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主题单元的高三数学一轮复习新模式
张相国
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高级中学 024200
一、引导思考,辨析概念本质
一轮复习的过程是学生夯实基础的过程。在课堂复习中学生会发现自己学过的知识,有的记忆模糊甚至遗忘,有的则相对熟练。因此在一轮复习过程中,教师要做的便是帮助学生对知识和基本概念进行梳理和巩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解析数学概念的本质,从而对知识有更深刻的认识。
教师可以结合近几年的高考数学真题进行分析,从而构建复习单元。以解三角形为例,在高考试卷中,高考题目出现了对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应用;三角形的面积周长问题;与三角形有关的最值问题;解三角形在平面几何中的应用;解三角形的实际应用等相关知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研究高考真题的考点,明确高考中对解三角形相关知识的考查形式和难度。在经过学习与分析之后,学生可以以三角函数和解三角形两个重点内容为基础,进行思维导图的绘制,从而完成相关知识的归纳整理。
在学生完成思维导图的绘制后,教师可以结合学生以学知识组织学生进行习题变式训练,从而让学生对理论和概念有更加深刻的理解,提升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例题:现在有一个等腰三角形 ABC,其中 AB=AC ,取线段 AC 的中点为 D, BD=a ,请求出三角形ABC 面积的最大值。
在给出例题后,教师可以在原题的基础上改变其中某个或某些已知条件,或者结合知识内容改变题目的呈现方式和提问方式,从而引发学生深入思考:
1. 现在有一个等腰三角形 ABC,其中 AB=AC ,取线段 AC 的中点为D, BD=a ,请求出三角形ABC 面积的最值;2. 现在有一个等腰三角形 ABC,其中 AB=AC ,取内角 B 的角平分线交AC 于点ID, BD=a ,请求出三角形ABC 面积的最值;
学生在完成例题以及变式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在变式训练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在完成题目的过程中你用到了哪些基础知识?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能够对所学知识进行迁移和应用,从而培养自身的核心素养。
二、自主探索,拓展知识广度
在高中复习过程中,教师应当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让学生在思考和学习中体会问题的本质,并研究与教材概念相关的知识,从而有效拓展知识的广度,提升解题能力,培养数学素养。
例如,在复习基本不等式的时候,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导学案,从而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和思考。同时在导学案上就是可以设计拓展型问题,有效引导学生拓展知识的广度。
教师可以设置导学案为:

在导学案的设计下,学生可以自主探究复习和巩固基本不等式的相关知识,并通过典型例题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拓展例题能够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进行深化拓展,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中,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三、动手实践,深化学生思维
学生复习的过程是自我感悟、查漏补缺的过程,因此在一轮复习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动手做,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在自我反思,自我解题的过程中总结经验,从而深入透彻的理会数学知识的真谛。
例如,在数列这一单元的复习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空间。在课堂开始时,教师可以用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等差、等比数列前 n 项和公式的推导方法是什么?大家还记得吗?”在学生回答完教师的问题之后,教师可以继续引导学生思考:
假设 {an} 为等差数列,前 n 项和是 Sn ,若数列
满足
,且 a1 , a3 的值分别为 1 和
,思考
是什么数列?如何证明?尝试证明数列 {an} 中的任意连续三项都不可能为等比数列。
在这个问题下,学生需要结合自己所学知识和做题经验进行解答。不同的学生可能会出现不同的解答思路。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解题方式,并结合学生在思考过程中产生的生成性资源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学生提到一种解答方式后,教师可以询问学生:“这一方法是否适用于一般情况?”在学生作出回答后,教师可以进一步延伸题目,并给出特例或者返利来验证学生的答案,从而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深化学生对数列知识的理解。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要尝试引导学生进行实践交流,当学生遇到问题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与其他学生交流思路,分享自己的间接和疑惑,从而尝试从不同角度理解问题,拓宽解题思路。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核心素养导向下,高三数学一轮复习中,教师应当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探究和思考空间,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积极探究、积极实践,从而有效明确知识的本质,拓宽知识的宽度,培养数学思维。

参考文献
[1] 阮祥宝. 一轮复习“引—讲—练—评—结”教学模式的运用—以“解三角形中的最值与取值范围问题”教学为例[J].数理天地(高中版),2025,(13):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