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运用
陈小荣
合肥市六安路小学翠微分校 安徽 合肥 230000
摘要:随着新课标的推行与实施,各个科目的教育教学都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状态,各科的老师也需要更新自身的教育观念,创新教育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小学教育系统中的一门重要的课程,它对学生的德育发展有着很重要的影响,因此,小学道德与法治老师必须要构建高效的课堂环境,促进学生德育素养的发展。教师可以将故事教学法融入到课堂教学之中,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也可以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同时有效的贯彻与落实新课标的理念与要求。因此,本文将围绕故事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有效利用进行分析和探讨,并提出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故事教学法;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运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3)-46-
引言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一些道德故事中将抽象的道德品质形象化、直观化,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故事中人物的选择。因此,在新课改进行的如火如荼的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必须要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融合本学科的学科特点来运用故事教学法。并以此作为载体来呈现相关的知识内容,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将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切实的构建高效的道德与法治教学课堂。
一、挖掘故事原型,整合教学资源
通过挖掘故事原型来整合优质的教学资源是故事教学法在教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典型应用。教师可以在生活中寻找还原性较高的故事,并在课堂中展示出来,然后增强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实用性。小学阶段学生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加上她们熟悉的故事情节与环境,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他们的表现欲望,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教师就要努力挖掘故事原型,整合优质的教学资源,引入到道德与法治课堂中,让学生进行分析与讨论,帮助学生进行理解思考。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一定要注重挖掘故事原型,整合身边的教学资源,构建生活故事是故事教学法的使用价值,真正的得以体现。
例如,在二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一课《挑战第一次》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积极利用故事教学法来进行授课,寻找生活中的原型故事,渗透到知识点中,从而加深学生的印象。如这一课,教师可以先选择自身的亲身经历来给学生作为故事素材,这样会紧紧的抓住学生的眼球,使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也会使整个课堂的教学氛围较为活跃,从而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教师要展示出故事经历中所经历的心态变化,让学生了解在面对第一次的挑战时,心情是从忐忑不安到逐渐尝试,最后到熟练完成。其中的心态变化是第一次挑战时所必须要面对的,让学生意识到必须要拿出全部的勇气来迎接挑战,最后才获得成功。教师可以借此机会让学生分享自己在第一次挑战中心态的变化以及如何战胜自我,学生会更加积极活跃的表现自我,从而让整个学习过程变得更加动态化,也更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引用经典故事,打造高质量教学课堂
在故事教学法的运用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较为经典的故事作为课堂导入,利用故事中的核心思想来奠定高效的课堂氛围。教师还可以充分的利用多媒体在课堂中展示典型故事,更大程度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也可以为本来的经典故事锦上添花,使故事的呈现过程更加生动、更加声色并茂。教师要合理的选择故事素材,展现出整个故事的内容,使故事的各个环节紧密相扣,以故事为整个课堂线索贯穿其中,将故事教学法的基本原理充分的展现出来,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实现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全面提升。
例如,在教学《坚持才会有收获》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比较经典的故事来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先提出“坚持是获取成功的重要保障,只有秉持着持之以恒的决心,才能走向成功”的主题让学生进行思考讨论,随后引导学生提出自己心中的疑惑,如有些学生可能不能完全理解“坚持”这个词汇,为了给学生解答这疑惑,教师就可以引入经典故事“凿壁偷光”给予学生进行充分讲解。教师可以先利用PPT给学生讲解整个故事过程,然后让学生体会到坚持的重要性,接着可以给学生播放一个该故事的动画,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故事的深刻含义,让学生能真正体会到坚持的重要性。引入经典故事的教学设计,不仅可以让学生深刻理解本课的重点,还可以帮助学生内化认知,进而将这一认知逐渐付诸于行动,成为学生自身行为品德的一部分,达到道德与法治的教育目的。
三、利用情景演绎,实现教学目标
小学阶段的学生具有很强烈的表演欲望,这也使得故事教学法在课堂中进行的较为顺利,教师可以利用此机会更进一步的发挥出故事教学法的教学价值。那么教师可以组织故事演绎,根据本课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的个性特点,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用情景模拟表演的方式来呈现某个故事,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机会,给学生更直观的体验,如分别让学生承担不同的角色,体会该角色背后所代表的意义。这样的教学方法既可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可以发挥出教师的主导作用。最后,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准确的掌握所学知识,还可以帮助教师调控整个教学过程,最终让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待同一事物,进而得到不同的看法,进一步将道德与法治教学进行创新构建,使得学生的学习成效更为显著。
例如,在《小水滴的诉说》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来打造一个具有故事情节特征的教学设计。如利用小水滴这一线索人物贯穿整个教学过程,通过它的遭遇和它的诉说,引导学生感同身受,从而自学珍惜水资源。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演绎整个故事过程。教师还可以细化具体的故事情节,如让一部分学生充当小鸟和牛羊,它们在赶了一天路的情况下,终于找到了一条河流,满心期待的跑到了这条河流的旁边,但是它们却看到这条河流中的水已经枯竭,最后只能伤心的离开,还可以让一些同学扮演一些植物来增加该故事的氛围感。最终,在故事的结尾呼吁同学们珍惜水资源,爱护水资源。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维持学生的学习动力,真正的实现寓教于乐。
总结语
综上所述,故事教学法是一种通过讲述生动的故事来引导学生学习知识、培养品德的教学方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故事教学法具有重要意义,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实效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实践道德与法治的理念。作为小学道德与法治老师,必须要积极利用该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宏明.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运用策略[J]. 家长,2022,(18):33-35.
[2]刘洪洪.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运用[J]. 教育艺术,2022,(06):15.