策略在戏剧教学中的实践总结

自主学习策略在戏剧教学中的优势:从学生层面分析,预习检测培养了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而课堂探讨,学生从“被动学”到“主动学”,既提高了学习兴趣,又通过交流互动活跃了课堂气氛,培养了表达能力;学生感受艺术氛围的同时,也提高了文学鉴赏水平。总结评价既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又提高了议论辨析水平和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 .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 年版2020 年修订)[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2]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中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 . 普通高中教科书 教师教学用书 语文必修下册 [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

[3] 靳建.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M]. 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2002

[4] 沈新元 . 高中语文戏剧教学法初探 [D].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7

[5] 汪玉芹 . 中学戏剧实践体验式教教学策略 [J]. 福建: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09

[6] 罗红 刘川江. 从戏剧教学的现状中浅析中学语文教师的审美素养——以《雷雨》(节选)的教学目标为例 [J]. 现代语文,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